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天的行程是从海参崴托卡列夫斯基灯塔开始的,它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灯塔之一,始建于1876年,位于海参崴半岛的最南端,是海上识别海参崴的重要标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成了一个热门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海堤延伸出去,一个小小的灯塔静静的矗立在远处,颇有诗情画意。沿着海堤我们来到一个小岛上,从这里到灯塔的浅滩已被潮水淹没了,但还是有人涉水前往灯塔下。</p><p class="ql-block">近距离看灯塔,其实它并不算小,灯塔下半部为八角形,上半部为圆形,除塔顶为红色外,其余部分均为白色。</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海堤通往小岛。</p> <p class="ql-block">远观灯塔。</p> <p class="ql-block">在小岛上,潮水淹没了前往灯塔的狭长浅滩,但还是有人淌水过去。</p> <p class="ql-block">据说观景的最佳时间是下午或傍晚,上午灯塔背光显得不那么抢眼,远处的俄罗斯岛跨海大桥也被雾气笼罩着。不过朦朦胧胧的感觉,也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跨海大桥被雾笼罩着。</p> <p class="ql-block">大桥只露出两个塔柱的顶端。</p> <p class="ql-block">请一个俄罗斯小姑娘给我们照了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岛上休闲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绕灯塔的快艇。</p> <p class="ql-block">在长堤上有人烤生蚝出售。</p> <p class="ql-block">拿着海星拍照。</p> <p class="ql-block">托卡列夫斯基灯塔因一部巜七月与安生》的电影在国人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该片于2016年9月1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讲述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七月(马思纯饰)与安生(周冬雨饰)的爱情故事。电影曾获金马奖和百花奖,以及金像奖和金鸡奖的提名。以前我并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据说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主角沿着浅滩走向灯塔……</p> <p class="ql-block">电影《七月和安生》的宣传海报。(网上图片)</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按行程参观了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的海参博物馆,在鹫巢观景台俯瞰了金角湾跨海大桥,到海滨公园游览百年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研究机构办的海参博物馆。(借用网上图片)</p> <p class="ql-block">中国志愿者讲解海参崴的历史。感觉不太专业。</p> <p class="ql-block">海参标本。</p> <p class="ql-block">白桦树和熊,当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蜜蜡。</p> <p class="ql-block">水晶玻璃制品。</p> <p class="ql-block">特色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俯瞰金角湾,金角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7月25日开工,于2012年8月13日建成正式通车。它是主跨737米的斜拉大桥,总长1388.09米,桥面宽28.5米,两主塔高226.25米。大桥是金角湾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俯瞰金角湾。</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座雕像,大概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喜欢着戎装,但没有得到导游的证实。</p> <p class="ql-block">我们并没有到制高点的观景台,这是网上的图片。那里栏杆上挂了许多爱情锁,出团通知书上让我们带上锁,也省了。</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百年步行街不好停车,车停在海滨公园,大家可以多玩一会儿。在海滨公园我们看了一会儿喂食海鸥,然后围着海边的游乐园和体育场转了一圈,没有到百年步行街,但也算逛了街景。</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帆船。</p> <p class="ql-block">喂食海鸥。(团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摊贩。</p> <p class="ql-block">扮成熊与游人拍照。</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海滩。</p> <p class="ql-block">海边咖啡屋。</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福尔摩斯。</p> <p class="ql-block">表现中国人生活的网红墙。</p> <p class="ql-block">迪纳摩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纪念车臣殉难者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天下午的自费项目是参观位于俄罗斯岛的大炮台,全名是陆地战列舰981号“伏罗希洛夫”305毫米海岸炮台。它是苏联历史上建造的三个最大口径的海岸炮台之一(其中两个保存下来,另一类似的炮台是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北海舰队的塞瓦斯托波尔30号海岸炮台)。