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见闻之二

碧空尽

<p class="ql-block">哈布神庙,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纪念陵庙,也是拉美西斯三世(前1182–前1151年在位)时期修建的美迪奈特哈布城的核心建筑。</p><p class="ql-block">这儿曾经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它也是在尼罗河西岸最大的古埃及纪念神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庙的中轴线东面,是第一道城门。</p><p class="ql-block">东面残存一小段外墙,周边的围墙早已坍塌,完好保存下来的是守卫塔。</p><p class="ql-block">守卫塔采用叙利亚风格的“密多”门楼样式,门洞上面的房间装有显眼的大窗户,而外部墙面两侧的雕饰,是拉美西斯三世出征叙利亚时英勇善战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墙面上绘刻的是拉美西斯三世揪着敌人的头发,挥拳痛击的勇武之姿。</p> <p class="ql-block">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塔门是凯旋之门!</p> <p class="ql-block">塔边立着称之为“荷鲁斯之眼”辟邪神符。</p> <p class="ql-block">门廊墙体上战俘们被串在长绳上,一队队被牵走。</p> <p class="ql-block">显示其战无不胜并无坚不摧。</p> <p class="ql-block">沿着中轴线一直向前走,就到达第一塔门。</p><p class="ql-block">露天大道南北两边是大片断壁残垣,估计应是哈布城不同的设施和用途的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墙面是同一类战争题材的装饰,战俘们被踩在脚下,而敌方的伤亡量,形式化地借助一堆堆手掌及其它肢体得以计算。</p> <p class="ql-block">虽类似白描手法,但充满血腥。</p> <p class="ql-block">一棵棕榈树后的墙体,单线条装饰画,象征荷鲁斯化身的国王所具有的神圣性。</p> <p class="ql-block">场景随她的脚步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在哈布神殿最鼎盛的几百年间,这里除了神庙,还有王宫、行政大楼、官员和祭司的住所、作坊等,是当时底比斯的生活中心。</p><p class="ql-block">直到公元9世纪,一场瘟疫毁灭了这里。</p><p class="ql-block">穿过第一塔门后,空间布局宏大,是一座石头建筑。</p> <p class="ql-block">最经典绘本:荷鲁斯带着上埃及法老去觐见奥西里斯。</p> <p class="ql-block">第二庭院,有24根石柱组成的石柱厅,左右各一排,是这个巨大宗教建筑群中最神圣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石柱对面是一排众神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石柱上的雕刻手法极其强悍。</p> <p class="ql-block">勾勒的图像很多是献给丧葬神的。</p> <p class="ql-block">献上的祭品好像是一只花瓶。</p> <p class="ql-block">再沿中轴线往前又是一个塔门(第三层),里面的庭院亦为多柱大厅。</p> <p class="ql-block">塔门下全是方型石柱,外墙上刻有著名的全景浮雕。</p> <p class="ql-block">国王与阿蒙神,国王头上飞翔的是提着生命之钥的上埃及保护神秃鹫,顶部浮雕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凹雕工艺,象形文字刻痕深。</p> <p class="ql-block">在这儿的门柱前,众神的雕像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庭院的北面,被柱廊围绕,圆柱结构下稍粗壮,上微略小,逐又加大柱顶盘,好似手榴弹模样,头顶上的横梁残缺不全。</p> <p class="ql-block">明显觉得内部浮雕的风格与外部完全不一样了,没有了战争,没有了胜利,也没有勇武的国王了。</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不同职位的祭司排成队把物品献给神明,而木乃伊制作者豺首人身的阿努比斯位于下方。</p> <p class="ql-block">国王手献供品给众神</p> <p class="ql-block">方柱与圆柱相连</p> <p class="ql-block">夕阳余晖把石拄彻割成了阴阳段</p> <p class="ql-block">圆柱边休息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浮雕是舒舒服服坐着的国王,而旁边的人们有劳作,休闲,读书、跳舞,这座建筑的真实用途是休闲场所。</p><p class="ql-block">正在仰头观望,突然发现一条粉红色细长蛇(约50公分长)沿墙脚朝我游来,顿时大惊失色,荒落而逃。</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神话中,蛇亦是守护神之一,红蛇的出现对我而言不知道意味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最后进入庭院也是多柱大厅。</p><p class="ql-block">大厅的屋顶已不复存在,曾经巨大的 石柱 ,剩下了一个个巨大的底部。底部周围都刻着起护佑作用的象征符号—-纸莎草上,戴着上下埃及王冠的圣蛇乌拉乌丝,护卫着法老的漩涡印记名号。</p> <p class="ql-block">三个塔门加一个外门,庙内雕刻绘画工艺的精湛,却数量众多,也许就是使其挤身古埃及十大著名神庙之列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三世的三千后宫所生的众子女,将最终要了三世的命。</p><p class="ql-block">在继承人的互相争夺上,这位执政三十年的神圣非凡的君主被谋杀。</p><p class="ql-block">曾经辉煌的哈布神殿就这样静默千年、随着游客的脚步声,也许偶尔会在心海里吹起阵阵涟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次知道卡尔纳克这个名字,是电影《尼罗河惨案》。</p><p class="ql-block">卡尔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尼罗河东岸,古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是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神庙正门在西面,它的前方有一个广场,两边一长溜狮身公羊石像,在这儿公羊既是阿蒙神的变身,又是法老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在公羊的两爪之间雕刻着拉美西斯二世,意为接受神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通向广场的左右两边是干涸了的水池,那时所建的大型神庙选择在尼罗河边,神庙入口祭祀平台前都建有一个圣湖,并通过狭窄的运河与尼罗河相连,举行的各种仪式是用船沿尼罗河行止水池停靠,然后进入神庙。