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播州土司庄园

民间家族文化爱好者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的播州土司庄园(摘录于地域文史)</p><p class="ql-block"> 播州宣慰司境内的经济比其他土司地区较为发达,明代出现了大量庄园。《明史·土司传》载,播州宣慰使杨辉“以所有金玉、服用、庄田召诸子均分之”,又载播州有天都、三百落、龙瓜、海云、海龙、青蛇诸屯及养马城、桃溪庄等。据何乔新《勘处播州事宜疏》,成化年间,杨辉“将庄田一百四十五处、菜园二十六处、蜡崖二十八处、猪场一十一处,鱼潭十三处分作四起,均分与杨友、杨爱、杨孜、杨敏”。杨辉病重时又“将孝义庄等处庄田拨以杨敌,海龙坝等处庄田拨以杨敷”。及至杨辉病故,杨爱袭职,又“思得自祖以来,置有大水田、柳川、冉川、屯平、大足、黄鱼、永安、先锋、洪江、米田、通平、毛陂、石梁、雷水、崔家、𣔪溪、半山、泥川等庄,并猎场、鱼潭、茶园、蜡崖”。其后,杨友又在余庆、白泥等处,“不合将余庆长官司管下站户毛显常等,地名班溪、巴村、大寨、铁针崖、罗家寨五处水田八百亩、陆地二十处强占创立庄田”,又“不合将白泥长官司管下站户杨昌福、田斌水田九十亩、巴必聪等陆地一百亩强占为庄”。以上记载说明,播州庄园颇多,仅杨氏一族,见于记载的就有一百几十处,而且还不断创立新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播州的庄园包罗至广,分工颇细,能生产多种物品。庄田数量最多,不下于一百多处,主要是“布种田禾、麻、黍、豆、红花之类”,用以收取粮米及麻之类的纺织原料。庄园中有一些是专门供应土司蔬菜的“菜园”和专门种植茶叶的“茶园”。为了供应土司的肉食,设有“猪场”“山羊屯”十余处,又有“鱼潭”多处供“采取鱼鲜”。“蜡崖”之设,主要是为土司提供黄蜡。杨氏有“猎场”数处,“打捕野兽以供家用”。据何乔新奏章所言,播州有“庄田子粒六百万余石,马五百余匹,牛二千余头,猪场、菜园、漆山、杉山、猪、羊等项不计其数”。与此同时,播州宣慰司还设有“孳牲局”“管马院”及“大厨、小厨二局”,又设“机院”进行织造,“擅开铁冶二十四处”,“擅开银场,递年煎银万千余两,黑铅万余担”。这些庄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并有若干专业分工的生产部门,把农业、畜牧业、林业、手工业、矿业集为一体,说明这一时期播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 为了管理庄园,播州宣慰司“又将各处田土编成府分,每府设伪太监一、都从并都管、都保提督”,各庄平时有头目提督家丁种植庄稼和看养牲畜,每遇收成之时,又令“火者”往来各庄照管。庄园的经营已采取了地主制的方式。例如:奏章中说,“将湘川等驿马夫孙羊、何祥、黄元受、邵楚邹、石玄蛮、程胡、李胜祖等二百五十五户占作佃户”,又在白泥等处“招引九姓土僚在彼住种”。这与杨氏亲辖地的情况是相适应的,当时已设里甲,故能“将各里人民科派:上户八两,中户、下户不等”。又提到有赤水等里,说明已在这一地区实行“编户齐民,计亩升科”,并按其资财多寡征收赋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