<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家博物館(Rijksmuseum)的前身是位于海牙的荷兰國家博物館,在1808年迁至阿姆斯特丹,是荷兰藏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主要收藏13世纪迄今的荷兰历史文物及艺术品,收藏非常多荷兰黃金時代的绘画,拥有超过100万件藏品和45万卷藏书,展示了荷兰大航海时代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可以下载App,然后可以找到音频及视频介绍每个展品,非常详尽且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品包括画家雅各布.雷斯达尔,弗兰斯.哈尔斯,弗美尔,伦勃朗和梵高等人的作品。最著名的有镇馆之宝伦勃朗的《夜巡》,及梵高自画像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展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Holy Kinship》 - 早期荷兰画家Geertgen tot Sint Jans (1465 – 1495)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荷兰画家Cornelius Ketel (1548 – 1616) 的人物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储藏丰富的厨房》(The Well-stocked Kitchen)是 Joachim Beuckelaer (1530 - 1574)的作品。这位佛兰德(Flemish)画家, 最著名的作品是市场和厨房场景,精心陈列的食物和家用设备。他的静物画,对市场和厨房场景这一体裁的发展,对北欧和意大利的静物艺术发展产生了影响。</p> <p class="ql-block">《莫达拉的玛丽亚》(Mary Magdalene)- 荷兰画家扬·凡·斯科雷尔 Jan van Scorel (1495-1562)的作品。这位画家在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引入荷兰和佛兰德(Flemish)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他是早期罗马风格(Romanist style)的画家之一,曾在意大利生活多年,彻底吸收了意大利的绘画风格。他被认为是荷兰罗马派(Netherlandish Romanist)的领军人物。</p> <p class="ql-block">荷兰设计师和画家雅各.科内利斯.范Cornelisz van Oostsanen, Jacob(1470年—1533年)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滑铁卢战役》- JAN WILLEM PIENEMAN 的作品。这幅油画的尺寸达到823cm*567cm,位于画面中央的,是油画的主人公第一代威灵顿公爵。他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画中表现的是他收到消息,普鲁士方面力量将加入支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威灵顿公爵为儿子买下这幅画,从而让这幅作品流传下来,并保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中。整幅油画气势恢宏,又不乏许多细节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画家Francisco Goya的人物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荷兰画家Jan Adam Kruseman (1804-1862) 的人物肖像画(Portrait of Alida Christina Assink, 1833)</p> <p class="ql-block">《The Artist's Sister-in-law 》- 巴黎画家Maria Bashkirtseff (1858-1884)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十九世纪印象派画作展厅。</p> <p class="ql-block">《Transport of colonial soldiers》 - 荷兰印象派画家艾萨克·伊斯雷尔斯(isaac israels)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梵高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梵高在他的弟弟提奥(Theo)那里听说了法国兴起了新的绘画形式后,就于1886年搬到了巴黎生活。在巴黎,他创作了许多自画像,并不是因为自恋,而是这样可以节约一大笔请模特的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幅梵高的自画像中,他用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和绝妙的色彩,画下了身穿当时巴黎流行的时髦服饰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夏日繁茂 》(Summer Luxuriance) - 梵高1890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风车》- 荷兰画家Paul Gabriël (1828 – 1903) 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体大楼共有4层80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受威胁的天鹅 》- JAN ASSELIJN 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画里,一只天鹅正奋力保护自己的巢免遭狗的破坏。走近仔细观察这幅画时,会发现天鹅的愤怒威胁的面孔,精致的羽毛和精准的打光相当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幅画后来被赋予了一个政治意义,画中的天鹅寓意荷兰政治家约翰·德威特(Johan de Witt),而狗则寓意敌国英格兰,他正保护着自己的国家免受英格兰的侵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礼品店里, 有以这幅画做的各种周边。</p> <p class="ql-block">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犹太新娘》(REMBRANDT - THE JEWISH BRIDE)。</p> <p class="ql-block">荷兰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伦勃朗的《夜巡》(作品有保护框,拍照全景有反光,下图拍了二个关键人物)。</p> <p class="ql-block">《夜巡》是荷兰的国宝油画,它所描绘的是荷兰民兵连火枪手队的团体肖像画,画面的聚光点在队长Frans Banning Cocq和副队长身上,其他民兵围绕在他们周围,伦勃朗在画作中对光线的处理到达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这幅画名叫《夜巡》,但它实际上描绘的是白天举行的庆典活动。当时,民兵队聚会场所扩大,伦勃朗受邀为大家绘制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Militia Company of District VIII in Amsterdam under the Command of Captain Roelof Bicker 》- 荷兰画家Bartholomeus van der Helst (1640 - 1643)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The Merry Fiddle 》(快乐的小提琴手)- 荷兰画家 Gerard van Honthorst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Portrait of William the Silent》 ( 威廉.斯肯塔肖像)- Flemish 画家Adriaen Thomasz. Key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介绍荷兰大航海时期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荷兰国立博物馆研究图书馆是荷兰最大的公共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作为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来到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家博物馆是必打卡的目的地之一。