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信仰

<h3>赫尔辛基港地处北纬60度,号称世界上最北首都的芬兰赫尔辛基,也是一座港口城市。该港位于芬兰南部,濒临芬兰湾,三面环海,气候温和,与芬兰内地有铁路、公路连接,交通方便。芬兰大约二分之一的进口物资从赫尔辛基港通过。港口附近有芬兰最大的工业基地,食品加工、金属制品、印刷、服装和纺织工业发达,专业生产破冰船、客船和海洋工程船的沃特西拉船厂和盛产高级陶瓷器的阿拉比亚瓷器厂,就在港区附近。赫尔辛基港西港是一座集装箱码头,共拥有 7 台岸边装卸桥, 1 台码头移动式起重吊车。得益于俄罗斯转口货物运量上升的赫尔辛基港, 2003 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 48 万标准箱。但是,赫尔辛基港没有对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扩建和扩充计划,赫尔辛基港口当局认为,现有港口码头的生产潜力仍然十分巨大,要从港口码头生产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中,挤出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来,以挖掘出更多的集装箱吞吐量。截至2022年面积715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13名。2006年7月14日,北京市与赫尔辛基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h3> <h3>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机器制造业和造船业发达。拥有5座深水码头,年入港客货轮船3000多艘,吞吐量1000万吨。另建有全国最大的航空港。市内服务行业密集,该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批发中心和对外贸易中心,芬兰对外贸易中1/2以上的货物都从这里进出。赫尔辛基市还是全国的交通总枢纽,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h3> <h3>1917年芬兰宣布独立后,赫尔辛基市被定为首都。赫尔辛基的旅游景点有西贝柳斯纪念碑、岩石教堂、芬兰堡要塞等。</h3> <h3>芬兰500多万人,拥有20所大学,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大学最多的国家。</h3> <h3>赫尔辛基交通十分方便,无论地铁、大巴、有轨电车,甚至渡海小轮,成人票都是2.2欧元,而且在一个小时之内任意换车,不用再买票。叮呤铛啷的有轨电车给现代城市带来的古朴。</h3>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p> <h3>艺术博物馆</h3> <h3>海上要塞建于1748年,当时芬兰是瑞典王国的一部分。1808年,要塞向俄罗斯军队投降,在接下来的110年里一直作为俄罗斯的海军基地。1917年,芬兰独立。之后,芬兰政府接管要塞,将其命名为芬兰城堡。</h3> <h3>1991年,世界科教文组织(UNESCO) 将芬兰城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欧洲军事建筑典范。芬兰堡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要塞堡垒群,依地势起伏而建,分布在多个小岛上。</h3> <h3>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h3> <h3>芬兰体育博物馆</h3> <h3>赫尔辛基动物园——海岛上的动物王国</h3> <h3>美人鱼雕像, 对芬兰人来说,美人鱼雕像在熟悉不过了。在城市公园ESPA的尽头,一座美人鱼喷水池已然成为了赫尔辛基的另一座地标性建筑。1905年,雕塑家维耶·瓦尔格伦受赫尔辛基市议会的委托,以赫尔辛基-从海上升起为主题进行雕塑创作。在巴黎生活了多年的瓦格伦是由19岁的巴黎少女为原型,创作了这件作品。该雕像还于1907年在巴黎首次展出,大获好评,之后被切割运至赫尔辛基,并于1908年9月隆重揭幕。</h3> <h3>在巴黎,这件作品令人钦佩,它的未来主人赫尔辛基市受到了巴黎人民的羡慕;但很遗憾,在赫尔辛基,这个赤裸的少女不仅遭到了冷遇,而且还被强烈批评为“淫秽”,&quot;赤裸“,“诱惑”的象征。尤其一些女性反对者,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国妓女”的形象,它的裸露和诱惑被认为是非常不恰当的。