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年岁增长,对往事和故旧的回忆越发强烈,今天偶然忆起原</p><p class="ql-block">大杨树煤矿医院李真文和温松英夫妇医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我对他们的了解,远不如医院他们的同仁。但近邻和南方人</p><p class="ql-block">的自然亲近感让我们之间的交往要多于一般人。局限的接触和职业的</p><p class="ql-block">差异,我对他们认识只能说是浮浅,略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温大夫是出生印尼的华侨,年轻时归国学习从医,入职祖国最偏</p><p class="ql-block">远的札赉诺尔矿务局医院从事妇产医生。在大杨树煤矿建矿初期即</p><p class="ql-block">和丈夫李真文来到艰苦的大兴安岭林区,从事矿医院初建。她作为一个正规院校毕业有多年经验的医生,手把手的为煤矿培养了多位妇产科接班人,组建了一个非常亲民的团队,用一颗赤诚的心,克服了诸多困难(如初期医院条件差,就把产房移到产妇家中),把众多的煤矿后人平安、健康地引领到这个世界上。我家大孩即是温大夫亲自在家中接生的一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医生有一颗炽热的医者仁心,称得上是一位林巧稚式的妇产科专家。为人谦恭,是广受人们称赞的好医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真文湖南人,医院唯一药师。在医院内凭他的业务能力,如果他只安于现状,本可以轻轻松松地度过每天的工作时光。然而强烈的责任感,面对医院初期的困难的处境,他选择了迎难而上。“明知山</p><p class="ql-block">有虎,偏向虎山行!”名句即是他这一高尚品质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 70 年代初,矿医院用的物资都非常紧张,注射用的纯净水,是医院最基本的耗材,用量很大。如果单位自己生产解决,困难多多,医药用品事关人命,风险大,而且检验标准很高,因此矿和医院两级组织没有计划自己研发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产,更没有落实真文药师去带领攻关,而一切得以进行,完全是他个人不懈努力争取的结果。在各 级组织支持帮助下,以一座非常简易的小平房作场地,自行设计、购置、安装设备,一切都是亲力亲为,经过无数次调试,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一条以树脂离子交换装置的医用产线(具体名称我的记忆可能有差)成功投产。各项指标都达到医用标准,获得大兴安岭地区卫生主管部门的严格检验并批准应用。此项成果创造了大兴安岭地区医院系统的一项奇迹。地区医院都搞不出来的事,大杨树煤矿医院却办成了。成果惠及于民,造福一方,而他本人并未从中获取分文和其它奖励,但其功德长留矿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这些点滴事例,映射出他们夫妇光亮无瑕的人生。温医生不仅</p><p class="ql-block">是一名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的归侨,他们夫妇更是一对普普通通的医务</p><p class="ql-block">工作者。一生不求名利,尽责尽力为国家、为煤炭事业奉献了青春热</p><p class="ql-block">血,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最伟大而神圣的事业。他们与曾经的大杨</p><p class="ql-block">树煤矿人一样,是那块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历史丰碑中的一块基石,永</p><p class="ql-block">留史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宗寿元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 年 8 月 24 日写于海拉尔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