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名吃——曹马申家芝麻糖

薛金山

<b><font color="#167efb">安阳名吃——曹马申家芝麻糖</font></b><br>曹马申家芝麻糖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崔家桥镇东曹马村,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最近,笔者有幸拜访了这家手工作坊。申家的传承人申运海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与笔者聊起了芝麻糖的历史和传说。<br>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摇篮,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曹马申家芝麻糖吸引了深圳文博会的外国客人,并得到了安阳市领导的关注。<br>芝麻糖又称为“灶糖”,是北方过小年时祭灶必备的食品。曹马芝麻糖的制作技艺始于清初,主要以当地的麦芽、小米和芝麻为原料,辅以核桃、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制作过程中使用木勾、糖钎、糖板等传统工具,将麦芽和小米发酵后熬糖、盘糖、制孔、灌馅,全程纯手工制作。这一技艺主要流传于安阳市安阳县崔家桥乡曹马村,其中申家代表了最悠久和最有影响力的传承。<br>1911年,申家的第十二代传人申万福在汤阴县城创办了“福记糖坊”,专门制作灌糖和酥糖两大类产品,尤以灌糖为主。灌糖的制作过程受现场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需要多人合作,确保在短时间内将坚果等馅料一次性灌入糖孔并完整封口,口感独特,营养丰富。酥糖外皮白薄,内部空洞如藕,质地酥脆,入口香甜,不粘牙。<br>2021年,曹马芝麻糖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br>据传说,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寒、四处流浪。后来,他和母亲栖身于一座寺院内,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洪元寺。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公元976年的腊月二十三,人们都在忙着送灶王爷上天,吕蒙正却将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爷画上。待灶王爷返回天宫,玉皇大帝询问时,他欲说但张不开口,只是一味点头。玉皇大帝以为“灶火之神”连连称赞吕蒙正人品,于是就颁旨降福,赐官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果然居天下数百名举子之冠,考中状元。为报答长老教育接济之恩,他扩修寺院,并拨黄米、小麦各500担,芝麻100担,他为了报恩扩建寺院,并传授制作芝麻糖的技艺给当地百姓,作为当地百姓谋生之本。以后,每年腊月二十三,百姓也纷纷效仿吕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赐福。这样,世代沿袭,世代流传至今。<br>近年来,由于芝麻糖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大量的体力劳动,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做芝麻糖的人很多,但因收益微薄,现在几乎无人从事。我们的生产量也很有限,但为了传承这门手艺,我们必须坚持下去。”申运海如是说。<br>历经百年沉淀,传统与现代交织,曹马芝麻糖现在也倾情献上礼盒装,一份诚意满满的“非遗”美食礼盒,既表达了地域特有的文化印记,又承载着对四方宾朋的美味回馈,充满了安阳的人文味道,为特产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薛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