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札记(二)

重走人生

<p class="ql-block">——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p> <p class="ql-block">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给自己造了一座简易的房子,1845年7月4号,美国独立日 的这天,他搬了进去。</p><p class="ql-block">他说,住宅是居民的外壳 ,使这些住宅别有风姿的不是它们表面的特性,而是住宅里的居民生活。如果居住者身上的精神已随之而去,那么造房子也就无异于给自己做棺材…</p><p class="ql-block">人生到了某种境界,处处皆可安家落户。何谓家宅?一个座位而已。</p> <p class="ql-block">本书中,梭罗用了大量的篇幅,细细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琐碎日常:</p><p class="ql-block">他曰,“有了这座实实在在的安身立命之处 ,我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渐渐安顿下来”。</p><p class="ql-block">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我和鸟儿成了邻居;</p><p class="ql-block">湖成了我最可贵的邻居;</p><p class="ql-block">附近有水真好,水给大地以浮力,让它漂浮起来。即使是井也有价值,当你向井中观看的时候,会发现地球并不是绵绵相连,而似一个孤岛?</p><p class="ql-block">这儿有片辽阔的牧场 ,足够我的想像驰骋;</p><p class="ql-block">每一个黎明都是一份令人愉快的邀请,使我的生活跟大自然一样简朴,也可以说纯真。清晨是一天中最难忘的时节,也是觉醒的时辰。对于思想活跃、富有活力、和太阳同步的人来说,白天是一个永恒的黎明。</p> <p class="ql-block">他告诫大家,清醒就是生活,我们必须学会使自己保持清醒,学会再清醒。怎样才能做到?通过对黎明的无限期待!</p><p class="ql-block">他说,我到森林中去住,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能学会生活教我的一切,免得临死之前发现自己没活过。</p><p class="ql-block">不妨将生活逼到每一个角落,将它的条件压到最低限度。如果证明生活是卑微的,就将它的一切卑微之处弄清楚;如果生活是高尚的,就通过体验去了解它,并真实地记载下来…</p><p class="ql-block">他喊出,我要深入生活,吸出生活的全部精髓;我要坚强地生活,像斯巴达人一样,扫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简单,简单,再简单!简化,再简化。</p> <p class="ql-block">他对邮局、报纸等,这些当年传递信息的媒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他说,没有邮局,我也能凑合着过,我一生中只收到一两封值得邮资的信。如果我们在报纸上读到一个人遭劫或出车祸等 ,根本没必要再继续看下去,一条也就够了。如果你已熟悉了原则,何必又要去管这么多的实例和运用呢?对哲学家而言,一切所谓的新闻都是流言蜚语,只有上了岁数的妇人才会一边喝茶,一边编辑阅读这些。</p><p class="ql-block">要知道永不衰老的事情,才是最最重要的新闻。</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像自然一样从容地过上一天,黎明即起,轻手轻脚。智力是一把刀子,一旦看准,它就会一路割下去,切开万事万物的奥秘。一个人拿得起放得下,自然也就富有。</p><p class="ql-block">他说“自己一直是贫不失志的富翁”。“我无意写一首沮丧之歌,只是希望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栖息在窝棚上,引吭高歌,哪怕唤醒我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阅读</p> <p class="ql-block">梭罗说 ,跟一所大学相比,我的寓所更适宜思想,适宜严肃的阅读。</p><p class="ql-block">他觉得,有抱负的学生,应永远研究古今中外的古典作品。因为古典作品记载着人类崇高的思想,是唯一不朽的神谕,并为最现代的询问提供了答案。</p><p class="ql-block">读真正意义上的好书,是一种崇高的运动,读者要殚精竭虑,其中的甘苦不亚于世上所推荐的任何运动。读书需要训练,像运动员接受锻炼一样,决不可三心二意。</p><p class="ql-block">文中,梭罗将口语和书面语,即听到的语言和读到的语言,进行了区分,认为二者有显著的差别:</p><p class="ql-block">口语一般变化无常,只是一种声音或方言,于不知不觉中学到的,有点野蛮;书面语是精心提炼出来的表达方式,光凭耳朵是听不出的,你必须重新诞生,才能掌握它。</p><p class="ql-block">文字是最珍贵的纪念品,书乃世界珍宝,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可继承。无论哪个社会,书的作者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贵族,他们对人类的影响远胜于国王和皇帝。</p> <p class="ql-block">他指出,文盲有两种 一种目不识丁,一种只会读些幼儿和弱智读物。我们应该像古代的圣人一样优秀,那首先要知道他们优秀在何处。有多少人就是因为读了一本书,生活才出现了新的纪元。</p><p class="ql-block">他希望,我们不应该在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就中止教育。一座座村子都应该变成一所所大学,一个个老人都应成为大学研究生。我们要的不是贵族,而是高贵的村子。</p><p class="ql-block">梭罗在一百多年前憧憬的美好蓝图,今天实现了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