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爱白色的云朵,我爱蓝色的天空,我爱红色的太阳,可我最喜欢快乐的暑假。看,我的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图片正一张一张地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太雷纪念馆参观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张太雷故居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 “ 张太雷故居 ” 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后进,张太雷一家 1918 年至 1925 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奉献与付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张太雷纪念馆浓缩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之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在纪念馆东首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展现。 “ 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 ” ,张太雷惊 “ 雷 ” 八方,蕴含着令人震撼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励后人开创更加宏伟的现代化事业。西首团史陈列室通过详实的文字资料、历史文献和珍贵图片,以新中国成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分界点,分“战斗的青春”、“建设的青春”、“改革的青春”三大篇章,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共青团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同时扼要体现了常州市共青团工作的光辉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学习参观张太雷纪念馆和故居,革命先烈们勇于牺牲的精神,使我们要更加珍惜他们为我们争取的美好生活,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励我们要以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美好而奋斗。 张太雷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学习张太雷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献身精神,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无畏、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追求真理、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和不怕挫折、不畏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大运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设计,南京博物院策划运营。博物馆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以一层为主,局部二层,并有部分地下室。首层主要是博物馆常规展示部分,共四个厅,一条展廊,二层主要是资料室,视听室,办公室,另有半景展厅等。此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有多种形式的创新,如博物馆游船和剧本杀探秘等多种时下流行形式,突破传统博物馆固有模式。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和解释大运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还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自清故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海州(今东海),童年随家迁来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考取该校哲学系。1919年,他参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同时走上文学道路,开始从事新诗与散文的创作。大学毕业后,在扬州江苏省立八中(扬州中学前身)、杭州浙江一师等学校执教。1925年起被聘为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教授。1931—1932年游学西欧。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并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战胜利后,并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和多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宣言上签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自清故居1948年8月12日因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时年50岁。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当年家庭生活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其光辉的一生。主要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背影》、《儿女》、《悼亡妇》、《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扬州皮市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扬州,历史上三次繁盛的城市,自然也不乏皮草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皮货商业街已经形成,那就是皮市街。事实上,这条街过去是一条三米多宽的小巷。直到2006年翻新时,它才达到现在的宽度。为了搞特色,设计、施工部门用粗糙不平的石头铺路,但又不想弄巧成拙,给市民带来不便。后来,他们只是一个一个的打磨,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别小看这条小巷。它经营皮货已有多年了。在元代,它被称为马军营。为了装备马军,皮革制品是必不可少的。明清时期,随着皮市街规模的不断扩大,因皮货数量众多而得名。由于注重经营品种,自然分为两个区:南皮市街卖皮衣帽、马蹄袖、皮毯子和床垫和这种软件皮货,北皮市街卖皮带、皮靴、皮鞭等硬件皮货。皮市街人气一直很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带着童真童趣的儿童音乐剧《Hello Kitty与花精灵》 故事中,原本要与家人一起旅行的Hello Kitty,因为爸爸临时要上班而不能前去。Kitty感到非常沮丧,于是对爸爸说了不礼貌的话。虽然Kitty立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她没有勇气对爸爸道款。这时,花精灵弗罗蕾思用鲜芭棒(日语音译,意为:魔法棒)将Kitty带到了花精灵世界。在这里, Kitty结识了花精灵国王和王后,还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放出了被鲜芭棒封印的荆棘。最终Kitty学会了坦诚自己的错误,并用鲜芭棒和勇气打败了前来捣乱的荆棘,保护了花精灵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展示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们想窥见未来世界的透镜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缩小知识与技术普及的鸿沟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知道科技窗口如何成为连接个人与智能世界的桥梁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了解高新区成立以来的风雨变迁吗? 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到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展示中心参观体验,一起走进常高新、认识常高新,了解一下未来科技的窗口,揭开区域创新发展的神秘面纱。通过互动体验、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来直观感受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辉煌成就与未来蓝图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非遗布艺画,“布布”精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以布代色,以剪代笔,说的正是布艺画,区别于水墨画、油画等,布艺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剪贴工艺 。布艺画原名宫廷补绣,又叫布贴花,布摞花,拨花,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荆楚一带有一种风俗,逢年过节的时候用五颜六色的彩绸剪贴成花,鸟形状贴在屏风或戴在头上。这种风俗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叫做“贴绢”和“堆绫”。“贴绢”是以单层丝织物剪成图案平贴于底布上,“堆绫”则是用其他丝织物剪贴、堆叠,拼成多层次的图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想象一下,当一块块平凡无奇的布料,在灵巧双手的魔法下,摇身一变成为栩栩如生、充满故事感的艺术作品。那是怎样一副令人心动的景象?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琴《不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非遗:抖空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小设计师,古乐新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小设计师,肩上云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开启奇幻之旅,一场精彩的魔术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把吉他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化学,让世界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德堡半球实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将两个半球内的空气抽掉,使球内的空气粒子的数量减少、下降。球外的大气便把两个半球紧压在一起,因此就不容易分开了。抽掉的空气越多,半球所受压力越大,两个半球越不容易分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双梦同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1583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为著名。在戏曲史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如果400年前也有今天一样发达的通讯和交通,说不定两人会看到彼此的作品,甚至会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成为最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么多张快乐回忆的图片,令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张呢?快来告诉我,和我来分享一下你的快乐暑假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