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愚拙</p> <p class="ql-block"> 何谓“有缺”?谓不圆满也。 </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p><p class="ql-block"> 譬如八岁那年,盛夏的晨光,在邻村卖西瓜的大哥哥额头的汗珠里游动、绽放金芒,不知名的大哥哥正眉飞色舞地向同伴炫耀自己如何卖瓜、如何挣“大钱”,我极为好奇:人为什么要夸耀自己?当我被母亲差去小店赊牙膏时,我找到了第一个解释:挣钱便是脱贫的第一步——对于凡夫俗子,脱贫便是赢得尊重的重要一步。当我表扬学生,看着他(她)在同学面前得意,为了维护自己的骄傲又加倍进取时,我找到了第二个解释:骄傲使人进步——对于心存远志者,炫耀无异于自我表扬,这便促使他迈向更高点。于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后,说:“凡人,你们颤抖吧!”可以说,每一个大成功者,内心都是极骄傲的,当然,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他们可以表现得彬彬有礼、谦恭利善,这是骄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尊重,即对人的价值的脱俗认知。但人性是何等复杂?复杂到所有的史书都只敢记录所谓“史实”,而罕见敢于剖析制造出各种历史事件的人物背后的人性驱动力。以至于曾经迷信乌托邦的理想,直到看到徐志摩和雷蒙•阿隆对此的批判,看到前苏联的解体,才发现美丽的肥皂泡,可能是有毒的,因为它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达成目的。可惜,我对人与社会的理解依旧过于粗浅,这便是“缺”。</p><p class="ql-block"> 又譬如个人偏爱历史,这是有理由的。小学生,需要广泛地汲取文化营养。但在我读小学时,除了村头大爷书摊上的小人书(1分或2分钱看1本),以及满是政论或道德文章的报纸,就找不到其他读物了。电视是个奢侈品,公社倒是有一台,可是别说孩子,就是天天在地里刨食的大人也没机会一睹真容。所以能给我们带来最多乐趣的就是街头巷尾的有线广播了,每天听评书的时候,便是孩子们最安静的时候,《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如许等等。受此熏陶,我们这代人大多是有侠义之气,是有家国之精神。而我特别好奇的是:南宋为什么打不过金朝?胜利在望的时候为什么要12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来?既然步战艰难,为何不能想方没法地培养良马?岳家军的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岳家军在外征战是谁保障他无后顾之忧的?当时的老百姓对朝廷的举措有什么反应,特别是在外敌环伺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层出不穷的贪腐、兼并、构陷,哪怕导致农民起义也无所顾忌?我以为教科书应该是真实不虚的,希望教科书以及所谓正史能给我解惑,结果了解得越多思路越混乱,没有批判性思维,不懂得梳理信息、过滤杂音和伪装,就无法接近真相,直到看到尼采的见解“世界没有真相,只有不同的视角”,才有了醍醐灌顶的领悟——金箍棒的横截面是圆,纵剖面是长方形,只有当你作为妖怪吃了一棒,才知道它有13500斤。我希望自己能当八戒,既可以自由地跳出圈子,又不会挨棒子,可惜我最多只能算微米版沙僧,对圈子私圈外的世界都毫无认知。 </p><p class="ql-block"> 那么走理科的道路,在物理化学的世界里去建构世界观又会怎样呢?我原本是想走这条路的,直到中考前体检时,医生拿出了那本《色盲检查图册》,“红绿色弱”让我被挡在理科学习的大门外。老师告诉我,我的最佳选择是高中读文科,因为学理科的,只有极少专业可供选择,而且未来的路会特别的难走——于是,我便成了那个挨了一金箍棒的妖怪,被揍得失了魂,我甚至不能清醒地记得是什么时候什么事件让我缓过神来。也许是支教时,在那个极贫的寨子里帮村民修建了村史上的第一个厕所后,村民惋惜地告诉我:“这下麻烦了,狗都要饿死了。”我才幡然醒悟,以我一个区区小教师的收入都可以养活一个103人的寨子的时代,可值得一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于是2005年,上级调派我参与筹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时,我欣然领命,希望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岗位上做些事情。可惜因为专业能力不够,又耽于俗务,使自己不能提供优质的工作,留下了许多缺憾。同时,由于不懂理科,当chat GPT语言大模型、HISTORIPSYSTEM SYSTEM无创治疗肝癌设备问世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高科技文明面前犹如睁眼瞎。</p><p class="ql-block"> 可见,我的缺,在于识人性,在于知历史,在于观世界,终究人生半百,所得甚少,所缺甚多。归结原因,主要是秉性愚钝,书读得少,好书读得更少,至使见识狭隘、浅薄。次要原因是不愿行万里路,不愿沉浸式体验生活,至使感知力差,情绪化严重。再次是世界上的聪明人太少,手执金篐棒的悟空没能把那个圈画得大一些,让我的“可知”范围大一些;又或许是聪明人太多,他们故意画出无数虚实不定的圈子,让我等凡人找不到方向,迷失在混沌之中。这又构成了新的缺憾:智慧不足。</p><p class="ql-block"> 总之,无论基于哪一点,我都觉得人生是“有缺”的,不是“圆满”的。有人说:“宁坐小窗观浮云,不与世人论是非。”我以为若要做到,唯有放下,而常人是做不到的,我便是常人,放不下,或许是守着自己的小书斋抱残守缺,但更多的是为了认知而努力:人的一生,往往毁于认知,更成于认知。</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