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湖河海” “L”型造绿洲

蔡道利

<p class="ql-block">  北海市有条长度不大、名气却很大的小河流,名叫冯家江,自北向南流入北部湾。</p> <p class="ql-block">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陈天颖制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冯家江就像一条天然界线,河西是寸土寸金的繁华城区,河东是长期沉寂的僻静乡野。</p><p class="ql-block"> 近年,沧桑巨变迅速展现:河东一下子变成建设热土,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冯家江大有成为未来城市中轴线之势。</p> <p class="ql-block"> 沧桑巨变恰恰发源于冯家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冯家江不长,流域长度仅仅16公里;冯家江也不大,最宽处入海口百米左右,最窄处河道仅仅数米而已。</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条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河流,对于北海而言,却极其重要。冯家江入海口西边,是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银滩,洁白平坦的沙滩是这座城市的金招牌。冯家江入海口东边,是连绵不断的天然红树林,最东端正是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以前的冯家江,污水流淌,臭气弥漫,环境污染严重。沿岸共有363个雨污直排口、24个养猪场和总面积近2000亩的虾塘,每天入河污水数以万吨计。污水顺河进海,水质难免渐变,往西威胁银滩,往东威胁红树林。</p><p class="ql-block"> 洁净之水、洁白之沙、珍贵之树,正是北海这座滨海名城美丽所在、魅力所在。冯家江,关系着海,关系着滩,关系着林,是北海城市格局的天然水流和灵动纽带。冯家江的模样,决定着北海未来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北海园博园半数面积为水域,无处不是人造湿地好景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8年北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实施“生态立市”工程,以“治污、生态、为民”为目标,对冯家江开展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4.8亿元,全长16.9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国首个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模式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采用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DBFOT)模式,由政府出资代表北海银滩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排水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形成联合体——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投融资、运营维护工作,合作期17年。</p> <p class="ql-block">  冯家江大桥飞越入海河道,连接东边滨海宝地,使这里转眼间成为建设热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北京排水集团作为项目建设方,在治理前对冯家江流域进行严谨细致的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广泛运用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等技术,对流域的渠、库、江、滩、海等进行原位生态修复,使其自北向南稳态形成湖库、基塘、红树、沙洲四大生境,将整个冯家江公园打造成城市绿廊区、湖库观鸟区、基塘乐活区、红树林体验区及滨海活力区五大片区。项目秉承建设初心,致力打造集休闲、文化、科普于一体的开放性城市中央绿地公园,建设观鸟基地、基塘农田、滨水栈道、慢行系统、湿地科普区、文化园等,为市民提供丰富充足的活动空间。园区设置了红树林宣教科普体验馆,全长2.1公里的红树林体验区设有镂空观景盒、滨水栈道、景观浮桥,提供观察、科普、休憩等多项功能,方便市民、游客、学生到此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研学活动,近距离观察红树林生长秘境。</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冯家江公园正式开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北海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公园一年四季各有美景,特别是春暖花开时节,园内的格桑花、洋紫荆、风铃木等争相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周末闲暇时光,市民到此尽情游玩,享受湿地风情。汩汩清流顺着河道汇入海洋,治理后的滨海生态湿地,成为各类鸟类、蟹类、贝类繁衍栖息的“摇篮”。红树林每年的掉落物比其它自然群落高出40%,为红树林中的动植物提供丰富的饵料。目前,湿地公园内种植有植物约230种,累计监测到鸟类234种、底栖动物207种,生态多样性日益显现。治理后的冯家江公园,水长清、树长绿,花常开,以其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醉人的绿色生态风光,擦亮了北海“生态立市”招牌,吸引了诸多投资者的目光,带动了项目周边片区的投资与合作,也为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增添一抹亮色。2021年,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入选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十大典型案例。</p> <p class="ql-block"> 冯家江入海口西边,正是银滩最东端。从临海宾馆阳台望海,泳池与沙滩相接相连,宾客泡过海水泡淡水,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冯家江上游源头,是座一眼望去、全貌尽览的小水库,名叫鲤鱼地水库。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水体质量优良,水草丛生,鸟类栖息。与冯家江下游涨潮时水满江宽、退潮时水低河窄相映成趣。鲤鱼地水库自然集雨、全年有水。更为难得的是,鲤鱼地水库离城市热闹去处很近,从北海园博园或南珠市民广场开车前往,十分钟之内可到。站在坝顶,举目远望,对岸新楼林立,不久将来可望把这座人工湖揽入城中。