博物馆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让其成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之一,进入世界十大博物馆之列。博物馆收藏的荷兰自中世纪以来的作品,可以说是一部荷兰的历史和艺术发展史。藏品中重要作品更是全面展现了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艺术。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一个巨大的文化实体,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广度、深度、类别、级别在荷兰都是首屈一指的。</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另一处必打卡博物馆-梵高(Vincent van Gogh))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主要收藏荷兰著名画家梵高及其同时代者的作品。阿姆斯特丹的梵高馆是收藏梵高作品数量最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中的藏画是按年代展出的,之间穿插着那个年代梵高的生平(1853-1890)和事件。</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收藏众多梵高各个时期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也展出与梵高同时期画家的作品。比如这幅《牧草》是法国画家Léon Augustin Lhermitte (1844 – 1925)的作品。梵高在给他弟弟Theo的信中对这位画家这样评价: “When I think of Millet or Lhermitte, I find modern art as powerful as the work of Michelangelo or Rembrandt."</p> <p class="ql-block">《海牙附近的郁金香田》- 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扭恩南的老塔楼 》(The Old Cemetery Tower at Nuenen)- 梵高于1885年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秋日大道 》- 梵高作品</p> <p class="ql-block">《吃马铃薯的人》- 梵高1885年作品。在这幅画里,梵高用朴实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他自述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自食其力”。</p> <p class="ql-block">参观到画家后期的生平,看画的心情难免有些压抑和伤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9年12月23日,梵高在与高更的一次争吵之后,因思觉失调症复发而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用手帕包起后送给一名妓女。隔年5月8日自愿前往普罗旺斯地区的一家精神病院治疗,在那驻留了108天。在入住精神病院期间,梵高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共计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在此阶段的绘画,梵高的画风开始趋向于表现主义,作品充满忧郁精神和悲剧性幻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的作品乏人问津,深陷精神疾病和贫困中,最后导致他在37歲那年自杀。</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87年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圣皮埃尔花园里的恋人》Garden in Montmarte with lovers)- 梵高1887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 》- 梵高画过许多幅向日葵。这个系列的画作在梵高死后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粉色樱花》- 梵高樱花系列作品</p> <p class="ql-block">《雨中桥 仿歌川 》(Bridge in the Rain After Hiroshige),是模仿歌川广重的一幅版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梵高曾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19世纪末开始在欧洲流行</span>的日本浮世绘十分迷恋。于是梵高开始在普罗旺斯做起他的日本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法国普罗旺斯柔和清晰的阳光下,梵高看到了日本木刻版画中的清澈天空。法国风光里的杏花、鸢尾花与盘根错节的树木让他联想起在京都绘制的自然风景。在阿尔咖啡馆的当地人身上,他看到日本艺妓与歌舞伎的影子,而那些景象却是来自一个他从未到过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繁花盛开的李树 》- 梵高作品</p> <p class="ql-block">法国画家Émile Bernard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画向日葵的人》- 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桌前的年轻女孩》- 法国画家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风车》- 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灌木丛》- 梵高作品</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杏花》- 梵高画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幅画是梵高送给侄子的(弟弟提奥的儿子)。而梵高博物馆就是在他侄子的参与及努力下促成建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稍微了解一下梵高生平简历就会知道,梵高的一生穷困潦倒,几乎是靠着弟弟提奥(Theo 1857 - 1891)不间断的资助生活。提奥是艺术品商人。他是梵高绘画作品忠实的推崇者,也是哥哥一生的挚友。提奥在哥哥37岁自杀的数月之后,33岁的西奥也随之含恨而终。</p> <p class="ql-block">《花瓶里的鸢尾花》(vase with irises)- 梵高1889-90年作品。当时梵高进了法国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在那里画成。</p> <p class="ql-block">《麦田群鸦》- 梵高创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画。 这幅画以黑暗的天空和通往不同方向的三条路表达了梵高精神上的困扰,黑色乌鸦预示著死亡,在完成这幅画之后的两个星期,梵高自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充满着躁动不安,可以看作梵高最后的挣扎和绝唱。</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里卖周边商店,二妞想买一个米菲兔,一看价钱就说让我给她照张相得了,太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给同学朋友挑个几个小纪念品。都是梵高画作的周边商品,挺有格调的。</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出来,遇到了街猫。</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旁边的小餐厅午餐。</p> <p class="ql-block">梵高博物馆外的草坪,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参观完梵高博物馆的压抑心情得以平复。</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运河及两岸美景与自行车相得益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