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经常说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所以有的父母会忽视孩子的性格培养,但事实上孩子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后天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种常见的消极性格</b></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情绪冲动型</p><p class="ql-block">情绪冲动的孩子非常易怒,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比如撕扯东西、咬人、打人、大哭大叫等。</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孩子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攻击性强,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情绪冲动的孩子还会出现自我攻击的行为,比如用头撞墙、用刀割伤自己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被动思考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类孩子缺乏主动性,没有主见,自信心比较弱,面对权威时容易畏惧、服从,在与人交往时常压抑自己的想法,倾向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懒于思考,只想等候别人的差遣或命令。</p><p class="ql-block">孩子从小都要听大人的话是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但是如果总是使用这样的教育方法,容易让孩子长大后没有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儿童教育学家表示,很多中国的家长非常害怕自己的孩子有个性,但往往是有个性的孩子,更有自己的想法与创造力。</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没有想法,面对事情总是不思考的时候,就要多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了。</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青春叛逆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常有这样的感受:别人的孩子仿佛从没有过叛逆期,但是自己的孩子从小叛逆,仿佛一直成长在青春期里。</p><p class="ql-block">这类孩子的性格就是青春叛逆期,事实上,叛逆的本质是无助,因为通过正常的方式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才会表现出种种叛逆行为。</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温暖和呵护,父母没有满足其内心对爱和关注的需求,因而孩子会通过“作”的方式来引起外部的注意。</p><p class="ql-block">当孩子出现叛逆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开始向长大过渡了,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出现的叛逆行为,而是努力观察孩子这种叛逆行为背后的本质。</p><p class="ql-block">有的时候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叛逆行为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孩子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只会刺激到他,让他更加叛逆,这样会养成极度嚣张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情绪抑郁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抑郁,很多父母觉得抑郁不是大人的事吗,现在的孩子为啥抑郁?事情的真相是,我国现在儿童抑郁症的患病率已经高达65%,而儿童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行为也在逐年上升。</p><p class="ql-block">这个数据能够充分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开始独来独往,不喜欢说话的时候,就要去了解孩子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情况,有没有被孤立。否则他的这种情绪抑郁的表现会影响他的性格发展。</p><p class="ql-block">中国精神卫生领域领头人陆林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事实上,青少年时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p><p class="ql-block">很多孩子的性格就是典型的情绪抑郁型,容易陷入低迷的情绪状态,行为懒散,没有朝气,缺乏上进心,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崩溃哭泣。</p> <p class="ql-block">05#</p><p class="ql-block">孤独孤僻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类孩子不爱社交,在集体中不爱表现自己,喜欢独处,沉默寡言,不爱交流和表达,对人和事物都比较冷漠。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常常不知如何相处。长大后,这类孩子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人际关系问题。</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人,但现实是有些孩子并没有办法处理好学校的人际关系,这就导致他们会成为一个非常孤独的孩子,在外人的眼中看来这样的孩子也是非常孤僻的,久而久之如果孩子不作出改变,他们就会默认自己是一个孤僻的人,会导致他们的性格越来越孤僻极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p><p class="ql-block">嫉妒自大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孩子炫富的风气一点都不亚于成年人,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非常善妒,或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很自大,就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喜欢与人比较,并且与人比较的时候不喜欢输给对方。</p><p class="ql-block">很多父母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会尽量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强烈的特权感,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他们对于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常常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而一旦在现实中碰壁,又会产生强烈的抱怨和嫉妒心理。</p><p class="ql-block">物质条件优越,加上隔代亲,在五六个成人围绕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嫉妒自大型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六岁前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但是还没有完全定型。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孩子会根据外界的反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因此,这个阶段是对孩子进行积极性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养成好的性格,那就需要在这个时期加以引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父母要控制孩子的任性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要拿捏好教育的界限和分寸。很多父母害怕自己过犹不及或太过专制,于是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自己成了保姆或者佣人,这是对民主养育的误读。</p><p class="ql-block">而在真正的民主养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监督者和引导者,能够对孩子的言行给予指导和教导。如果孩子任性,明智的家长应该及时给予管教和批评,不能任由孩子无原则、无约束地发展。</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父母要懂得倾听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绪抑郁型、被动思考型、沉默孤僻型、青春叛逆型等消极性格的形成,其根本在于父母没有建立起跟孩子的和谐亲子关系,孩子不再信赖父母,也不愿向父母袒露心扉。</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的需求没有被倾听、关注,那么孩子渐渐就不再表达需求。因此,想要引导孩子养成好的性格,父母首先要建立起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其关键点就在于懂得倾听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当孩子能够在父母这里获得归属感,那么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才会有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b></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个小姑娘的手,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p><p class="ql-block">你或许听过这个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一种“成功”的信念。</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从小在妈妈积极的心理暗示下,遇到挫折也懂得勇敢的面对,内心也会变得强大起来,更加有利于未来的发展。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从而使行为结果更加完善。</p><p class="ql-block">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优点、强项和积极情感的学科。与传统心理学关注病理和问题不同,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优势、资源和积极体验,旨在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培养积极自我形象的关键,以下是几个有助于培养积极自我认知的方法:</p><p class="ql-block">1. 积极自我对话:意识到内在的自我对话,并将其转向积极、支持性的方向。例如,当你感到自己失败或无能时,告诉自己你是有能力的,你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p><p class="ql-block">2. 自我接纳: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将自己的价值仅仅与外在成就挂钩。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完美之处,这是人类的正常状态。</p><p class="ql-block">3. 树立目标与成就感: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逐步实现它们,这将增加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并带来成就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