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正赶上周末老儿子休息,我也就得闲来到《川大博物馆》开开眼界,长长见识。</p><p class="ql-block">不来不知道,来了才知道,川大博物馆这座“大西南”宝库,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悠悠的锦江之畔,九眼桥与望江楼间,沿江而立的就是四川大学,漫步走出大学的东校门紧邻的就是具有110年历史今又重新装修扩建的《四川大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川大博物馆》其前身是曾对三星堆进行了历史上的首次发掘并且开创了西南地区科学考古先河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这既是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也是中国大学里最资深的博物馆,收藏了川大科研工作者近百年的积累。</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四川大学博物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馆藏、兼备人文与自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坚实的科研传统,卓立于世界大学博物馆之林。</p> <p class="ql-block">川大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上万平方米,这里既有自然标本的琳琅满目,也有人文文物的灿若星辰。这所“985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与一般的综合类博物馆陈列自然与历史展品不同,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不仅能从收藏中触摸消逝的历史片段,还能捡拾老成都的市井生活,探寻多民族聚居的四川生态。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自然专题展、艺术专题展和临展特展构成。</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了西南天地的自然与人文世界,在这座“海纳百川”的四川大学博物馆里有着数不尽的历史人文的璀璨,自然的神奇展现。</p><p class="ql-block"> 展厅的参观路线是根据西南山地由东向西,以平原、山地到高原的地势变化为轴线,引领参观者探访西南自然万物的。</p> <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以“西南天地·云汇大川”为主题,展厅面积4600余平米,共分自然篇:万物交响、考古篇:历史的断面、民俗篇:市井的生活和民族篇:族群的记忆四个篇章,生动呈现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的多彩画卷。</p> <p class="ql-block"><b>走进第一展厅“自然篇,万物的交响”</b></p><p class="ql-block"> 这些最具特点、最具代表性的西南珍稀动、植物种类多达98万余份,场景布局也非常逼真,这里真是西南动植物宝库,令人开阔视野,一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宝大熊猫幼体标本</p><p class="ql-block">横断山脉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两只可爱的大熊猫标本引来众人驻足端详。大熊猫是中国特有动物,在地球上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秀美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成都平原三四月间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我们看到靓丽的油菜花背景,这里蓝天白云,金光碧波,鱼在水里自由遨游,黑颈鹤优雅漫步草丛中,交织着一片高原最美的湿地和谐风光,宛若一幅若诗若画的天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诗:两只黄鹂鸣翠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画:一行白鹭上青天</p> <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是高寒湿地,一般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湿润,孕育了非常丰富生物资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峨眉植物王国</p><p class="ql-block">由成都平原往西,来到了地势险峻的横断山脉,峨眉山丰富的植物标本,由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方文培编辑撰写的《峨眉植物图志》展现在我们面前,讲解员说“这套地区性的植物图志问世,标志着中国植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方文培先生研究峨眉山植物</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植物“其种类蕴藏之宏富,新种发现之繁多,亦宜其腾听中外也。”占地154平方公里的峨眉山,现拥有植物5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3703种,相当于欧洲植物总数之和,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四川省植物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国有103种植物以“峨眉”为词头命名。</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杜鹃花、绿绒嵩、报春花、珙桐树等植物……</p> <p class="ql-block">品目繁多的杜鹃花盛开在蜀都,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方文培先生1928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康定采集的毛蕊杜鹃标本</p><p class="ql-block"> 四川大学的杜鹃花分类研究享誉中外,如今的四川大学博物馆一楼展厅内,你可以见到许多20世纪收集到的杜鹃花标本,这些标本多由方文培先生或他的学生所采集,是志书编撰、杜鹃花分类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凭证资料。</p> <p class="ql-block">部分植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熊猫、金丝猴、雪豹、扭角羚</p><p class="ql-block">从横断山脉西行, 来到青藏高原,这里展示着青藏高原代表性的诺尔盖湿地和高寒荒漠。</p><p class="ql-block"> 场景讲解员介绍,在极寒和缺氧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着黑颈鹤、高山秃鹫、喜马拉雅旱獭……在川西沃野,还能看到川金丝猴、雪豹、扭角羚等高原精灵。</p> <p class="ql-block">高寒草地上珍奇的动物标本</p><p class="ql-block"> 高寒草地,自然环境严苛,但仍有许多野生动物在这里顽强的繁衍生息,悠然的藏野驴,翱翔天际的秃鹫和嬉戏打闹的喜马拉雅旱獭,让看似冰冷单调的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b>走进第二展厅“考古篇:历史的断面”</b></p><p class="ql-block">考古篇以“历史的断面”为主题,展示四川大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几次考古工作带来的重要成果。