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付书军</p> <p class="ql-block">校园点滴</p><p class="ql-block">(一)小学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七岁入学,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可是没去几天就怎么也不肯去了,原因是老师让写“毛主席万岁”这几个字,我的小手儿不听使唤,无论如何也写不成,真是难死人了!大人也无奈,只好随我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我再次入学。当时村里小学没有教室,上课暂时借用大队部的一个大礼堂。大礼堂的确很大,是村里演文艺节目和开群众大会用的。礼堂是堂屋,门朝南,屋里西部有一个大舞台,舞台往东是群众看表演的地方,但没设座椅,看表演的都是本村人,来时自带坐物。当时村里有自己的皮影表演班,不定时的表演节目。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大战红孩儿》那场表演。天一黑,台下就聚集了一大片人,有坐着的,也有站着的。舞台上有一个长方形的白色银幕,跟电影银幕差不多,艺人们都在银幕后面,舞台上有灯光把把银幕照的亮亮的。锣鼓一响,皮影戏开演了。那皮偶被艺人们操纵着,影子在银幕上或走或停,或跑或跳。唐僧骑着白龙马出来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也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当演到孙悟空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晕了过去,猪八戒上前道:“猴哥呀,我这里有专治烧伤的良药,平时不舍得用,今天让哥哥试试吧。”说罢,只见一条尿线从猪八戒的腹下倾泻而出,直接浇到了孙悟空的头上。孙悟空一个机灵就醒了,迷迷糊糊地说:“八戒,这是什么地方?怎么有一股骚味儿?”这时台下爆发出一阵哄笑,我们小孩子本来笑点就低,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西游记》通过这些民间艺人的再加工,更加活泼有趣,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上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低年级好像只有一个老师,姓王,男性,三十来岁,高挑的个子,帅气又精神。王老师是全科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一肩挑。</p><p class="ql-block"> 音乐课是我最喜欢的课,我们学唱了不少红色歌曲,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有一次上音乐课,王老师在前面用小棍子指着黑板领唱,他唱一句,我们学生跟唱一句。唱着唱着,他忽然用正在教的歌曲的调子唱道:“张——林没有唱。”学生也紧跟着唱了一遍。这时只见王老师阴沉着脸,眼睛瞪着一个叫张林的学生,一言不发。大家这才回过味儿来,随即是一场哄堂大笑。原来老师是在用这种方式批评张林,说他没有跟着老师学唱。</p><p class="ql-block"> 但毕竟上学还是枯燥的,有几天,我居然逃课了。大队部旁边的一个过道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的大儿子比我大两岁,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后来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双腿肌肉萎缩,腿瘦如柴,已经不站不起来,走路时只能一手抚一个脚面,以胳膊代腿,匍匐前行。因为这个病症,他也就不能正常上学了,所有常呆在家里。一天上学时,我拐到他家里去了,本想少玩一会儿就去上学,结果看见他正在编一只蝈蝈笼子,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的手很巧,编得很好看,不知不觉间我竟然在他家玩了一晌,把上学都给忘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自此以后我像是中了魔似的,一连几天,每天吃了饭就到他家去,然后一直玩到吃饭时才回家。家里大人对此一无所知,还以为我在乖乖地上学呢!直到有一天,我背着书包在学校附近的路边玩,王老师正好走过,他就顺口问:“付书军,你这几天咋没来上学呢?”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什么也说不出。幸好王老师也没追问,径直向学校走去了。但我似乎得到了当头棒喝一般,从此结束了这次长达几天的逃学生涯。</p><p class="ql-block"> 上二年级时,有一天上午,王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忽然外面有人叫他。他再回到教室时,手里提着一个很大的收音机,一脸严肃地对我们说:“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了!”