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定襄县七岩山风景区位于距县城9公里处的七岩山。这里两山兀立,一水中流,庙宇棋布,景色清幽,自古为忻代二州五县的名胜。据现存史料碑刻记载,这里的寺庙建筑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p> <p class="ql-block">七岩山保存了20块摩崖石刻及碑刻等,内容涉及历史地理、佛教、古建筑、民俗、物产、环境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公元519年的北魏比丘慧端造像及碑记、536年的东魏七宝山灵光寺千佛摩崖造像碑记等,展示了七岩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岩山腹地有七岩洞,洞内高大宽阔,可容百人。洞顶滴水如珠。长年不绝。洞内有七宝池,故在宋代以前七岩山有七宝山之称。七宝池又名惠泉,小巧如坛,水清见底,雨涝不溢,天旱不涸,用去复来,到位即止。洞内长年潮湿幽暗,只有到夏至前后七天,夕阳西下时,阳光可直射洞底,到时候,洞壁被辉映得金碧辉煌,若置身其中,如入仙境,美不胜收。金代诗人元好问《游七岩山》诗有“落景未知还”之句。定襄县志将“七岩晚照”列为定襄八景之一。在七岩山沟的西壁上,与七岩洞相望,北朝东魏天平年间建有干佛殿(古称灵光寺)。如今殿已不复存在,但千尊摩崖造像仍清晰可辨,并刻有上下两层碑文。</p> <p class="ql-block">七岩山寺庙群是忻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惠应圣母祠、千佛殿、睡佛殿、文殊洞、眼光楼、景贤阁、回光窟、代王祠、饰衣楼、玉花楼、关帝庙、钟鼓楼、头牌楼等。这些寺庙建筑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吸引了无数名人前来游历朝拜。</p> <p class="ql-block">七岩山不仅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迹,还有定襄八景之一的“七岩晚照”,以及宋代以前被称为七宝山的称号。这里的历史文化深厚,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和政治家前来游历和朝拜。</p> <p class="ql-block">祈福树上的那一根根红色丝带是平民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祈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信仰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岩山上的公路蜿蜒曲折,全长约10km,海拔高约1500m,一共山路有99个弯道。每个弯道弯度之大。</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家乡——定襄七岩山。一座隐匿于华北大地怀抱中的灵山秀水。山路蜿蜒曲折,如同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玉带,引领着旅人一步步深入这片神秘的仙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