展馆通过文物展示和场景复原让观者一睹川大考古人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区域开展中国早期科学考古实践的情况。在考古学家的手铲下,中国西南古老文明的蛛丝马迹如拼图般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如神秘的海底冰山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包括三星堆遗址最早被发现的一批石器和玉器,四川汉代墓葬文物等。</p><p class="ql-block">此外,国内罕见的唐代单体菩萨立像也在这层展示。</p> <p class="ql-block">1934年,华大博物馆主持了广汉月亮湾遗址的发掘,三星堆考古和古蜀文明研究的大幕缓缓拉开。三星堆发掘初期的部分文物展示了三星堆考古的丰富成果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部分商代石壁</p><p class="ql-block"> 展厅中间巨大玻璃展柜里一套从大到小排列整齐、打磨成圆环状的石器陈列其中。它们看上去似带孔圆饼,又似磨盘。在90多年前,正是这套石璧的出现,揭开了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的序幕。</p><p class="ql-block">这些石壁的用途,是三星堆青铜器、玉器之外重要的祭祀用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星堆月亮湾遗址发现的商代玉琮</p><p class="ql-block">商代玉琮外方内圆,中空的柱体,是玉琮的固定形制,它可能是古人用以沟通天地或生死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国虎钮𬭚于</p><p class="ql-block">非常珍贵的战国虎钮錞于是一种军中乐器,</p><p class="ql-block">造型像“坛子”一样,但是顶部有个盘,盘面正中有个虎型钮。虎钮四周阴刻人头纹、回形纹、鸟纹、云纹等十几个“巴蜀图语”符号。是目前单件器物上发现符号最多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漫步四川大学博物馆考古篇的展厅,细细凝视不同年代考古学者所写下的发掘日记,就会发现这些珍贵的手稿和档案,见证了四代四川大学考古人的薪火相传,也呈现了一代代考古人披荆斩棘、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的历程。</p><p class="ql-block">20 世纪 80 年代,由林向、陈德安、陈显丹、霍巍、李永宪带队的三星堆考古实习,迎来了历史上最大揭露面积的三星堆考古发掘,也为两个世界瞩目的祭祀坑的发现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继续参观,这里有一座汉墓,犹如一方小舟,载送两千年前汉代人的亡灵奔向永恒的仙界。汉代人在墓葬中塑造的现世镜像比世俗的身躯远为坚固,并最终凝固为图像中的历史片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汉西王母画像砖</p><p class="ql-block"> 东汉西王母是汉代图像系统里最常见的神灵。有时她表现为年轻女性,有时有东王公陪伴,但更多的时候她都是老妇人模样。她的身边常常有九束尾巴的狐狸,三只脚的青鸟,跳着舞的癞蛤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汉仙人六博画像石</p><p class="ql-block">餐风饮露的仙人身形廋削,长着羽毛,耸着两耳。一方大概赢了,高举双手欢呼。仙人侧脸上同时刻画了正面的五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砖墓考古</p> <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巴蜀跃升为全国佛教文化的重镇之一。在邛崃县龙兴寺遗址,前后两次共出土的佛经石刻超过一百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人写经</p><p class="ql-block"> 隋唐起,人们通过抄经写佛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里展出的是极为珍稀的敦煌藏经洞写经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刚般若菠萝蜜经》经版残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经残片</p><p class="ql-block"> 透过这些残存的石经,我们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益州佛教文化的兴隆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代龙兴寺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目前存世少见的唐代单体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这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代菩萨立像,高达1.98米,发掘于1947年。</p><p class="ql-block"> 唐代菩萨立像这尊菩萨像是目前存世少见的唐代单体菩萨立像。微屈右腿,遍体璎珞的菩萨,虽然断了双臂,褪了颜色,依然能催生无限的遐思。曾被郭沫若赞誉为“中国维纳斯”,也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代菩萨立像残片</p><p class="ql-block"> 唐代 菩萨立像它是在一次特大洪水后被发现的,碎为四段,经过四川大学学者的清理和拼接修复,再度合复现了这尊珍贵文物昔日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代省油灯</p><p class="ql-block">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作为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的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开始对四川的邛窑、琉璃厂窑进行调查、发掘。从此,唐代至明代的四川民窑开始为人所知,而陶瓷省油灯便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在四川大学博物馆的“蜀中民窑”展馆,就展出了唐宋时期的多件省油灯。</p> <p class="ql-block">彩陶、瓷器,《民窑》匠心,汇集斑斓。</p><p class="ql-block">在唐宋时期,繁华富丽的西南益州,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碗、盂、杯、盘、壶、盏、盆、灯,还有清供的瓶,摆弄的玩具,甚至陪葬的俑像,都由民间窑场烧制。蜀中著名的邛窑、琉璃厂窑,就是其中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代青釉褐绿彩花叶纹胡人抱角杯</p><p class="ql-block">造型奇特,尖帽子,深目高鼻,虬髯胡,是唐代胡人图像学的标配。所抱之器,也是当时广泛流行于中亚、西亚的来通。这件器物是用来饮酒的杯子。