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是我和妻子第三次到北美旅游,计划在加拿大停留20天,在芝加哥停留5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于9月17日中午12:15从武汉飞韩国首尔,再于当地时间18:50从首尔飞往加拿大温哥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温哥华与首尔相隔16个时区,</span>这张航程图显示温哥华还在17日的白天,首尔早已进入日期变更线后的18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原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Inuit,北美爱斯基摩人)居住地,17世纪初沦为法国殖民地。经过英法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英国取胜,割让得到了法国在加拿大的土地。1926年,加拿大获英国承认“平等地位”,具有外交独立权;1931年,加拿大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获得立法权;1982年,加拿大议会获全部立宪、修宪的权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拿大面积约9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国土面积第二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国划分为10省和联邦政府直接管辖的三个地区。</span>截至2023年,全国人口约4009.8万人,按国际汇率计算,全国GDP总量2.089万亿美元(全球第9名),人均GDP 52722美元(全球第18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哥华所属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 简称:BC省)位于加拿大最西部,其西南部面向太平洋,海岸线长达8850公里,是加拿大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span style="font-size:18px;">BC省面积近9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2021年实际GDP为2626亿加元,人均GDP比肩东部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际上所称的温哥华(Vancouver)常指温哥华都会区,或称大温哥华地区。其西南部处于太平洋沿岸,是BC省的最大城市,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加拿大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辖包括温哥华市在内的21个市镇、1个选区和17个原住民保留地,总</span>面积约为2880平方公里,2023年人口达约275万,占BC省总人口一半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温哥华市2023年人口67.5万,是</span>温哥华都会区居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另外四个居住人口较多的城市分别为:本拿比(Burnaby)25万、列治文(Richmond)21万、高贵林(Coquitlam)14.9万和素里(Surrey)56.8万。温哥华都市区的华裔人口达50万左右,约占当地总人口19%,而列治文市的华人比例达到70%。在素里(Surrey)的居民中印度裔占30%,巴基斯坦裔占1-2%。,这里拥有大量南亚文化场所,如寺庙、清真寺、印度/巴基斯坦超市和餐馆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哥华受到太平洋暖流和落基山系阻挡北方干冷的极地气团的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夏季气温一般在摄氏20℃左右,冬季气温在0℃以上,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首尔出发经过近10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于9月17日当地时间12:40落地温哥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温哥华租住的民宿在从温哥华国际机场到温哥华市中心的淡蓝色标志的天车(Skytrain)线路上,从“国王爱德华站(EastKing Edward)”下车,再转乘4站公共汽车即到,很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温哥华天车线路共有三条:</span>最早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条深蓝色标志的天车线路称为“世博线”(Expo Line),为温哥华开幕的世界博览会而建,1986年5月开通;第二条黄色标志的天车线路称为“千禧线”( Millennium Line),2002年开通;第三条淡蓝色标志的天车线路称为“加拿大线”(Canada Line),2009年开通。</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哥华地区的天气预报告知,在我们停留的三天里,18日确定是阴天转多云。于是,我们头一天在途风旅游网站报名参加了第二天维多利亚(Victoria)一日游活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多利亚市位于温哥华岛南端,自</span>1868年成为BC<span style="font-size:18px;">省的首府,也是BC省的第二大城市,面积近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温哥华市隔海相望的</span>温哥华岛南北长约460公里、东西宽50公里至80公里,面积3.128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台湾岛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游车约定我们的上车时间是18日早晨7:00,上车地点在淡蓝色天车线“Langara-49th”站出口处 ,距我们居住的民宿大约3公里。旅游车8:30前赶到措瓦森(Tsawwassen)渡口排队、乘坐9:00的渡船,95分钟后到达温哥华岛上的施瓦茨湾(Swartz Bay)渡口,继续行车1小时左右到达维多利亚市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市全年平均每日有6小时日照,最冷的日子也很少低于摄氏零度。