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簪花

夙夙(素素)

<p class="ql-block">簪花,又称戴花、簪戴、插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头饰,通常由筷子状的象牙簪固定在螺旋状的发髻上,再由鲜花或其它材料制成的花朵缠绕起来。这一习俗在中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2008年,泉州蠔埔女的"簪花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簪花不仅是一种美的象征,体现个人品味与情感寄托,不同花卉寓意各异,如牡丹寄寓富贵吉祥,梅花彰显傲骨清风。它还曾是社会地位的标识,在宋朝时期,官员受赐花,簪花成为区分官阶的重要标志。同时,簪花在科举及第、宫廷庆典等重要场合扮演了礼仪角色,如唐代新科进士的曲江宴上,簪花礼蔚然成风,见证了一段段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一起了解簪花的来历和制作过程,簪花的传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及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p> <p class="ql-block">了解簪花制作的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引导幼儿合作制作,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丰富幼儿审美感受与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美、欣赏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喜欢设计“簮花围",充分地发挥能动性及想象力,乐于参与,愿意将亲手制作的簮花自信展示,体验传统文化,沉浸式感受非遗之美。</p> <p class="ql-block">一日簪花,一世无忧, </p><p class="ql-block">在这山花烂漫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将簪花戴于发间,</p><p class="ql-block">感受着美好与幸福,</p><p class="ql-block">为生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