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发小:

屏子(免闲聊)

<p class="ql-block">那年的新春虎年,离别多年的发小弟妹相约在我家的老房子相聚,虽然我没有参与,看了他们的视频与拍照构起了年少时的许多回忆,心潮湧动着儿时的浪花四溅,搅动着夕阳幸福潮起潮落,其实发小就像我心中的一首多彩的的童谣,常常像那温婉的小溪在心中轻轻地流淌,情暖意长,所到之处都是美好的回忆,流经岁月50年仍甜美醇厚。</p><p class="ql-block">回到当年曾经住过的家,岁月的斑斓已在老墙上刻上年迈的裂痕,老房子已旧不再有当年的色彩,可那也是孩提当年曾经爱恋过的家,拍张留念的影照,50年漫长的岁月早已物是人非,可不变的是在这里建立的友谊。虎年的新春屏子姐姐给你们这些弟弟妹妹们新春的祝福,祝愿大家幸福快乐,好运连连。</p><p class="ql-block">咱家老房子里再次唱响起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发小们又一次相聚在老房子里重温着童年趣事,90高龄的老阿姨跟着她的子女们也来了,老阿姨身体还硬朗,母亲健在时与老阿姨是好友,见到久别的阿姨不免触景生情想念起我的母亲。我们宿舍的子女能够有如此的团结友爱与当年父母的友谊是分不开的,几十年的风雨浇灌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应发小们的邀请我参加这一相聚,听着老一辈讲那过去的事情,听发小们回忆童年的趣事,滿屋的欢声笑语,谈到小时候的生活那样的艰苦而又清贫,可是我们却是那样滿足与快乐,童年的生活虽然平平淡淡却把童趣点辍得丰富多彩。老阿姨早已认不出当年那些摸鱼捞虾,割鱼草,敲石渣的调皮捣蛋的少年郎了。真是岁月如梭快如风,昨日的顽童今日的翁。</p><p class="ql-block">老阿姨和我们一样对曾经住过的老房子有着一样的情怀,它承载着世代的回忆与传承,它是一个家庭的一段历史与文化的缩影,虽然被岁月轻轻的拂去,也会沉甸甸的落在心灵中的记忆里。孩提的往事总有一段最美的回忆,也是我们人生驿站中最绚丽多彩的一段。2024年一场瑞雪过后,发小们又一次相聚在南溪山老房子里,我们家的老房子魅力源起于父母的善爱,而我们的宽厚待人好交朋友是吸引人的凝聚力,从前发小就爱上我家玩,我们家也是最热闹的,发小的相聚老房子再次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60年代当时南溪山的老房子独居一栋,旷野的四周为我们这群孩子们提供太多的乐趣,有一种天阔任鸟飞的感觉,大片的稻田,数不清的大小鱼塘,陆军学院宽阔的练兵场,南溪山及南溪河都是我们常常打卡的地方。真的太怀念那个时候我们居住地方,每到傍晚萤火虫闪着萤光四处飞舞着,还有那彼此起伏的蛙声蟋蟀声,就像夏日里最动听的交响乐曲伴隨着孩提时的那段时光。</p><p class="ql-block">发小乐丽说她妈妈好想见见我和姐姐,掐指算算又有一、二拾年没见面了,段姨已有80多岁了,老伴去逝多年,她老人家身体仍然硬朗,段姨年轻时精干利索,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尽管北风裹着寒雨也阻挡不了我们为相思而相聚。</p><p class="ql-block">阿强,韦家的二小子,小时候长的白白净净,只要是他父母不在家时,他总喜欢到我们家玩,背后少不了跟着他的弟弟和妹妹。韦妈妈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老人,韦妈与我妈一块在市政工程处做临时工,因我父亲长年卧病在床,为了照顾父亲常耽误了母亲出工,我就顶替母亲出工,韦妈就带着我耐心教我如何送茶送降温的汤水。可惜韦妈已故,愿天堂的韦妈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赵司机的二儿子小周说,“孩提时的往事三天六夜都说不完,小时候做的那些调皮捣蛋的事,有那么一点点坏,那是童心的释放,童心未泯的好奇”,今天成为我们开怀大笑的回忆。小丁丁小周的小妺,性格耿直泼辣冠上小辣椒的外号,恰如其分,小丁丁最欢迎跟我的小妺玩,总喜欢跟着小妹一起去捡猪菜,抢着剁猪菜,如今也是奶奶级别了。60年弹指一挥间,曾经帅帅的小周秃顶的头上只剩少许白发,我们不再年轻了。</p><p class="ql-block">希寿,与大家分别50多年了,今年他带着妻子和儿子从恭城回到南溪山老房子与大家见面,并提前做好端午的粽子送给大家,可见此情此意的执着无需多言。</p><p class="ql-block">我们和希寿早在1960年就相识了,我们搬到临桂路住时,那年他离开恭城跟着父亲上桂林读书,当时我10岁多点,他大概跟姐姐年龄相仿,当年大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条件清贫简陋,因为没有桌椅,他总是趴在床沿做作业,我总见他弹弓不离手,而且他每天都有收获,他打的麻雀有时拿到我家的火盆上烤着吃,也分享给我弟弟吃。想不起因何事希寿惹我生气了,,我就编顺口溜骂他,他捶了我,气极败坏的我打也打不过个子高大的他,他的父亲在我们家门前搭了一个南瓜棚长势良好,上面结了好几个大南瓜,为了出这口恶气,等到他们父子俩不在家,我就拿起半块砖头去砸他们家的南瓜,谁知道连棚顶都没有挨着,无奈人小力差,反而砸着自己的头,现在想起来太可笑了,人家早不当回事,我却恨了希寿多年。回忆起童年的趣事很感慨我们那时是多么天真无暇,却在生命旅途中留下了童年的那一段趣味人生。</p><p class="ql-block">小水大哥是蔡司机的大儿子,是八斤的大哥,我们差不多50年都没见面了,因为希寿的到来,小水大哥与小弟八斤也一起相聚在我们家,我刚进家门,小水大哥立即把我认出来了,老远招呼着“屏子你回来了”,我还真没认出小水大哥来,小水大哥已经81岁的高龄了,非常惊讶他的记忆力,思维如此的敏锐。66年我们一同搬到南溪山宿舍,那时的小水哥是在校大学生,只有寒暑假才回来,我们小接触少,对他只有敬畏,小水哥当时是南溪山宿舍引以为傲的大学生,我对小水哥的印象畏多于敬。只有他的小弟八斤却是我们家的常客,他和我们家的大弟是死党,常常背着大人们去搞一些顽皮的事,拔一些农民的花生,用手抠农民的红薯烧着吃,在那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南溪山周边的环境营造了他们的童趣,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坏却极尽了他们的天真无邪,好奇的探索和小小的冒险,这才给童年的趣事画上色彩斑斓的一页,让他们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仿佛昨天还在眼前,今天己悄然离去,小时候的趣事在脑海里汇集成了一部精美的童话故事,因为都是我们大家亲手撰写的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