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阴坐地铁(一)

蒋建新

<p class="ql-block">  因为儿子在无锡工作,我经常会坐着地铁往返于江阴和无锡之间。</p><p class="ql-block"> 随着车辆启动,窗外隧道里的灯光,一道道划过,如同时光穿梭机一样,撩动着我的思绪,把我带到了小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生在江阴,长江南岸的一座小县城。小时候不用说地铁,连绿皮火车都没有,即使是坐公共汽车外出也是难得。记得江阴到无锡和常州都是38公里,汽车票价八毛五分。如果要去上海得有180公里,汽车票价就得三块九毛。在那个工资普遍只有二三十块钱的年代,几毛钱都是一笔巨款。所以人们外出大部分都是步行,少部分骑车,活动范围很小,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所在的县城、乡镇,甚至村庄。</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走出江阴是在小学五年级,1983年春天,学校组织去无锡春游,我第一次饱览了鼋头渚、蠡园和锡惠公园的秀美风光,也被那绚烂如云的樱花、烟波浩渺的太湖、古韵流转的二泉所震撼,从此“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旋律,便在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p> <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喜欢上了无锡。即使后来在苏州上大学,明明有苏州到江阴的直达大巴车,但我仍然喜欢先坐火车到无锡,再从无锡中转回江阴,只因为心中的那个无锡情结,秀美、宜居、海派而又繁华。</p> <p class="ql-block">  然而,江阴到无锡之间的交通,最快的一直都是汽车。江阴似乎“命里缺铁”,从1912年中山先生来江阴视察当地士绅提出修建江阴到无锡的铁路开始,江阴的铁路梦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虽然长期贵为全国百强县榜眼,但江阴的铁路却是遥遥无期。甚至周边GDP不如江阴的县城都通上了高铁,但江阴人外出仍然要去其他城市周转。铁路,成了江阴人心中的痛,虽然热盼却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  2023年,是江阴交通史上双喜临门的一年。年中,沪宁沿江高铁顺利通车。年底,无锡到江阴的地铁S1线正式启用,江阴在半年之中便一跃跨入了“双铁时代”,江阴人终于在家门口坐着火车畅游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  对于相邻的两个地方来说,地铁远此高铁便捷。高铁适合长途旅行,而地铁却是家门口贴心“小棉袄”。自从地铁开通以来,无锡、江阴两地的联系密切了很多。无锡的各大商业体、各个景点,“嗨昵江阴”的声音不绝于耳,而江阴的长江外滩,“喁哩无锡”的腔调也到处可闻。江阴外滩站开通之际,还创下了日客流量之最,一跃成为全国地铁站的顶流。地铁就像一条金色的项链,串起了江阴和无锡,串起了长江和太湖,串起了两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坐上地铁,只需个把小时,无锡、江阴两地即可自由通达,真可谓通江达湖,又见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