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初心,守护绿水青山

雪中梅

<p class="ql-block">‌ 夏日榆林,天高云淡,草木葳蕤,万物并秀。大墩梁山体公园和季鸾公园,是榆林城区东西的生态“绿肺”,也是榆林城区一道道生态绿色屏障,更是一处处天然绿色氧吧。站在高处眺望,一道道蜿蜒曲折的柏油路,一片片、一簇簇的绿色尽收眼底,让人不禁心旷神怡。昔日风沙肆虐的荒芜之地变成林海,如今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光休闲宜居的生态公园。 </p><p class="ql-block"> 七十五年前,这里曾是荒沙漫飞,渺无人烟,空旷凄凉。新中国成立以来,榆阳人民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矢志不渝、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众志成城同沙漠作斗争——沙漠变绿洲。</p><p class="ql-block"> 生在榆阳,长在榆阳的我,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当我看到家乡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变化而感到欣慰高兴时,昔日荒漠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眼前。</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刚来城郊林场工作不久,全场上下在重要防火期轮流防火待岗,我也毫不例外接受任务。那天到林区蹲点,看着眼前的一切,迷茫失落感犹然而生,总以为读书从农村进城,跳出了农门,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抱怨甚至逆拒……。</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林业野外工作是最辛苦的。没有交通工具,只能自己步行或骑自行车,因路况不好,荒沙路深一脚浅一脚,鞋装满沙粒,自行车不是歪倒就是骑不动。到了林区,从早八点到下午四点留守在蹲点的防火路口,没有避风遮雨、防寒避暑之处,只有乱坟野岗相伴。遇到风沙天气,飞扬的沙尘袭来没处躲,饥饿寒冷不说,吹得人睁不开眼,全身都是沙子,犹如“兵马俑”,就算自带干粮、水,也因为混杂着沙子不敢细嚼。天冷季节,冻得鼻青脸肿,蜷缩跺脚,也得坚守岗位。多年来,风餐露宿,干粮、凉开水那是家常便饭……初心不变,守护绿水青山是我们林业人的职责。为了减少森林毁林火灾事件发生,为了一代代林业人植下的那片绿,我们一直坚守着。</p><p class="ql-block"> 林业工作是平凡的,也是枯燥的。为了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我们迎朝阳,送落日,顶狂风,冒寒暑。多年来,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执守的信念,勤测勤报,防火、防虫打药、修枝……没有节假日,毫无怨言,栉风沐雨,重复穿梭于林地的山头和沙梁之间,保护着林区的每一块土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着。除传统的护林、巡林方式外,护林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如今这里,交通便利、生活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已进入林区,林区管理井然有序。</p><p class="ql-block"> “三分林地,七分管护”,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林业生态空间的成败。针对近年来林木植被增加给森林火灾带来隐患的现状,全场上下以“一盘棋”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每年与护林员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划片包干,明确责任,任务分解到具体区域,落实到林区各山头坟头地块和每一个护林员身上,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并通过组织会议、电视、短信、报纸、展板、标语等多媒体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森林防火常识及相关法令,在林区交通要道、森林防火责任区和重点火险区建立了防火宣传栏和防火标志牌。在林区主要路口留守防火人员,对所有进山车辆和人员进行散发传单和详情登记,大力营造森林防火舆论氛围。发现火灾及时处置,并举一反三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在重要森林防火期,领导带班,全员值班, 24小时坚守岗位。一旦发生火情,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扑救,将林木损失降到最低。多年来,重视到位,措施到位,宣传到位,扑救到位,林区没发生一次大的森林火灾。 </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 ,年龄在变,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林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林业人的初心和坚守,就如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对待自己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 七十五载,寒来暑往,风雨兼程,铸就辉煌。一代代林业人忠于使命,戮力同心,矢志不渝,在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用满腔热情的奉献换来绿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这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让我们在守初心,担使命中,严于律己,锐意进取 ,奋勇争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厚植生态底色,逐绿前行,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榆阳、美丽榆阳作出自己的新贡献,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榆阳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