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除了故宫以外,张学良旧居是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它既是张作霖及儿子张学良的帅府,也是张氏家族的私宅,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侧墙上的三块标示牌分别为张学良旧居、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br> 旧居原称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这座建筑群始建于1914年,至今已跨越一个世纪,是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建成的,从1916年至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身亡,一直都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它不仅是一座办公和居住的场所,更是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诉说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一段历史的沧桑。<br> <h5> *此图来自网络,具体拍摄日期不详。我们看到的现图已将“张氏帅府”的位置改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了。</h5> 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以“张氏帅府”称谓公布这一建筑群为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政府也以“张氏帅府”名称公布其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是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才回到这里主持的,到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就离开了,1996年,国务院以“张学良旧居”称谓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改为现名。据了解,张学良在天津还有一个帅府叫“少帅府”,所以这里应该称为“大帅府”或许更准确些。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2004年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br> 张学良的前半生做对了两件大事:一是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二是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推动国共两党合作,被周恩来赞为千古功臣。当年《大公报》对张学良力促东北易帜有如此评价:(张学良)数年来反对内战,促成统一成功。其富于爱国思想,实旧军人所罕见者也。2009年,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br> <h5> *张学良的后半生被禁闭、郁郁寡欢,在台湾写下了:“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的诗句。</h5> 位于旧居中院的四合院始建于1914年9月,1916年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与不同的建筑风格,既有水榭亭台的四合院,又有欧式风格的大青楼、中西合璧的小青楼等等。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有“东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誉。本篇主要介绍四合院、大青楼、小青楼三部分。 <br> 三进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仿王府式建筑。在张作霖主政期间,四合院的前两进院为办公官邸,三进院为眷属私宅,传承了古代前朝后寝的封建帝王宫殿建筑风格。此时的张作霖已是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br> 为将府宅建得和沈阳故宫一样气派,张作霖将帅府前部营造了一个前庭院做为进入帅府的导入区,由东西走向并排的东、中、西三座辕门和一座大型影壁构成。前庭院南侧的鸿禧照壁墙上的鸿禧,是汉白玉锻造,红底鎏金,四周围绕着蝙蝠和祥云,显示出财大气粗,寓意天地同寿。<br> 一进院是帅府厨房、内账房、警卫室和承起处。它们都是帅府的服务性机构。<br> <h5> * 承起处就是过去的门房,访客要见大帅,先要在这里通报。内账房,是掌管张家钱款的地方。</h5> 从前庭院中间的辕门进入二进院,就看到一座木结构的垂花小门楼,叫做垂花仪门。张作霖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时就在此地举行仪式,故称仪门。这扇门平时不打开,只有重要客人来访才打开。里面就是二进院和厢房,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br> <h5> *民间说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垂花门。</h5> <h5> *图中左侧的马车是张家送小孩上学用的。</h5> 这座红色的门相当漂亮,门上有万福流云的图案,双面透雕,黄色的是蝙蝠,寓意福气满满。<br> 二进院的正房是张作霖办公室、议事厅和书房。<br> 三进院是内宅,传承了古代前朝后寝的封建帝王宫殿建筑风格。 张作霖原配夫人、张学良的生母赵氏因早年病故,未在张氏帅府居住。二夫人卢氏、三夫人戴氏、四夫人许氏分别居住在正房的东西屋和东厢房。<br> 三进院西厢是张学良、于凤至夫妇的住房。<br> 二三进院间有侧门回廊相连,并有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大小青楼。<br> 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四合院东侧,建于1918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是当时奉天城的最高建筑之一。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外部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内部主要房间的笔画装饰技艺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br> <h5> *整栋楼的瓷砖造价相当昂贵,据说墙上贴的瓷砖是进口的,合一美元一块。 </h5> 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战争、奉系整军经武、东北易帜、处决杨、常、策划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br> 一楼右侧的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直奉战争的很多作战部署都是在这间豪华办公室酝酿和策划的。<br> 会议厅 宴会厅 张学良办公室 位于大青楼一楼东北角的老虎厅,原为张作霖主政时期的第二会客厅,因曾摆放两只东北虎标本而得名,它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1929年1月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曾在此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处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杨常事件”。通过杨常事件张学良稳定了自己在东北的政治地位,老虎厅也因此名扬四海。<br> <h5> *杨宇霆有“智囊,小诸葛”的称号,长期担任奉军总参议,堪称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张学良主政后,杨宇霆不知收敛,特别是公开抵触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从大局上看,杨宇霆阻碍了张学良所倡导的祖国的统一。从私人角度上讲,杨宇霆当面给刚刚主政东北的张学良以难堪。处决了杨常,既维护祖国的统一,也稳固了张学良在东北的地位。</h5> 张学良与夫人于凤至的卧室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决杨常前,张学良曾与夫人于凤至在卧室抛掷银元来测定常荫槐、杨宇霆生死,因此痛下决心,枪杀杨常二人,被称为“一块银元故事”。在这里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我国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因此这些房间都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多个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张学良用来决定杨常生死的那枚银元, 现在放在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卧室餐台上的玻罩里展示。<br> 张学良的女儿张闾瑛的臥室 大青楼前是婉约秀气的小青楼,由于地处张氏帅府花园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1918年,因其釆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它是张作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就是在这里走完了他短暂而充满传奇的一生。<br> <h5> * 据介绍,皇姑屯事件后,日本人为探听张作霖的生死, 派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夫人以看望五夫人的名义来探听虚实, 五夫人身穿红色衣服象平常一样接待了领事夫人,巧妙地骗过了前来打探消息的日本人,避免了日本人乘虚而入挑起战端,为张学良返回帅府主持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h5> 小青楼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小巧精美、造型独特。整座楼体呈凸字形,中间为两层高门楼,二楼有外廊式阳台,其正面朱漆廊柱、雕梁画栋、彩绘雀替。<br> 五夫人寿懿的卧室 游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犹如重温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这座府邸,不仅是一座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民国时期东北历史的见证者。张学良在旧居中虽然生活的时间不长,却对稳定东北政局,又做出了东北易帜的伟大决定,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又在西安事变中,以大局为重,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