一月份气温4℃~5℃,一年霜冻期只有20天,年平均降雨量27英寸,雨季为冬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的市中心有很多历史建筑,其中BC省议会大厦最为著名,大厦1897年底落成,之后在1913年至1920年期间又增加了一些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厦从地面到穹顶的高度为30.5米,中央八角形穹顶上方是乔治•温哥华船长的2米高镀金铜像。 乔治·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1757年6月22日-1798年5月12日)是一位英国皇家海军军官,以其对北美太平洋海岸(即现时加拿大BC省和美国华盛顿、俄勒冈及阿拉斯加州海岸)的勘测活动而出名。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区多处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包括温哥华岛和两个温哥华市(另一个则位于美国华盛顿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厦极具19世纪形成的维多利亚风格,外观特别强调对称性,空间分割精巧、层次丰富,室内设计注重色彩搭配。黑、白、灰等中性色与褐色和金色结合突出了豪华、大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座落在议会大厦前巨大的草坪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年至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议会大厦西侧树立的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腾是对维多利亚原住民</span>桑吉斯人(Songhees or Songish)的纪念。桑吉斯人又称肋匡恩人(Lekwungen or Lekungen),是北美海岸的萨利希人(Salish)的一支,有数千年丰富的文化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厦的圆形纪念厅,为追思在一战和二战中服役并为国捐躯的本省公务人员而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厅圆形环状扶栏和四周墙壁都是用田纳西大理石制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穹顶的四幅画作描绘了维多利亚省初期的四大经济支柱:林、渔、农、矿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议会大厅长18米,宽12米。镶嵌大厅墙壁的褐色大理石和22个绿、白、紫三色的大理石柱均来自意大利。天花板则用金叶装饰,上面一共开有4个圆形的彩色玻璃天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议会厅民选省议员中的执政党议员入座议长右侧座位,在野党入座左侧座位。其他政党的省议员和无党籍的省议员也是该在野党的成员,在野党议员的职责是问责政府行为,就现行政策提出选择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议长由所有议员通过匿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负责主持辩论并确保议院言行和程序都遵照既定规则行事。议长一旦获选,就必须以无党派的立场行事,并确保所有议员,无论其属于哪个党派,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维多利亚省1897年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年(1837 - 1897年)的彩色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紧邻议会大厦的费尔蒙帝后饭店(Fairmont Empress Hotel)已有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九月仍属夏季时间,到处一片繁花似锦、秀美宁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布查特花园(Butchant Garden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查德花园由Robert Pim Butchart夫妇合力建造。</span>布查德先生是在加拿大生产英国波特兰水泥的先驱。1904年,爱好园艺的布查德太太开始在一个低于水平面的大深坑里,率人用常青藤把四面的石壁遮掩起来,将残留的石块筑成花床,<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最初的几丛豌豆花和玫瑰开始,慢慢</span>形成一列列多姿多彩、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之后,花园再慢慢扩充出罗斯喷泉、玫瑰园、日本庭园、意大利花园等,最后建成了今天的模样,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万游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查德花园布置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中近处围成的最大一部分就是布查德夫人命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Sunken Garden”(低洼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循着公园路线图寻找“低洼花园”入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低洼花园(Sunken Garden) 入口向下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坑四周的常青针叶林和灌木丛被</span>远近泛着黄、红色的枫树,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棵紫色树种装扮得特别好看</span>,道路两旁草地上的各色花簇姹紫嫣红。这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图画让我们顿时眼睛一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洼公园斜坡、小径、花坛错落有致,沿途林木葱郁,青草茵茵,处处名花相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斯喷泉(Ross Fountain) </p><p class="ql-block">1964年,为庆祝布查德花园建园60周年,布查德夫妇的孙子Lan Ross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喷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园中的“青铜龙雕喷泉(Dragon fountain)”</p><p class="ql-block">龙雕高2米、长3米,重量超过2.7吨,它是苏州市政府2015年赠送给布查特花园的礼物,以纪念维多利亚市与苏州市缔结为姊妹城市35周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漫步布查德花园里的意大利花园和玫瑰花园等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野猪青铜雕 (Wild Boar)</p><p class="ql-block">这个铜雕铸造于1620年意大利,园方于1973年购回后安放于此处。