</p> <p class="ql-block">前往俄罗斯岛要通过跨海大桥,它和金角湾跨海大桥,都是为了迎接2012年在海参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而建的。它主跨1104米,超过我国苏通大桥的主跨1088米,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p> <p class="ql-block">从我们住的酒店到炮台要经过上述两座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车过俄罗斯岛跨海大桥,斜拉杆涂成俄罗斯国旗的红、蓝、白三色。</p> <p class="ql-block">在1920年代末,远东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海参崴是太平洋舰队主要的海军基地,为了加强海参崴的防御力量,防止敌人在海岸登陆,配合陆地作战,并确保舰队出海。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在海参崴建造新的大口径海岸炮台。</p> <p class="ql-block">1931年5月,由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领导的委员会选择在俄罗斯岛上建造最强大的海岸炮台。他们决定在诺维克湾上方的俄罗斯岛上放置两个三联装305毫米炮塔,这些炮塔是从原“波尔塔瓦”战列舰上拆卸下来的。</p><p class="ql-block">伏罗希洛夫选择了一个隐蔽的位置,使敌人无法从海上看到火力位置,迫使他们进行“盲目”还击。炮的瞄准由指挥岗位进行,通信线部分经过岩石掩体,部分则通过山谷间的沟壑。主指挥所设在海拔107米的维亚特利纳山上,距火力位置大约1.5公里,辅助指挥所设在海拔279米的格拉夫纳峰上。</p><p class="ql-block">1932年4月1日,技术任务书被批准,由军事工程师瓦西列夫领导开始建设。在1932年至1933年的两年间,进行了开挖和地下爆破工作,到1934年初,主要的混凝土工程已经完成。</p><p class="ql-block">战列舰的第二和第三座炮塔经欧布洛夫(Обухов)钢铁厂修复后,被送往远东。机械和金属构件通过拖拉机在冰上运输到工地,而炮塔和炮管则通过驳船运输到岛上。岛上还修建了一条铁路用于运输。</p><p class="ql-block">1934年2月1日,第一座炮塔被安装在炮台上,两个月后的4月1日,第二座炮塔安装完成。这两座炮塔通过地下的深埋隧道与中央电站连接。</p><p class="ql-block">同年11月9日,该炮台进行了首次实战训练射击。11月11日,该炮台被命名为伏罗希洛夫炮台,首任指挥官是阿尔塞涅夫。</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防御体系图。</p> <p class="ql-block">修建炮台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从军舰上拆卸炮塔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三联装的炮塔。</p> <p class="ql-block">游客到炮台参观。</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门炮上安装了一个校准火炮。大家站上梯子和火炮合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炮塔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每个炮塔的三门大炮可以单独、两门、或三门同时发射。炮塔内部被隔板分为三个带有火炮的舱室。</p> <p class="ql-block">在炮锁前,几年前,游客还可以花一千卢布进行一次空炮弹发射。导游说,现在还可以花钱进行步枪和机枪的射击体验。</p> <p class="ql-block">炮塔地下有三层,像一座地下迷宫,有指挥值班室、士兵宿舍、炮弹库和从弹药库提升炮弹到炮塔的升降机等。</p> <p class="ql-block">复原的指挥值班室。</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炮弹和展板。</p> <p class="ql-block">士兵住宿的上下铺。</p> <p class="ql-block">炮弹库。</p> <p class="ql-block">运输炮弹的升降机。</p> <p class="ql-block">炮塔的地下部分布置了介绍炮台的展板。</p> <p class="ql-block">1941年,炮台安装了新的炮管,旧的炮管被卸下并作为备用炮管存放。现在放在两个炮塔间的轨道车上。</p> <p class="ql-block">地下工事通风口。</p> <p class="ql-block">该炮台于1992年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弹射击,目标是距离49海哩的系泊桶,这是一个训练靶。这个大口径的炮台射击精度还很高。</p><p class="ql-block">1997年,在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改革期间,该炮台被解散为战斗单位。从1998年开始,该炮台成为了TOF军事历史博物馆的分支机构伏罗希洛夫炮台“Voroshilov Battery”。</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该炮台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最长寿的炮台。</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炮台落成90周年,刚刚举行过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作为博物馆,这里还展出了不少军事装备,有各式坦克。</p> <p class="ql-block">54式、55式坦克。</p> <p class="ql-block">55式坦克。</p> <p class="ql-block">64式坦克。</p> <p class="ql-block">72式坦克。</p> <p class="ql-block">80式坦克,挂有装甲。</p> <p class="ql-block">舰载导弹。</p> <p class="ql-block">水雷。</p> <p class="ql-block">火炮。</p> <p class="ql-block">参观炮台没有讲解,虽然上中学时学过俄文,50多年没有进一步学习和使用都还给了老师,感兴趣的军迷可以从网上查看有关的资料。斯大林曾说过,大炮是战争之神,在当时这个炮台确实很牛,现在的装备早已更新换代,但作为历史遗迹,参观炮台能给我们不少启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