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兵李强</p> <p class="ql-block">后排右一,李强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16岁的你在干啥?</p> <p class="ql-block"> 一个16岁的毛孩子,因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成了我的生死之交战友,他的名字叫李强,四川省江安人。</p><p class="ql-block"> 那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上课讲红军长征娃娃团的课文,说这个队伍基本上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平均年龄不满18岁,我打心眼里对红小鬼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当然这已经是过去时了,年代的不同,赋予人们的责任也不同。</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时代是造世也造人,但谁又能想到16岁的娃娃也能当兵打仗。</p> <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兵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是指已满18岁在部队服役的成年人。可一个16的孩子,应该是家里的小皇帝,是在父母身边调皮耍娇的时候,为国扛枪不属于他,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更别说上战场打仗了,那不是扯淡吗?嗐,这还真不是扯淡事。</p> <p class="ql-block"> 其实每个青年都有梦,挺膺担当穿上军装,执枪为国站岗就是李强的一个梦。接兵的领导说,部队是在西藏,条件很艰苦的。李强说别人能去,自己就能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梦甘当垫脚石。</p><p class="ql-block"> 16岁不够参军年龄,父母找公社和区武装部说好话,找派出所求情,天天早出晚归硬是突破了年龄不合格关,政治审查合格。</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15日,同伴们都穿上新军装登车了,李强才迟迟领到新军装,匆匆忙忙就近在同学家中换上军装,急匆匆地向父母告别,就这样在慌忙之中,在父母的泪别中,在同伴人的羡慕中,一片彩云冉冉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多了一名孩子兵。</p> <p class="ql-block"> 征兵李强的部队的确是西藏部队,我是成都部队,我们是怎样成为了生死战友的呢? </p><p class="ql-block"> 进藏的新兵在四川大邑县唐场驻训时,南疆战事突起,成都军区全部参战,我们部队临时扩编,从济南部队调入了一批老兵,更多的是补充了当年准备进藏的新兵,他和张贤毅两老乡一胖一瘦,被分到我们443团2连。</p><p class="ql-block">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10多天填鸭式强训练,主要只是让他们懂得怎么打枪,如何抛手榴弹,至不至于打的准,手榴弹甩的远不远,投的准不准,已都不是主要的了。战术训练也只能是走个过场,山地进攻懂的三三制,自己在那个战斗小组就可以了。阵地防守,懂得在堑壕里呆着打枪就行。战勤训练,体能训练等于零,就不说了。如何勇敢,怎么智慧,胆大超人,那都是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事。</p> <p class="ql-block"> 这位孩子兵,跟着我们老兵几经辗转波折,南下广西,突进崇左板烂,又经峙浪出国征战,长途跋涉攻击谅山,再转回国内驻防爱店。历经艰苦磨难,从不叫苦叫累。</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在板烂时,当我师强烈炮火打击境内越军,越军炮火又反击我境内时,炮火连天枪声四起,一般的人都会害怕和恐惧,我们当时隐蔽在丛林中待命出击,李强似乎有点迫不及待想冲进战场。在进攻谅山460高地时,拿着半自动步枪无所畏惧只知道冲锋,被班长顾建南多次吆喝着保持战斗队形,因为这是实战,不是拍电影,生命只有一次,不会再来。</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一个16岁的战士,那怕只是上战场打一个圈,不打仗也是英雄。所幸的是李强在战场上一路顺风顺水,全身而退,吉祥彩云归。</p><p class="ql-block"> 关于参战内容,在这篇回忆中我就不累述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少年强则国强,</span>一个16岁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不在家好好呆着享受父母的爱,硬是倔犟跑到战场上去调皮,这是志坚李强。不正是中国人的血气方刚吗?中国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娃娃团,孩子兵的涌现,才能够强够大。时过境迁还是枪和人的故事物是人非,我仍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 试问天下谁能敌?</p> <p class="ql-block"> 以前去不需要任何证件,肩着56式冲锋枪什么事都解决了,现在必须使用护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