据说摸这个野猪的鼻子会给人们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布查德花园常年有超过五十位园艺师精心维护。每年三月至十月,有将近一百万株花卉持续盛开。在其它的月份,游客可以观赏到枝头挂满鲜艳浆果的植物,以及精心修葺成型的灌木和乔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程的渡轮沐浴在温暖的夕阳下,甲板上的游客不再像在早晨的航班上那样紧裹着外衣眺望海景,而是敞开胸襟尽情呼吸着太平洋吹来的和煦海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剩下的2天时间里,我们选择了几个温哥华市内景点游览,以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这个城市有一些初步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19日,我们乘天车在滨海站(Waterfront Station)下车,直接<span style="font-size:18px;">去了温哥华市中心的地标建筑“加拿大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张照片左下方红白配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是温哥华市内的交通枢纽中心“滨海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滨海站集合了天车(博览线Expo Line和加拿大线Canada Line)、海上巴士(SeaBus)、西海岸快线(West Coast Express) 及多条公交线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幢建筑最初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的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网上下载了一张加拿大广场的全景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广场(Canada Place)位于温哥华内港布拉德湾(Burrard Inlet)南岸,是为1986年5月21开幕的世界博览会而建设的一座综合性建筑,是博览会的主会场,内含位于建筑中部的温哥华会议中心东翼(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re East),占据建筑西侧的泛太平洋(Pan Pacific)温哥华酒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接阿拉斯加邮轮登船口的</span>邮轮码头(Cruise Ship Terminal),以及向公众开放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共观景平台和步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在这座大楼主体建筑的屋顶有五组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纤维制成的白帆,成为了加拿大广场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11月,在加拿大广场西北处动工新建了(照片中右侧三面旗帜后面)温哥华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并于2009年4月竣工。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国际媒体中心即在此会议中心新翼举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议中心西翼的建筑主体延伸至布拉德内湾水面之上,通过桩基支撑形成“漂浮”效果,底部保留海洋生物栖息空间。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设计,确保会议空间可360度观赏海景、斯坦利公园和北岸山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会议厅面积达4.7万平方米,采用钢桁架结构实现无柱空间,灵活适应大型展览、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在西翼屋顶上种植超过40万株本地耐旱植物,吸引传粉昆虫和鸟类,形成城市生态栖息地。屋顶还兼具隔热、雨水收集和減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整个建筑设计获全球最高环保建筑LEED白金认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邮轮码头停泊的伊丽莎白女王号邮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邮轮与广场酒店之间的通道可以观看布拉德湾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观海通道上,这一大家子印度人正在拍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统计表明:从2013年到2023年,移民加拿大的印度人数从不到33万人飙涨至近140万人,增长了326%,在来自全球各国移民中排名第一。此外,仅2023年里办理了来自印度的留学、陪读、探亲签证的临时人员就有200万人之多。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印度人外,来加拿大移民人数排名第二的是菲律宾人,排名第三的是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看似是对岸,实际是布拉德湾南岸著名的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延伸过去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拉德湾北岸是北温哥华(North Vancouver),是大温哥华地区内的一个城市。它背靠青山,面朝海湾,环境优雅,是“大温”地区三个北岸城镇中面积最小但也最都市化的一个市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温市是布拉德湾沿岸最早开拓的地方,甚至早于温哥华。1860年代,杜格拉斯杉(Douglas Fir)遍布北温未被砍伐的森林,造就了伐木业的发展。