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来我家的日子

李秀莲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我,今天通了四次电话。</p><p class="ql-block"> 一次是我打给他的,确认他现在是在我弟家还是回老家了!</p><p class="ql-block"> 三次是他打给我的:一次是询问我是否吃早饭了; 一次是问我是否吃中饭了;一次是打探儿子是否去上班了。三个电话,基本上是以前他半年跟我的通话量。邱老师开玩笑说,老父亲是想我们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父亲昨天才从我这回去的。</p><p class="ql-block"> 8月3日,八十岁的父亲,同我们一起,坐了18小时的汽车,从湖南的郴州,来到了江苏的射阳。</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本来是不在他的计划之内的。来,主要是陪侄女的,于是一个九岁,一个八十岁,爷孙俩来到了离家三千里的我家,老父亲的大闺女家,小侄女的大姑家。</p><p class="ql-block"> 说心理话,我们也是有些紧张的,因为侄女来,是带着学习任务来的,父亲主打的是陪伴。而八月,又是我们比较忙碌的一个月。一个高三要补课,一个时不时要到学校加会班,15号后,又忙着高一军训。没有上班的日子,我们可以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很好,孩子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出去散步,甚至连每天的三餐都安排得妥妥的,早上、中午、晚上争取都能让他们满意。每天询问:今天想吃什么?如果是我们一家三口,都说随便,那是真的随便;多了两个人,如果父亲说随便,我们真得好好想想。</p><p class="ql-block"> 于是每天变着法子做点他们平时没大吃过的东西,一有时间就带着出去找点有特色的店,每次吃完,小侄女都心满意足;老父亲则啧啧叹息物价之贵,淡淡埋怨我们花钱之多。我们总是浅浅一笑,也不与他解释,更不与他争论。距离如此遥远,父亲耄耋老人,来一次,便少一次;父亲想给我们的,永远不是好的就够了,而一定要是最好的。只要他力能所及。我也想把自己有能力做到最好的,给他。让他有一次愉快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其实,父亲来也不是完全享福的。只要我们不上班,每天早上五点出,他就会出门散步,回来时,有时会带上我们喜欢吃的早点;有时会捎点他认为难得的中饭菜。遇上我们比较忙的时候,家里的伙食大权,就全由他掌控。他总是把握着我们的下班时间,让我们一推门,就能看到桌上摆好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达芬奇说,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香港作家梁凤仪说,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冰心先生干脆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我想说的父爱,就是他时时把你放在他的心窝。</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没能带父亲出去走走!内心一直有个想法,想带他上北京去看看天安门,看看大上海的繁华,看看我们的省会南京。好在还有机会,父亲说,过年后,他还来,我期待。</p><p class="ql-block"> 想起龙应台曾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p><p class="ql-block"> 于是脑海就清晰地出现了昨天在高铁站我目睹的那个画面:步履蹒跚的父亲,背着侄女粉色的书包,一手拎着一个行李袋,一手牵着小姑娘,渐行渐远,消失在拥挤的人潮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