这是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代青釉褐绿彩鹅杯</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容量很大的酒杯,造型奇特优美,鹅回首张口衔着尾羽,尾羽绽放“杯口”如新荷。</p> <p class="ql-block"><b>走进第三展厅“民俗篇:市井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 民俗篇以“市井的生活”为主题,展示成都灵动的皮影、旧式婚嫁用品、川西平原民居窗格和和逼真的老茶馆以及华西协合大学师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拍摄的成都平原珍贵影像资料。从这些资料大量的反映了晚清民国年间成都市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川大博物馆通过这些展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婚姻场景和市井生活,仿佛身临其境,让观众能直观地了解和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晚清民国年间成都的市井,穿梭着各式各样华西坝学人的身影。老成都人的生活被他们记录、拍摄,日常用品被收集、被标目、注释,为我们留下来第一手珍贵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居陈设</p> <p class="ql-block">翻阅这些一百年前的照片,可以发现当时的成都平原,无论城市乡村、池楼宫观、街坊商铺、民居院落,处处都装饰着川西建筑最常见格子窗的几何图案。造型多样的窗格和屏风具有浓浓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金丝楠木嵌云石双面绘祝寿图八联屏</p><p class="ql-block">双面分别绘制的是戏曲故事《郭子仪拜寿》和《八仙上寿》,上下铺排古代诗词、人物和博古花卉。</p> <p class="ql-block">婚俗即景自周礼延续下来的六礼程序在华夏大地上演了两千年。说亲必用媒人,迎娶必用鼓乐。透过婚嫁百事的珍贵收藏,也可窥见中华文化历史传统的深沉厚重。</p> <p class="ql-block">来自成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整套婚嫁行头,是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这顶木质花轿,高约两米,长宽皆约一米,花轿的木刻、彩扎、玻璃画、朱漆贴金、银绘、髹涂、蜀绣等,采用多种民间工艺于一体,外形如亭,富丽华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蜀绣三国故事戏曲人物堂彩(一对)</p><p class="ql-block">是用来婚嫁喜庆日子和檐彩组合,装饰拜堂成亲的“堂”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银累丝点翠镶珠玉凤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件凤冠银累丝塑形,翠羽铺花,凤鸟口衔珠滴,翡翠、碧玉嵌填其间。新娘行走时摇曳,揖让时轻响,转侧时流辉。盛饰,有时是对岁月人生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茶馆一李锦伦茶铺模拟现场</p><p class="ql-block">喝茶听戏是老成都人的喜好。川大博物馆将老茶铺“搬进了”展厅,一如当年一样,让人回味喝茶听戏的悠然自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陈列的非遗“长嘴壶”</p><p class="ql-block">长嘴壶茶艺是中国茶艺的奇葩,是有名的泡“功夫茶”具。长嘴壶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嘴壶茶艺是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沸水在长嘴中流过,自然降低了温度,水就不会太烫,最适合泡茶,特别是泡盖碗茶。长嘴壶茶艺表演营造了茶馆的文化氛围和民俗气息,提高了茶客的品茗乐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都皮影</span></p><p class="ql-block">成都皮影戏特属于成都的高腔灯影。是中国皮影戏的代表性遗产之一。成都皮影的特点是颜色鲜艳,身量高大,雕刻精细,人物刻画逼真、生动灵活。</p> <p class="ql-block">在皮影戏中,那些才子佳人、神仙道化、攻城掠战、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在半尺戏台上铿锵演绎,说尽大千世界的悲喜人生。</p> <p class="ql-block"><b>第四展厅“民族篇:族群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民族篇以“族群的记忆”为主题,展出西南地区藏族、彝族、羌族、苗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器具、宗教文物,以及早期人类学调查留下的笔记、手稿、影像资料。介绍了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探访族群记忆,领略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文物文化展示,展厅里饰有象征纹样的铜鼓、藏族铜蛤蟆壶、羌族铁师刀、彝族武士皮甲、苗族人头箍、清代彝族车形银酒具,还有纳西族的《神路图》……一件件文物,展现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习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鼓</p><p class="ql-block">承载着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集体记忆。这种青铜鼓是一种打击乐器,更是顶礼拜膜的神器,象征着财富、地位和权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格萨尔王和三十大将唐卡</p><p class="ql-block">“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千百年在藏族地区流传,深受人民的喜爱。这幅传世以格萨尔为题材的唐卡绘画极为少见。清代《格萨尔王和三十大将》唐卡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藏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大鹏金翅鸟铜造像</p><p class="ql-block">大鹏金翅鸟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此尊造像鸟首人身,金睛灿烂,利口啄蛇,足踏龙魔。双膝微微下屈之时,两翅展如鹰隼,直欲飞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羌族铁师刀</p><p class="ql-block">铁师刀是一种法器,是羌族释比在法事活动中使用的法具,用以配合不同的唱腔与舞步。