</p> <p class="ql-block">最前方左右还有一对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穿过第一塔门后,就进入了神庙。</p><p class="ql-block">庭院完全独立,建筑风格却不同,是不同时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第二塔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排公羊两爪间站立的是拉美西斯二世,而站在拉美西斯二世脚上的应该是他的皇后吧?二世得到阿蒙神的庇佑,然后又去庇护自己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院内是个巨型亭庙,据说由10根21米的立柱组成,如今,只剩一根立柱还矗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孤独、寂寞。</p> <p class="ql-block">穿过第二塔门,进入多柱大厅,这儿无疑是最出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它宽102米,进深53米,共有134根巨型石柱,因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亦是地球上用最大的柱子支撑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主殿的圆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柱顶呈莲花状。</p> <p class="ql-block">柱头又像绽放的纸莎草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美丽石柱,柱身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p> <p class="ql-block">高度不同的两个顶面修建了镂空壁</p> <p class="ql-block">一抹阳光透过镂空壁照进多柱大厅</p> <p class="ql-block">仿佛阿蒙神与大家同在。</p> <p class="ql-block">第三塔门位于多柱大厅后门。</p> <p class="ql-block">而它的后方是一个狭窄的中庭。</p><p class="ql-block">神庙宏伟的主干道一直通向东门,据说这里曾经矗立着4座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但现在看到的二座方尖碑在南北主干道的南边(确切说应该是东西和南北主干道在神庙中央相交的南边),却屹立三千多年而不倒。</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协和广场的方尖碑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建造的两座的其中一座,位于卢克索神庙入口前方。</p><p class="ql-block">因为商博良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迷,1828年穆罕默德.阿里政府一座赠予法国,一座赠予英国。由于运送费用过于昂贵,英国放弃。而法国获赠的一座于1836年被竖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所以法国既不是掠夺,也非购买。</p><p class="ql-block">而另一座英国放弃的方尖碑仍在卢克索神庙东侧老位置。</p> <p class="ql-block">从第四,第五塔门之间内侧,有一堵砌体墙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在这儿原来也有一对方尖碑,如今只有北边的那座留存了下来,被视为埃及最美的方尖碑,是哈特谢苏特女王修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不远处有一个圣甲虫(屎克郎)用围栏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第六塔门是东西主轴上最后一座塔门</p> <p class="ql-block">建于图特摩斯三世时期,规模很小,但塔门刻有两份重要历史文献,一份是著名的“地理清单”这是一些边缘为锯齿状的椭圆形装饰框,刻有埃及管辖的城市名称和民族名称;另一份记录图特摩斯三世所打的胜仗,并列出了他献给阿蒙神庙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这个空荡荡的区域后是神庙的最后一个建筑群,位于东西主轴的未端</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座多拄大厅,墙壁绘画痕迹仍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第七塔门修建在南北、东西轴线相交的起点与第八塔门之间。</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第九第十塔门,位于南北轴尾部。</p> <p class="ql-block">总之,宏伟和废墟同在,巨大的反差,很多是不知道它的出处和注释,视线会一刻不停地被吸引:完好无缺的莲花柱头,浮雕上某个细节图案,矗立的方尖碑、半截的巨大石柱、握着权杖的法老像,倒塌的建筑,空旷的只露地基的亭庙、废墟中的残块,让人来来回回,穿梭千年,在千年中转来转去,东张西望,又仔细端详。</p><p class="ql-block">然而,透过那仅存的部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尔纳克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p> <p class="ql-block">巳经沒时间再进卢克索神庙了,虽然非常想去看一👀底比斯三柱神崇拜中心,还有那恢宏的入口。(高大的塔门,6尊巨大的雕塑还有只剩一座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傍晚乘马车花了半小时只在卢克索神庙外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位于市中心的庙宇神殿给卢克索打上了特殊的标记,</p><p class="ql-block">而现在的卢克索巳成为一座现代旅游城市、埃及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坐在马车上快速按下快门的卢克索神庙大门。虽然像数不高,但南大门孤独的方尖碑,还有那6尊雕像还是认辩得清。</p> <p class="ql-block">随着马车的行进,呈现出了:带廊柱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还有:柱廊环绕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还有:多柱大厅</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随着马车的行进快速从眼前掠过,而尼罗河岸边的步行道,凉亭、绿树、饮料小屋、还有三三二二的行人亦在眼前掠过,掠过,直至越来越模糊,夜色巳喑,断了拍照念头,但当时的情景其实已在脑海的云盘下载了,一回想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2023.10.29游览追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