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5日,同学三人自驾由昆明到达武定县,我们仨来到了慕名已久的云南武定狮子山。之所以慕名,源自于这里“西南第一山”的称谓。在云南,雨季是菌子的盛宴,也是美食家的狂欢。午餐吃武定菌子火锅,简直就是美味的天堂!餐后立即上山。我们登上素有“西南第一山”之称武定狮子山,探访了山中胜景正续禅寺。</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武定县狮子山景区位于武定县城西10公里,主峰海拔2452m,以形似伏卧的雄狮而得名。这里自然风光秀甲滇中,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牡丹花园云南独有。</p> <p class="ql-block">网络资料:狮子山景区位于武定县城西3km(公路10公里),主峰海拔2452m,年均气温13.2°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狮子山山体南北走向,与乌蒙山遥相对望。山势由南向北缓缓斜下,山顶四周是陡峭的悬崖,从正面观赏山势,十分雄伟,以形似伏卧的雄狮而得名。这里自然风光秀甲滇中,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牡丹花园云南独有。狮子山古树凌霄,林海蔽日,巉崖峥嵘,怪石嶙峋,山花浪漫,鸟语蝉鸣,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佳境。</p> <p class="ql-block">山上植被繁密,山风吹送来十分清新的空气。古树凌霄,为游人遮挡住强烈的日光,登山很舒适。</p> <p class="ql-block">正续禅寺第一道山门,横幅“<b>乾坤双树</b>”</p><p class="ql-block">“<b>山藏龙伏隐高峰永作滇云盛世,天谴狮蹲留宝地祥钟罗婺灵源</b>”</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的正续禅寺汇聚了狮子山景区的全部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积淀,周围元、明、清各时期的古迹甚多,森林茂密,古木参天。</p><p class="ql-block">正续禅寺建于元代至大四年(公元1331年)是为正寺,建筑依山就势,布局严谨;后经印度名僧指控禅师1315年续建至1320年完成扩建,是为续寺。此后正续禅寺以雄、奇、古、秀逐渐闻名,素以“西南第一山”和“中国八小佛教名山”驰誉滇中。</p> <p class="ql-block">正续禅寺第一道大门:”西南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寺内大型壁画:“<b>建文帝芒鞋徒步隐狮山”</b></p> <p class="ql-block">写下著名“大观楼长联”的云南名士孙髯翁,感叹:“<b>洪武过于暴,建文过于憨</b>”。在“靖难”之役,朱棣曾陷入建文帝军队的重围。建文帝不忍杀害叔父朱棣,下诏放朱棣一条生路。最后却使自己江山落入朱棣手中。可以看出建文帝之“憨”。建文帝虽然接了祖父衣钵,但千辛万苦,东躲西藏,忍饥挨饿,餐风宿露,八千里徒步来到狮山躲避追杀,青灯古佛相伴,心地超然。这当然是“叔负侄,侄不负叔”。</p> <p class="ql-block">寺内诗词楹联增添了佛教和历史共融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靖难之役”后隐遁狮子山削发为僧的遗迹和传说更加引人入胜。寺内大雄宝殿的柱子上,有这样一副楹联:“<b>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b>”联内所说的皇觉寺,指朱元璋早年为僧之所;“叔负侄”指朱棣篡夺了侄儿朱允炆的帝位;“衣钵相传”概括了祖父朱元璋由僧为帝,孙子朱允炆由帝为僧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寺内遗迹多是建文帝的影子。看吧,最奇特的是他栽培的两株柏树,一棵形如蛟龙,傲视苍穹;一棵宛似凤羽,展翅腾飞,后人唤做“龙凤柏”,至今还在寺庙之中,供人神瞻。</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旁边一株“九星十八瓣茶花”是建文帝亲自栽种。</p> <p class="ql-block">随着石阶逐级而上,进入视线之中的是两座佛塔,这两座佛塔和指空禅师、无穷大和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指空禅师,古印度摩竭提国人,法号“指空”。可以说狮子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他密切相关。据佛教典籍记载,他公元1315年来到狮子山,采用化缘的方法修建了正续禅寺,后又到南韩弘扬佛法,在佛教界有很高的声望,特别是在韩国佛教界。无穷大和尚,他和狮子山的渊源也非常深厚,如果指空禅师是狮子山佛教文化的奠基人,那么无穷大和尚则是武定狮子山的佛法的传播人,狮子山佛教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他,他是武定本土的佛法高僧,在武定狮子山弘扬佛法,培育出众多佛法高深的高僧。</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面树冠巨大的“乾坤双树”中,西边那棵更高更沧桑的柳杉也是建文帝亲自栽种。</p> <p class="ql-block">后院长廊 建文帝在四十年逃亡生涯留下“建文遗诗”,其中《<b>游广通寂照寺</b>》很好说明他晚年心境: “<b>断绝红尘守法宗,清高不必世人同;牢锁心猿归寂定,莫叫意马任西东。禅杖曾挑沧海月,蒲团又接祖师风;吾今满眼空门事,坐下天涯说化工。</b>”</p> <p class="ql-block">很遗憾,我没看到当年建文帝亲手栽种的那株白牡丹。寺内的建筑、碑刻、花草多与建文帝有关,正续禅寺简直成了建文帝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狮子山牡丹花一般三月就开了,诗人周家政到狮子山踏青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b>正续古寺溢天香,牡丹一片压群芳,今知天南有此胜,赏花何须去洛阳</b>”的壮丽诗句。走着走着,我突然想起《<b>醒世恒言</b>》的“<b>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b>”,再美的容颜,也有老去的那一天,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已不再年轻。我们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但可以享受当下的快乐,用心去感受和欣赏身边的美好,同时去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美好画卷。</p> <p class="ql-block">平日虽不烧香,但有一颗尊重寺庙文化的心,进庙一般都不会去拍佛像之类。到寺庙来,听着那若远若近的佛音,看着礼佛的僧侣,祈福的人们,又身处这样古韵的环境,总是会让人平静。</p> <p class="ql-block">都说人生是在不断探寻与进步中前行,我认为旅行也应该如此,在旅途中存储独特的记忆,回忆过往,品味遗憾。旅行的真谛一直都是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了解不同的事情,感悟不同的人生,或许你会学到!我踏上了旅途。果不其然,当我从这个景区离开的时候,我从建文帝身上学会了“放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