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凝固的传奇画卷

逸骏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的青山绿水间,矗立着一群独特而神秘的建筑——土楼。它们宛如一个个巨大的堡垒,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以其宏大的规模、奇特的造型和坚固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从远处望去,土楼或圆或方,气势恢宏。巨大的圆形土楼如同一座座神秘的城堡,外墙高大厚实,由生土、沙石、竹片等材料夯筑而成,历经风雨侵蚀和岁月磨砺,却依然坚固如初。土黄色的墙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仿佛是大地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走进土楼,又是另一番景象。内部结构精巧复杂,以同心圆的形式层层展开。中心是家族的公共活动空间,如祖堂等,这里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围绕着中心,一间间房屋依次排列,居住着同一家族的成员。土楼内的居民们互帮互助,共同生活,传承着家族的文化和传统。</p> <p class="ql-block">  土楼不仅是居住之所,更是一座坚固的防御工事。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外敌的攻击,狭窄的窗户便于观察外部情况和进行防御射击。在历史的长河中,土楼曾多次保护了居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p> <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它们是客家人和闽南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族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福建土楼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  河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由14座不同年代的大型土楼组成,包括7座明清时期建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从空中俯视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土楼建于1549年,这些土楼集中反映了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河坑土楼群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每座土楼都以河卵石堆砌为基础,加以泥土生垒成墙体,约三四层高,刀削般峭立。这些土楼都是封闭式的,底层只有一个大门,门楼皆是石板材,半圆拱顶,大门栓都是6寸见方一丈来长的硬木直插墙内,没有2人无法伸缩开启楼门。二、三楼外墙台有开窗均匀分布,错落有致。土楼中间是个天井,周围平均分割成若干格子,每格4米宽,3米多深,这是房间,大的土楼,如东升楼、春贵楼、裕昌楼每层有36个房间,可以住100多人,圆楼的房间呈现斧头现状,站在天井张望,酷似一只高大的木桶,颇有坐井观天之感。</p> <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为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昌楼和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是步云楼,步云楼右上方的一座圆楼为和昌楼,左上方是振昌楼,右下方为瑞云楼,左下方为文昌楼。</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这些土楼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土楼的类型大致分为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走马楼、五角楼、纱帽楼、吊脚楼、圆土楼。田螺坑土楼群属于圆土楼,又称环形楼,旧时称圆寨,是永定客家土楼中的一种。田螺坑土楼群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田螺坑土楼群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土楼前,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先人们的勤劳与智慧。福建土楼,这座凝固的传奇,将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逸骏</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自然村与曲江圩河坑自然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