然后,他把收音机放到前面的舞台上,打开,顿时哀乐弥漫,随即传来了播音员那极其沉痛的声音,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重到了极点。我有点不敢相信,心想:我们常常歌颂的无比敬仰的毛主席怎么会忽然去世呢?我还以为他老人家会永远伴随我们呢!</p><p class="ql-block"> 之后的几天里,沉痛的气氛笼罩了整个村庄。有一个场景至今我还清晰地记着,我们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大队部的院子里,只听有人喊:“下面向伟大领袖毛主席默哀三分钟!”大家马上都低下了头,垂手静立。”整个会场鸦雀无声。</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去世了,对于老百姓来说,好像天塌了一样。我回到家,家里早聚集了村里的一些妇女,她们手里拿着黑纱布、剪刀或者白布在忙碌地制作着孝布和白花。全村每个人都要胳膊上戴黑纱,胸前佩戴白花。</p><p class="ql-block"> 后来直到华国锋主席上任,我才知道“主席”原来是个职务,以前总是“毛主席、毛主席”地叫着,我还以为“毛主席”就是他老人家的名子呢!</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时,我们搬出了大礼堂,挪进一排老旧的土坯房里。</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平时很随和,但严肃起来也十分可怕。有一年秋天,我们班里每个同学都发了一只铅笔,说是麦假时我们给生产队拾麦子的报酬。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回家,一个小伙伴说:“咱们辛辛苦苦拾了一假期的麦子,又晒又累,现在就只给一根烂铅笔,真气人!”一个说:“是啊,太不把我们当人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气愤。不知谁说:“我们干脆把铅笔折断扔了吧!”说着他真的“咔嚓”一声折断铅笔,狠狠地扔在地上。大家一见,也纷纷仿效,然后愤愤地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来到学校后,同学们纷纷传言,说王老师知道了昨天我们扔铅笔的事,一会儿要来调查。我们一听都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班里有一个女孩儿,我们是邻居,经常在一块儿玩,她说:“我给你一只铅笔吧!”说着就把一只铅笔塞给我,我一看,正是我们昨天发的那一种,也不知道她怎么会有两根这样的铅笔。就是这根铅笔救了我一命。</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王老师来了,沉着脸说:“都给我把昨天发的铅笔举起来!”同学们都听话地把铅笔举了起来,我也低着头举了起来,只有昨天和我一起回家的那两个小伙伴没有举。王老师一见,大发雷霆,他在讲台上放了一张课桌,课桌上又放了两张凳子,对那两个学生说:“你们两个,给我站上去!”那两个伙伴就只好乖乖爬上去,站在高高的凳子上,然后被好一通批。</p><p class="ql-block"> 唉!这件事过后好久我还心有余悸,毕竟我们那时太小了,老师一发怒,我们就吓得跟小老鼠见了猫似的。后来长大了以后,我还常想到这件事,老师啊!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们解释一下报酬只有一根铅笔的原因呢?为什么非要采取这种简单的惩罚方式呢?的确,在教育中惩罚必不可少,但也总得让人心服口服吧!</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时,我们搬进了新教室。教室在村子北头,红砖蓝瓦,一字排开。每个教室都是三间,共五个,正好容纳五个年级,这是村里专门给小学盖的。说是新学校,其实也不像个学校,因为只有一排教室,连个围墙也没有。于是,教室前面的广阔空间都成了我们的活动场所。自此,我们告别了四处打游击,告别了土坯房,有了真正的自己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小人书很流行,我们的课余生活大都用在了这上面。那时,几乎村村都有庙会,庙会一到,人山人海。有走亲访友的,有专门来买生活用品的,有步行的,有推着自行车的,你碰我,我挤你,好不热闹。我们小孩子的眼睛除了看好吃的外,就几乎是小人书了。书摊儿上,小人书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有神话故事,有影视剧剧情简介,图文并茂,很适合小孩儿观看阅读。班级里,谁要是新买了一两本小人书,很快就传开了,这个要借看,那个也想看,有时都得排号。但借阅也不是无偿的,每次要撕下作业本上的一张空白纸作为报酬。哈哈!也不知道这个价钱是谁定的,但大家似乎都很认可,只要想看别人新买的小人书,就毫不吝啬地撕下一张,迫不及待地交给人家。</p><p class="ql-block"> 在玩耍嬉闹中,在不知不觉间,我的小学就毕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