</p><p class="ql-block"> 冯家江入海口东边,仅仅一河之隔,自然造物却跟西边银滩完全不同,长长的滩涂尽是天然红树林,涨潮时全淹半淹,退潮时根须尽露,保存相当完好。</p><p class="ql-block"> 2011年3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2016年8月,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评估验收,授牌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包括鲤鱼地水库、冯家江两岸(含园博园水系)、滨海红树林及其滩涂,形状恰似英文大写字母“L”。作为广西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上游是人工湖(水库),中段是淡水海水交替混合的河流,出海口东岸则是红树林滩涂,湖库湿地、河流湿地、海滩湿地三者全占。“L”型公园一个,湿地类型饱览。</p><p class="ql-block"> 国家湿地公园集“林景”“水景”“海景”为一体,拥有近200公顷的原生态红树林,形成“海上森林景观”。“L”型之“底边”东端——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已于2015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009.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8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9%。湿地公园整体划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继2022年上榜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后,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广西北海银海金海湾湿地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p> <p class="ql-block">  国家湿地公园源头的鲤鱼地水库生态保持原真性,人工湖泊宛如天然湖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家湿地公园对治理区内渠道、水库、内河和海岸开展实施治理,最大程度恢复原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格局,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展开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湖库河流海岸一体化原真性修复。</p><p class="ql-block"> 一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在保障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健康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恢复,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展开环境治理,整体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顺应城市自然地理格局,实现河堤渠道由硬化转自然堤坝的成功尝试。从水环境治理入手,发挥厂—网—河一体化的治理,推动近海流域水环境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二是维护城市自然河道,确保城市排洪功能。通过驳岸改造、水产池塘改造、红树林保育和恢复等措施,恢复冯家江入海通道,打造近海与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提高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工程区海岸的防灾减灾能力及城市内涝的自然河道功能。</p><p class="ql-block"> 三是提升生态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通过截污清淤、红树林保育和恢复工程,冯家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经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统计,截至2023年底有红树植物19种(其中真红树11种,半红树8种),累计记录到的鸟类229种,底栖生物207种。</p><p class="ql-block"> 四是改善投资环境,带动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全面改善滨海生态环境,打响了生态北海的名片,为广西提供新的旅游及休闲度假产品,拓宽旅游产业链,带动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商住、文化娱乐综合发展,提升北海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经初步测算,国家湿地公园周边仅土地增值可达200亿元以上。</p><p class="ql-block"> 五是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本着“为民”的初衷,在合理利用区打造人与自然生态融合的开放空间,设置观鸟基地、沙洲赶海、基塘农园、滨水栈道、景观平台、慢行系统等,为市民提供游憩的多样空间。在设计施工中充分结合了当地历史文化和注重对原生特色的保护,设置“留住乡愁”专区,移植拆迁区乡土树种,留住原住民浓浓乡情。设置红树体验区、湿地科普区、文化园等,打造集休闲、文化、科普一体的开放性城市中央公共绿地,增加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2024年夏末秋初,来到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游历,从源头鲤鱼地水库开始打卡,顺着冯家江沿河观景,并到北海园博园顺道一游,之后往滩涂红树林沿岸体验,“L”型全程饱览国家湿地公园全貌,湖库、河流、海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国家湿地公园源头的鲤鱼地水库生态保持原真性,人工湖泊宛如天然湖泊。改造修复后的冯家江,水体清澈,移栽的大龄红树跟天然红树融为一体,景色宜人。北海园博园半数面积为水域,无处不是人造湿地好景观。退潮时,冯家江入海口滩涂成为游人赶海的热闹去处。冯家江入海口西边,正是银滩最东端,从临海宾馆阳台望海,泳池与沙滩相接相连,宾客泡过海水泡淡水,流连忘返。冯家江大桥飞越入海河道,连接东边滨海宝地,使这里转眼间成为建设热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L”型布局的国家湿地公园,竖边和底边半围起的滨海区域,北海新城区正在崛起。</p> <p class="ql-block">  改造修复后的冯家江,水体清澈,移栽的大龄红树跟天然红树融为一体,景色宜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