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中国溶洞之王”、“世界喀斯特地貌百科全书”的贵州织金洞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被赞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同时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贵州省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 。</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苗族乡,距省会贵阳约120公里。被誉为中国旅游胜地之一,并且是亚洲第一大溶洞。 </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总长约12.1公里,面积70多万平方米,两壁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宽都在50—80米之间。海拔高度1000米一1600米。洞内拥有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完整洞穴系统,拥有世界上洞穴大厅分布密度最大、钟乳石分布密度最高、类型最丰富、珍稀形态最多的特点。是世界自然景观的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已开放的6.6公里。此为洞内旅游路线与当地开发者给予的各景点命名。</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的景观和空间造型非常奇特,具有“大”、“奇”、“全”的溶洞特色。洞内遍布石笋、石柱、石芽、石幔、石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有专家经考察比较认为,织金洞其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排到世界最美最佳溶洞前三名绝无疑向。</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洞口进入处</p> <p class="ql-block">眼前进口处洞底有一水池</p> <p class="ql-block">自然光照下的溶洞壁岩石</p> <p class="ql-block">从洞底水地处回望进入处洞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导游讲的,进口处这一高大石笋柱被誉为“大力神杯”,你看,像吗?</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形成时间距今约2一3亿年前。织金洞以其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的岩溶景观而著称。洞内长度达到12.1公里,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为175米,总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约40米,最高可达70米 。洞内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物,包括石笋、石柱、石芽、石幔、石花、石旗等,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 。现开发者将织金洞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等多个景区,共有47个厅堂和150多个以各种比喻命名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譬如: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等,每一处都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而我则是另一种想法,我不标注某景某名字,最多是介绍引导一下,而是把此命名余地留给每一位欣赏者,让他(她)自己来命名,或许这是一次更有趣、更引人入胜的思维敞游。</p> <p class="ql-block">如一层层流水一样的溶岩水帘掛在岩壁两边</p> <p class="ql-block">据地质学者分析:这些石笋、石柱,都是石灰岩经地下水十几万年溶蚀堆积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此白色溶岩像倒挂的琵琶,你看像什么?</p> <p class="ql-block">洞顶景色</p> <p class="ql-block">红色大水母,红盖头?</p> <p class="ql-block">游客排成一条长龙,在一个大溶洞内游赏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幅溶石构成的灯光景像可称“婆媳相依”,右边是坐着的婆婆,左边是站着的媳妇,形神相符。</p> <p class="ql-block">溶洞中的地下河道</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钟乳的外表经几十万年的水流融蚀,形成点点雪花复盖似的状态物。</p> <p class="ql-block">倒挂的石钟乳</p> <p class="ql-block">顶天立地的石钟乳</p> <p class="ql-block">从顶上挂下来的一片石幔、石水帘。</p> <p class="ql-block">游客从溶洞底层登上高一层溶洞</p> <p class="ql-block">一大片石笋、石芽、石柱</p> <p class="ql-block">水簾状石笋与仿锤状石柱相依而立。</p> <p class="ql-block">你看此石幔馒头状,顶上还有一尖顶,像什么?</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溶洞中穿行,身边是一片片石柱、石帘、石钟乳。</p> <p class="ql-block">一根石鞭,挺拔,节节莲花,晶莹剔透,据说高10多米,是溶洞“三大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非常有趣的一根圆柱形石钟乳</p> <p class="ql-block">像寿山石一雕刻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两柱並列的乳白色石柱花鞭</p> <p class="ql-block">这帷帘似的晶莹剔透的巨大钟乳石,你说像什么?</p> <p class="ql-block">向另一洞穴攀登</p> <p class="ql-block">通道石阶,旁边即是深幽的洞穴沟道。</p> <p class="ql-block">溶洞壁挂贴着的石芽、石幔。</p> <p class="ql-block">溶洞游览走完了的6.6公里,距出口处不远的岩璧与通道景色,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洞穴沟底部。</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出口。</p><p class="ql-block"> 以上织金洞所列风景照片,我是沿洞内旅游路线边走边拍摄的,顺序基本不颠倒,但左右两边景色的取镜次序则是随意的。洞内道路基本上的平坦的,空间开阔,灯光彩带照射布置得比较合宜,上中下三层阶梯通道也设置得更安全,人性化。我二十年前游览过一次织金洞,感觉现在溶洞开发、修饰得更完美了,可将气象万千,五光十色、珍稀罕见,景观丰富,几个词语来形容此溶洞。</p> <p class="ql-block">编后记</p><p class="ql-block"> 贵州织金洞被誉为“中国溶洞之王”、“行星上的一大奇观”、“地下艺术宝库”,“溶洞博物馆”,并且有着“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据说,织金洞发現时间为1980年,距今才不到50年,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由村民发現的。因当地村民有习俗“斗鸡”,一只鸡飞进洞里,村民为追寻,发现了这个深不见底神奇无比的大山洞,于是报告有关部门,经地质勘探部门考察后,竟发现是国内最大的一个石灰岩溶洞。</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正如开篇所介绍的,该洞己探测到的长度为12.1公里,目前己开发利用的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石旗等四十多种洞穴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被誉为“岩溶瑰宝”、“溶洞奇观”。有40多种岩溶堆积物,显示了世界上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态类别。织金洞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名列国内己发现溶洞的头把交椅。</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地处我国乌江上游缔结河峡谷南岸山腰上,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质形成约于2一3亿年前,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晚新世期。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使该洞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多类型发育充分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有观赏者美言概括:织金洞内的景观造型奇特,包括“三宝、九奇、十八胜景”,如“银雨树”“姊妹玉树”“水晶宫”“一线连天”“江山如画”“灵芝山”“大唐仕女”“寂静群山”等,这些景观不仅珍稀罕见,而且形态各异,展现了自然的无限创意。</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不但是一个天然美景大溶洞,而且是一个“洞穴天堂”,夏季是天然大冰箱,冬季是天然大温室,洞内恒温在10—16度之间。一年四季宜人游览。</p><p class="ql-block"> 总之,织金洞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地质奇观、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对于自然爱好者、地质学研究者还是文化探索者,这里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否则,就不会知道自己居住的地球有多奇妙。</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1日至8月26日,时值杭、沪、甬三地夏季历史上最热的一个时段,最高气温连日达41一42度。既为避暑纳凉,也为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与欣赏历史文物,宁波文化之旅组织安排了六天黔西南纳凉探访游。织金洞是其中一旅程安排。鉴于本人是第二次重游,有所感触,印象亦尤深,故放上这次所摄一百来张照片,编成一美篇,不多加文字注释,欲与此次同游者及以前曾同游的老同事们分享,如此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oli(锋)</p><p class="ql-block">2024.08.28.于宁波(初稿速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