随后,邮局、学校和村落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北温正式成为一个市镇,最初的范围遍布布拉德内湾的整个北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拉德湾是温哥华海港的内港,<span style="font-size:18px;">宽1.6至6公里,水深12米以上,</span>由西向东延伸32公里,港区面积 130平方公里,水深12米以上,可供远洋巨轮出入。港口设备完善,专用的谷物码头和集装箱、散装货码头沿岸排列,长达10余公里,并建有巨大的谷物仓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92年英国航海家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发现此海湾,并定名布拉德湾,以纪念1785年在西印度群岛与他共事的布拉德(Sir Harry Burrard)。</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观海通道尾端看温哥华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广场东侧的邮轮码头和附近的海港码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加拿大广场,我们乘公共汽车去了附近的斯坦利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以加拿大总督斯坦利爵士之名命名,1888年开业。公园范围在温哥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市区伸入布拉德内湾形成的整个半岛,面积有1000英亩;树木数量有50余万棵,参天古木中绝大多数是笔挺的铁杉和雪杉等树种;公园内修建了纵横交错、总长度达32公里的森林小径供游人步行赏景,沿着半岛海边修建了长达27公里的海堤步道和</span>环公园长约8.8公里的自行车道最受游客欢迎;公园还有三个大沙滩、动物园、水族馆、玫瑰花园及许多巨型图腾柱,<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加拿大最大、北美第三大市立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内花草茂盛、树木葱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松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落在斯坦利公园北段的狮门大桥(Lions Gate )<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温哥华海港外港与内港的分界。海轮从温哥华西边的英吉利湾穿过主桥472.4米的狮门大桥进入口窄内宽的温哥华内港 — 布拉德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狮门大桥</span>是连接温哥华市中心与布拉德湾北岸的西温哥华(West Vancouver)的交通要道,全长1.8公里,日均车流量超6万辆。<span style="font-size:18px;">狮门大桥是与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同时期建造的钢铁大桥,桥身两侧以弧形钢索悬吊。</span>其名字来源于桥北岸的双狮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将视线越过狮门大桥,可以眺望西温哥华丛林中富人区的高档别墅。那里风景优美,社区安静,居民平均收入较高且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拥有不少一流的公立、私立中小学。它的缺点是狮门大桥在交通高峰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分堵塞,给出行带来不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温哥华与西温哥华两个市区都在布拉德湾北岸,两地中心相距10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温哥华森林茂密、高楼林立、港口繁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育资源优质</span>。加拿大著名的旅游景点吊桥公园、三文鱼孵化基地和高山滑雪场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海岸边呆坐了一阵,安静地聆听轻抚沙滩的海浪细语和海面鸥鸟的尖声鸣叫,欣赏白云下的青色远山和海水的蓝色波光。看着对岸现代化的海港设施,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知青时代有过的半年码头劳动的艰辛经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2年6月建于此处的“穿潜水服的女孩”雕像以</span>真人尺寸制作,生动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刻划了一位刚从水中爬上礁石休息的少女形象。她额头上架着潜水镜,两脚还穿着游水蹼,清纯可爱,健美动人,被人们誉为“温哥华的美人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是温哥华知名雕刻艺术家艾立克•英莱迪(Elek Imready)送给斯坦利公园的礼物。据说,他通过雕像传达出温哥华人对人类与海洋之间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思考,无声呼吁对生态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游览马车环海边车道前行,更多的游人在自行车道上欢快地骑行。对斯坦利公园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我们倆循原路步行返回到公共汽车的起点站离开了这处胜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去了温哥华市中心“煤气镇(Gastown)”的打卡地 — 蒸汽驱动的大钟(Steam C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蒸汽钟重达2吨,每15分钟伴随着顶部冒出的白色蒸汽,钟顶的5只汽笛会合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只是我们等到3:30也没听到任何音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煤气镇并不产煤气,而是源于温哥华首任市长Jack Deighton的绰号Gassy而得名。煤气镇是温哥华最有历史感的区域,无论是漫步在红砖与鹅卵石铺成的人行道上,还是经过街边维多利亚式建筑,都有些英伦韵味。