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

学者也风流

<p class="ql-block">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一曲“南泥湾”传唱近百年,经久不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30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29人,由会长刘云钢带队,来到《南泥湾》学习考察。</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泥湾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在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但英勇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往日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了无人烟。</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南泥湾,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它已不再是旧模样,而是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p><p class="ql-block">南泥湾代表着一种伟大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发动和组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是大生产运动的一个基本方针。通过实行减租减息,优待移民、难民,开展劳动竟赛,动员“二流子”参加生产、改良农作法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效率,使边区的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村经济日趋活跃,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生产原料有了保障。到1945年,边区农民大部做到“耕三余一”,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大生产运动中,陕甘宁边区实行以农业为主,工业、手工业、畜牧业、运输业和商业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了机械工业、纺织业、造纸印刷业、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炼铁工业、兵器工业以及盐业和各种家庭手工业的工业体系。工业的发展,使边区的工业必需品达到基本自给,保证了供给。与此同时,边区的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都取得了重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实写照,是自力更生的一曲凯歌。大生产运动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和埋头苦干、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p><p class="ql-block">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了解大生产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目的是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南泥湾精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