尤其美人鱼下面环绕他的海狮,海狮们伸出人的舌头,代表着对小姐贪婪的觊觎。</h3> <h3>有人说,阿曼达是“波罗的海的女儿”。更有人说,“波罗的海的女儿”这个美丽的称号指的恰是赫尔辛基这个年轻的海湾都城。</h3> <h3>雕塑家瓦格伦本人却没有沉默,他为新生儿辩护说,新生儿没有衣服,不是吗?!美人鱼也不会穿衣服,对吗?!毕竟,每个人都知道美人鱼不穿衣服!就这样,美人鱼被留了下来,慢慢被赫尔辛基人民接受,成为了今天赫尔辛基的象征标致。每年的“五一节”,在芬兰又叫“带帽节”,我们的美人鱼小姐也会被带上象征教育程度的标致的白帽。</h3> <h3>国家诗人/国歌的作词者,约翰•路德维格•鲁内贝格的雕像约翰•路德维格•鲁内贝格的雕像位于城市滨海公园内。1885年5月6日的揭幕仪式是在诗人去世八年后举行的,当时这是一次重大活动,社会的精英和20,000名芬兰爱国人士参加此次揭幕式。</h3> <h3>芬兰名族英雄-曼纳海姆Mannerheim将军雕像</h3> <h3>芬兰国家作家Aleksis Kivi 雕像</h3> <h3>赫尔辛基大学</h3> <h3>“皇后之石”是赫尔辛基最古老的公共纪念碑。它建在南码头集市广场上,紧靠游船码头,被集市的大大小小的摊贩包围着,很容易被过往的人们忽略掉。这座纪念碑,以纪念亚历山德拉皇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德国出生的妻子)首次访问赫尔辛基。1833 年,她与丈夫一起访问了赫尔辛基这座城市,目的是前来视察赫尔辛基新中心的建设。</h3> <h3>议会广场</h3> <h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雕像教堂正前方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把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低价卖给美国的那位,他遇刺的地方后来建成了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充分的自治。</h3> <h3>这里矗立着建筑大师恩格尔 的三座杰作:赫尔辛基大学、政府大楼、赫尔辛基大教堂。 </h3> <h3>大教堂是赫尔辛基地标性建筑,白色主体配青铜圆顶,简称白教堂。</h3> <h3>军乐铜管小号配合整齐的步伐声总统府边奏乐换岗</h3> <h3>赫尔辛基大学</h3> <h3>乌斯别斯基东正教堂,在码头不远处的小山坡上。</h3> <h3>由俄罗斯建筑师设计,1868年完工。 教堂共有十三座塔,所有塔尖上的十字架面向东方,象征耶稣和十二门徒。教堂里安葬着率领芬兰军队抵抗俄国入侵的马达汉将军,芬兰曾被俄罗斯统治了六百年。爬上山坡,可以眺望到远处的赫尔辛基大教堂,白教堂与此处的红教堂形成了鲜明对比。</h3> <h3>西贝柳斯纪念碑 </h3> <h3>西贝柳斯纪念碑位于西贝柳斯公园内,它们的设立是为了纪念芬兰的世界级著名作曲家和芬兰独立运动的重要象征人物——让· 西贝柳斯。西贝柳斯纪念碑由著名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 创作于 1967 年,该纪念碑由 600 多根钢管组成的「管风琴」和作曲家的半身像两部分组成。风吹琴鸣,每当有音乐响起时,便是多了一分对西贝柳斯的纪念。</h3> <h3>  圣殿广场教堂,也被称为岩石教堂,位于芬兰赫尔辛基,是一座路德宗教堂。这座教堂由一对兄弟建筑师蒂莫·索马莱宁和图奥莫·索马莱宁设计,竣工于1969年2月。教堂修建于一个巨大的岩石中,巧妙地利用自然光,通过 个玻璃顶棚引入光线,使得教堂內部光线充足,营造岀温馨而非冷清的环境。教堂的圆顶结合了岩璧的特性,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引进了自然光,从而形成了温润的氛围。教堂的中央是主祭坛,具有北欧极简风格,质朴而不华丽,营造出庄严的气氛。主祭坛旁的管风琴由3001根管子组成,与岩壁融为一体,增添了教堂的独特魅力。 圣殿广场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由于其优良的音响效果,教堂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包括礼拜、音乐会等。教堂内部的墙壁完全保留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层,通过混凝土进行加固,岩壁的回音作用下,使得教堂的音响效果极佳。这种独特的建筑设计和内部装饰,使得圣殿广场教堂成为了赫尔辛基乃至芬兰的个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参与活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