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圣》

锐 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范蠡,弃政从商,成为个人致富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商祖白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子贡:孔子的高徒,以经商致富著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吕不韦:战国时期的阳翟大商,商人政治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日升昌:票号之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胡雪岩:红顶商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7)荣氏兄弟:面粉大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8)虞洽卿:海上闻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9)刘鸿生:天才企业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陈光甫:金融巨子。</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范蠡(读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华夏族,字少伯,别称鸱夷子皮、陶朱公、范伯,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其故里有徐(今安徽省泗县西北五十里一带)人、吴(今苏州市一带)人、楚宛三户(今河南淅川县寺湾镇,一说今宛城区)人三种说法。文财神—范蠡,儒商鼻祖,三致千金的大智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公元前516年,范蠡见宛令文种。后与文种相交甚深。公元前511年,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邀文种入越。公元前494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被拜为上大夫、相国。公元前493年,与勾践入吴为奴。公元前490年,与勾践离吴返越。公元前486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公元前475年,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他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在其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范蠡著作甚丰,著作有《计然篇》,《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可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中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有专记,《史记·货殖列传》有载,《越绝书》《吴越春秋》述其详。</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圭(前370年-前300年),战国时期人,中国先秦商业经营思想家。名丹。官至魏国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圭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成丰歉的变化,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法,丰收年景时,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用观察天象的经验预测下年的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若当年丰收,来年大旱,就大量收购粮食,囤积货物。想让粮价增长,就专买下等谷物;想让成色提高,就专买上等谷物。为掌握市场的行情及变化规律,经常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对城乡谷价了如指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圭曾在魏惠王时为相,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自称“丹也治水也愈禹”(《孟子·告子下》),后弃官从商。他提出商场如战场、人弃我取、仁道生财等。</b></p> <p class="ql-block"><b>【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也作子赣,亦称卫赐,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春秋末年商人、社会活动家。儒商鼻祖,孔子的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端木赐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强大的齐国田氏要攻打鲁国,端木赐得到孔子的准许后,前往齐国劝止,结果不仅让鲁国得以保全,还促成了齐国乱、吴国亡、晋国强、越国称霸的利好局面。孔子病危时,其未赶回,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一共守了六年。其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端木赐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出生于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秦国丞相,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吕不韦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b></p> <p class="ql-block"><b>  【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日升昌一般指日升昌票号(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并在北京崇文门外设有分庄。清嘉庆末年,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埠际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而过去的起标运银由于很不安全,已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西裕成颜料庄首先在京、晋间试行汇兑办法,结果效果很好,便开始兼营汇兑业。道光初年,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专营汇兑山西平遥日升昌票。而开办最早的票号是日升昌票号,其财东是山西平遥县达蒲村李氏。</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胡雪岩(1823年-1885年),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出生于安徽绩溪,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胡雪岩开办了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于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宗棠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1885年,胡雪岩去世。</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荣熙泰家族是中国江苏无锡的著名家族,荣熙泰是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栈单便早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该家族的荣氏兄弟曾筹办保兴面粉厂,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创办申新纺织公司,成为解放前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纺大王”。</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虞洽卿(1867年农历5月18日-1945年4月26日),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今属慈溪)龙山乡,浙江宁波籍商人,被上海商界称之为“赤脚财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虞洽卿于1893年担任经营颜料进口业务的跑楼(相当于副买办),后提升为买办。20世纪初,虞洽卿转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又转任荷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并创设道惠银号,筹备四明银行,筹设宁绍商轮公司等。1914年,虞洽卿出资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到抗战前夕,有船30余艘,总吨位多达9.1万多吨,居中国民营轮船公司首位。后又与他人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在交易所设立半年间,其收益就高达20万银元。1923年虞洽卿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1945年4月26日下午3时50分,虞洽卿患淋巴腺炎病逝于重庆,终年79岁。同年11月专轮运灵柩至龙山原籍,归葬伏龙山上。</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鸿生(1888年-1956年),浙江定海(今舟山)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后将资本投资火柴、水泥、毛织等业,被誉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由一个从事十年买办生涯的商人,成为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等于一身的“企业大王”,经营领域遍布轻重工业、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创立了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民族企业集团。1956年公私合营时,是当时中国仅次于荣氏家族的最富有企业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曾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上海分会原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原副会长兼上海分会副会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原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委员。</b></p> <p class="ql-block"><b>  【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光甫,1881年生于江苏镇江,中国银行家。其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回国。 办南洋劝业会初露才华,被江苏巡抚程德全任为江苏银行总经理。由于自己的改革主张不能实现,毅然辞职。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资本从最初的10万元发展到后来的500万元,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由此登上上海银行公会会长宝座,成为上海金融界的领袖。1923年8月,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挂牌注册,并易名为“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近代旅游企业化的标志。1927年他又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石筹募军饷。1928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和交通银行董事等职。1931年与英商太古洋行合资开设宝丰保险公司。1936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高等顾问。1937年,任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中将衔主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复兴贸易公司董事长,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期间,受蒋介石指派赴美国谈判借款事宜。当时的中国驻美国大使胡适先生曾赠诗与之共勉:“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最终他们促成了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又促成了两笔总额为4500万美元的贷款,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主管中央银行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50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1954年定居台湾。196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复业,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其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多个“第一”,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本图片来自于网络向作者致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