街道两旁有艺术品店、古董店、酒吧和众多美食之地,是温哥华购物、娱乐和品尝美食的观光热点地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煤气镇返回滨海站搭乘天车途中,我们又一次经过加拿大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以加拿大广场五帆标志为背景拍下了这张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0日是我们计划在温哥华停留的最后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去了伊丽莎白王后公园(Queen Elizabeth Park)。公园位于温哥华市区内最高处,面积52公顷。为纪念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携妻伊丽莎白王后于1939年访问温哥华这一历史性事件,当地政府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0年将这片山林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附近的公共汽车站步行而来,群山下的城市风貌和海港景象在这里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顶最大的建筑物是布勒德尔温室(Bloedel Conservatory ),由布勒德尔家族成员Prentice Conservatory先生于1967年捐赠。温室直径达43米,高21米,其圆顶由铝制骨架支撑,铺设有1490个树脂玻璃,室内有超过500种从沙漠、热带雨林移植过来独特的花卉和各类植物,还有鹦鹉等多种鸟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女王公园里这处下沉式植物园,是1949年由一处废弃的玄武岩采石场建设而来。植物园几乎囊括了加拿大所有本土植物和一些外来树木和灌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俯瞰园区,蓝天白云下的绿树盎然,草地清新,花卉缤纷满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坡道小径进入公园里,花圃中的花卉被装点出各种图案,呈章鱼或金鱼状,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伊丽莎白女王公园之后,我们乘车到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BC是一家公立大学,在加拿大排名第三,始建于1908年,前身为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分校,于1915年获批独立。大学共有12个学院和11个科系,分别有经济学系、数学与科学教育学系、农业经济系、农业机械与生物资源工程系、动物学系、食品学系、植物学系、土壤学系、微生物学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咨询心理学系等。2020年,学校有教师近18000名、学生近56000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生活动中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UBC大学校园200多栋建筑之一。</span>学生们的餐厅在负一层,一层和二层的自习座位很少虚席,虽人来人往,却很有秩序,<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喧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图书馆和校园钟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书馆拥有加拿大第二大的图书馆系统,藏书超过540万册,也有上万张地图和电子书,其中亚洲语言书籍的数量规模为全国第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BC三面临海,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绵延的海岸线</span>与沙滩。在校园主轴线(Main Mall)尽头的国旗旗杆后面有一座玫瑰园,玫瑰园后面就是大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玫瑰园是学生们极好的闲暇休息之所。在玫瑰盛开的季节里,这里是年青恋人们拍婚纱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校园的草地上,松鼠跳来蹦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操场上活跃的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哥华有许多海滩,网上推荐温哥华西南端的英吉利湾海滩是欣赏<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落的最佳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UBC校园的公汽总站乘汽车到达英吉利海湾边的临海街边的广场上,一组名为《迷人的笑》的青铜群雕引人入胜。这组群雕由14个2.5米高的大头人像组成,个个咧开大嘴、眯着双眼、夸张地做出各种笑脸面向世人。它们是中国当代雕刻艺术家岳敏君的作品,于2009年安置在这里,用以参加2009-2011年的温哥华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结束后,这组深受好评的雕像被温哥华的私人基金会买下,长期驻放在这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公共艺术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英吉利海湾是温哥华港的外港,水域面积518平方公里,海轮进入英吉利湾后,穿过狮门大桥,进入温哥华内港——布拉德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四点多就到了这里,在离岸边不远的沙滩长椅上坐下,在温暖的阳光下吹着海风,静静地等待日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多游人选择坐在沙滩大圆木上,或席坐或漫步在细沙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落日时分,西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空上的太阳低垂,它耀眼的光辉将周围青色的山岚染成金色,又由近及远、由深及浅地将天空抹成一片橙黄,映照在</span>海面微波之上,泛起一串长长的光影向眼前的沙滩跃动。此时此刻,海鸥在海面上鸣叫,它们似是在赞扬蓝天背景下金黄色的热情与活力,或者在唱响着海空的辽阔和天地的深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岸边的房屋沐浴在落日的金辉中,海风拂过衣襟,我们感受着一种不常有的惬意与恬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阳完全隐落在地平线之下,我们在余晖之中留下了这张告别温哥华的纪念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