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见刘先基或仔细端详他的正面照片你很可能把他想像为大专院校的退休教授。慈眉善目、鹤发童颜、闲云野鹤、潇洒艺人等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其实从根上说他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打铁人。是一个从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锻造车间走出来的职业画家。</p> <p class="ql-block"> 刘师傅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于湖北红安,也同我们一样有一段锻工学徒的经历。1968年我进入锻造车间时,传入我耳朵里的他已是一名很有成就的工人画家。其绘画作品“锻”“海滨”曾在国家美术馆展览过,随后又被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刊发,特别是油画棒的很!但人却没有见到,他正在组织人马在厂里雕塑建造毛主席塑像呢!</p> <p class="ql-block"> 以后熟悉刘师傅是单身宿舍调整后,所有锻造车间单身职工都调整到南楼一楼左侧,我就常到他住的房间翻看他床头的画册和他的素描昨品。刘师傅虽然还是一名锻工,但我很少在锻锤上遇到他,印象深刻的还是在车间三楼南侧的车间宣传美术室里。刘师傅在美术室内涂彩泼墨。一幅工人委员在工厂党委会参会的大幅画稿逐渐清晰的展现在白纸上,有小半个隔墙大。里面的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其中正中的大汉怎么看都像大老宋;其他人物有的像厂长高晓亭,有的像副书记老干部王会生,有一个女委员像动力车间的武明元。</p><p class="ql-block"> 成稿后还平摆在三楼中间大屋乒乓球台上让大家观摩,说是要参加画展。画展因路远我没能去看,但以后却在北京日报上见到了。当时非常兴奋,逢人就说,这是我们车间工人画家刘先基画的!构思了几稿怎么修改我都清楚。当时那自豪的表情就好像画是我自己画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就记得车间由团支部出面组织绘画学习班,由刘师傅主持讲课辅导,车间许多画画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芮士寅、彭日曻几乎长在那儿。不过他们确实受益匪浅均有成就,芮士寅担当起车间绘画的重任,一些宣传画、出板报的插图就由他画了。刘师付应付厂里交付的任务都忙不过来。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陈毅元帅在南口大厂等作品,1982年参加画展获优秀创作奖,轰动一时。 1983年改革春风开始吹拂神州大地,思想解放,平反冤假错案,人心欢悦。在此大背景下刘先基的创作积极性被极大的焕发出来。他带着精心构思创作的大幅油画《群英会》参加全国美展取得重大成功,获得“银奖”,作品被全国总工会收藏。</p> <p class="ql-block"> 刘师付是工厂绘画的领军人物,我进厂时南口厂文艺圈就有铸造穆、锻造刘之说,铸造的穆志鹏善写小说,锻造刘先基油画传神,因此得到文学爱好者我的瞩目和敬意。刘师付长期在工厂和车间作画,却也是一个地道的锻工,因出身等问题在文革中被审查,他在半吨电锤打铁还出了工伤,和我们一样经受过身前风扇吹,脑袋油烟熏,炉火烤屁股的艰苦生活。现在谈到那段艰苦的劳动场面,他虽然年已八旬仍然是感揩万分。也就不难理解刘师付会在锻造工友聚会的第三天,从网上看到我写的《打铁人印象》《酷暑难挡锻造情》等文后,就迫不及待的联系我们的所做所为了。</p> <p class="ql-block"> 7月29日上午9时,我与陈永富、李寿星、李人、白嘉钧、吴永强、潘志元等七、八位工友去他在昌平的画室拜会刘师付。刘师付虽然年近八旬,但是精神矍铄,见到大家来访非常高兴,一一握手寒暄,他的夫人也忙里忙外、沏茶倒水、帮我们拍照介绍很是热情。其间,大家与刘师傅一起回忆和畅谈了以往在锻造车间共同工作的场景以及分别后的各人情况;数十年了,再一见面,感慨万分。看到宽大明亮挂满书画作品的工作室和堆满书画的台案,吴永强幽默的说:我也坐一下试试,沾沾仙气。</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刘师傅的画室参观、品味、拍照他的近作和翻阅过去作品,发现其中有些作品我们以前见到并多次揣摩过,现原件却找不到了,甚是惋惜。</p><p class="ql-block"> 得知我们的到来,刘师傅和夫人作了精心的准备,把一张“袭般若波籮蜜心经”,一本刘先基京剧人物画集,一份刘先基艺术简历赠送给我们,并当场签名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本来已经说好就近简单午餐且施行AA制,师娘硬是不答应,并以离席为要挟。在就餐时我们再次领略了刘夫人开朗大方、精明能干、夫妻恩爱及对刘师付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不移的支持。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美院毕业在北京当美术教师,小女儿曾在美国学习哲学,也在台南佛光山研修过佛学。这是一个艺术之家、恩爱之家,聪明的女儿、精干的妻子,刘师傅的绘画创作充满活力。看到这一切我们喜悦万分,衷心祝愿刘先基艺术生命永远年青,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