法器上的图案具有威胁邪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彝族车形银酒具</p><p class="ql-block">这件车型酒具工艺复杂,造型独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族铜蛤蟆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彝族武士皮甲</p><p class="ql-block">元代彝族武士皮甲经过暴晒、漆、染,桐油浸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制成彝族战士的铠甲,羊角纹、鱼骨纹、几何纹和太阳纹等描绘其上,寄托着对战士的特殊祝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苗族人银饰头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巴《神路图》残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神路图》</p><p class="ql-block">《神路图》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东巴画中,以布卷画《神路图》最为有名。《神路图》是东巴绘画艺术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b>在三楼的自然专题展</b></p><p class="ql-block">自然专题展位于展厅三层,分“生命之树”“自然与人”“探寻生命本质”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不同类型生物演化的历史、人类与自然的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这一展区,观众可以进一步感受地球生物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在生命之树区域,38亿年的漫长演化,见证了无数神奇的生命的熙来攘往。今日地球上种类各异的万物生灵,包括我们人类,一起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p> <p class="ql-block">自然与人,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恒古不变的哲学课题,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相扶共生,保护自然也就保护了人类自己</p> <p class="ql-block">天府家园,在自然与人区域,可以让参观者遥望雪山;观赏到动物的百态。</p> <p class="ql-block">探寻生命的本质,川大科研工作者近百年的积累,带给我们动物标本14余万号,植物标本84余万份。让我们认识了世界,开阔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中有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墙</p> <p class="ql-block"><b>四楼的艺术专题厅</b></p><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玻璃长窗外水天无余,触目清旷。进入四楼的艺术展厅,架空12米人字坡屋顶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这是古人造物的殿堂,由古代工艺、书画艺术、织绣艺术三部分组成。展示了百余年来博物馆通过采集、发掘、购买、接受赠予等各种方式收集的大量精美、具有不同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b>古代工艺展</b></p><p class="ql-block">凝土、烁金、攻皮、刻石、磨玉、设色、牵麻、索缕、服饰绣品,绣片,染色工艺等……古时的器皿、工具、装饰、清供……都变成了今天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德化窑白瓷观音立像</p><p class="ql-block">名贵的白瓷塑像——瓷质如凝乳、微泛浅青的清代德化窑白瓷观音立像位于古代工艺展厅,观音菩萨双目低垂,嘴角含笑,右手施法印,左手持如意,璎珞披垂,衣纹风动,妙相庄严,更添冰清玉洁之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毕荣九款玻璃内画金陵十二钗图鼻烟壶</p><p class="ql-block">晚清绘画大师毕荣九在鼻烟壶方寸之间绘就了的这幅精致的金陵十二钗,成了传世国宝。</p> <p class="ql-block"><b>步入织绣艺术展厅</b></p><p class="ql-block">还能看到兼具实用和观赏功能的中国古代印染织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缂丝红地八仙斗方</p><p class="ql-block">制作工艺复杂,绘制上色崭新艳丽。八仙各持法器,神态各异,服饰根据个性特有设定,在红色背景下,彰显一种崭新的神仙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工巧艺一蜀中瑰宝一蜀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蓝纱地绣八宝云龙纹单袍</p><p class="ql-block">这是晚清的夏装。绣袍金光灿然,色彩搭配层次分明,云龙八仙,祥鹤底纹,跃然空灵!</p> <p class="ql-block"><b>走进书画艺术展厅</b></p><p class="ql-block">带给你的精品书画令你震撼,这些经取材天然而造就砚、笔、墨、纸,成就了中国画的艺术,千古传承!</p> <p class="ql-block">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元代黄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图》,是传世的唯一一幅两人合作山水画,也是王蒙传世最早的作品。六百多年前留下的这幅无上神作,今日有幸观赏,太难得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元代赵雍楷书《青山诗》册页</p><p class="ql-block">赵雍,字仲穆,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和管道昇的次子。幼承家学,书画俱佳,中年已名噪南北。他的书法存世不多,此页楷书录中峰和尚(明本禅师)长诗《青山》。</p> <p class="ql-block">清(董婉贞1776~1849)《邱山寄语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蒋季锡)《丛菊蛱蝶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佚名)《文徽明小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钱澧1740~1795)《二马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张照1691~1745)行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吕居仁九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华嵒1682~1756)《韦敬远读书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朱熹)《猫石葡萄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大千《黄山松云图》轴</p><p class="ql-block">张大千的《黄山松云图》轴是近代张大千的巨幅真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参观川大博物馆,关于四川(西南)的知识、习俗、传说,以及脚下的这片土地,都在一件件文物中变得真实可循起来。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经历者,承载着古蜀文明和地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给予观者无数个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