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惠安辜氏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历史与现实之间最珍贵的桥梁。作为两岸重要的宗亲群体,辜氏家族凭借深厚的家族情谊和跨越时空的亲情交流,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坚韧与延续。上坂辜氏与台湾辜氏在两岸隔阂中坚守亲情,续写家族历史,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谐美好篇章。</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九年,上坂村辜宗携子礼欢等五人迁至台湾鹿港,辜礼欢随即转居槟榔屿,形成了鹿港和槟榔屿辜氏的支系。由于辜宗迁台,所留房产和耕地由其父邦变公分配,其中耕田由长房种两年、二房种一年,轮流耕种,直至土改结束。同时,上坂辜氏长房遵循邦变公的遗训,在祭拜先人时为赴台的三房亲人多备两碗米饭,以代为祭祖,表达对远在他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因赴台亲人未归,上坂辜氏宗亲未再庆祝元宵节和中秋节这两个传统家庭团圆的节日。至今,上坂辜氏宗祠仍以“祖叔伯”牌位供奉三房的牌位,维系着家族情感。</p><p class="ql-block">每逢宗族重要事务,两岸辜氏宗亲都会通过书信交流和人员往来,共同商议修建祠堂和族谱等家族大事。早在民国十五年,辜显荣便托辜淑如带回500大银重修惠安洋浦辜氏祠堂。1999年,上坂辜氏宗亲邀请辜振甫主持上坂村辜氏宗祠“进主”大典和辜鸿铭纪念室剪彩仪式,并寄赠族谱。辜振甫回信致谢,并为宗祠修正《重建志》。2001年,辜振甫多次回信,表示共同致力于辜氏族史修谱,并为《中华辜氏源流总汇》作序,同时奉上港币伍万元。2003年,辜振甫致信确认收到《中华辜氏源流总汇》,对宗亲们的努力深表慰勉。这些通信记录不仅证明了两岸割舍不断的亲缘,也对两岸交流融合产生了独特作用。辜振甫通过家族纽带与两岸关系的发展紧密结合,为两岸关系的和谐与进步贡献了力量。</p><p class="ql-block">辜氏宗族的亲情不仅体现在祭祖仪式和共修族谱上,也在两岸辜氏宗亲的实际交往中得到了彰显。2004年2月10日,受辜振甫先生嘱托,辜严卓云携子女到泉州看望辜氏宗亲,为惠安辜氏宗亲带来了辜振甫亲笔信和自作画的贺年卡。辜严卓云还在族谱资料上题写“脉承惠安”,表达了他们对祖籍地的深厚情感和认同。2018年8月15日,上坂辜氏祠堂迎来了台湾亲人辜仲立。他自称惠安县十四世孙,专程回到上坂辜氏祖庙认祖寻根,并捐款2万元人民币以表敬意。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祖籍地的精神认同和归属感,更彰显了辜氏宗亲情谊的延续与肯定。2024年5月23日,蒋友松受辜仲莹委托,莅临上坂村辜氏宗祠,商讨辜仲莹等台湾辜氏一行回上坂村辜氏宗祠祭祖的具体事宜。这次台湾辜氏的寻根祭祖,不仅重新续上了台湾鹿港辜氏与惠安辜氏的根脉联系,还实现了上坂辜氏200多年来盼望亲人回归的心愿,增强了惠台辜氏宗族的认同感和亲和力。</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上坂辜氏宗亲在整修辜氏祠堂和提升辜鸿铭纪念室时,展现了对台湾辜氏族人回乡祭祖的深切期盼。这些努力不仅表明了对亲人的盛大欢迎,还体现了对族群历史和文化的尊重。通过这些升级,宗亲们希望加强与远道而来的亲人的联系,并传承家族的荣耀和传统。提升辜鸿铭纪念室的过程中,上坂辜氏宗亲特别注重了展示辜鸿铭的历史贡献与个人成就。通过精心的修缮和装饰,纪念室不仅为来访的族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庄重的祭拜空间,还展示了辜鸿铭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这一改造不仅提升了纪念室的功能性和美观度,也进一步强化了家族对辜鸿铭卓越贡献的尊重和纪念,体现了宗亲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承诺。</p><p class="ql-block">上坂辜氏对赴台亲人的思念故事和台湾辜氏回乡认祖,展示了跨越时空的家族情谊和珍贵的亲情。在复杂的两岸关系背景下,这种亲情尤显珍贵,反映了对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的重视,并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和解。上坂辜氏与台湾辜氏的情谊将进一步深化,推动两岸宗亲的交流,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