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河畔

东吴柔剑

<p class="ql-block">梁溪河,正儿八经的无锡母亲河。它是连接无锡市区与太湖的主航道,航运,水利,一直是其主要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2007年蓝藻事件以后,梁溪河丧失了通航功能。站在河边一眼看去,除了水鸟白鹭掠过,偶尔有鱼虾翻跃,河面整体平静。</p><p class="ql-block"> ​景观设计很有创意,然而,目前水面及河道四周也只剩这些景观构成去苍白体现梁溪河曾经的历史与人文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年坐船到杭州,梁溪河是必经之路。船从工运桥码头出发,经环城河,穿过新运河(后来无锡轮船码头转移到了新京杭运河靠近湖滨路的无锡航运大楼,船出码头立即可进入梁溪河)逐渐两岸只见堤岸。岸线是土质的,偶尔看见几棵旱柳,荷锄农夫。过了蠡溪路,两岸大多是河埒公社渔业大队的鱼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梁溪河及鱼池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梁溪河及沿岸大面积的鱼池,选自于(无锡旧影)</p> <p class="ql-block">当然,现在的鱼池全部填平成了高楼大厦。</p><p class="ql-block"> ​船出充山口,鼋头渚那里的航标灯,是水上地标。进入茫茫太湖,也就进船舱休息了。三等舱船上的轮机声很大,空气中也有着浓浓的柴油味,睡觉并不理想。一二等舱那就不错了,空气也好,视野宽阔。不过大半夜的也没啥好观赏的。印象中一艘班船,大概能载一两百号旅客,除了去杭州旅游的,就是到杭州各大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去进货的客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太湖水深很浅,平均水位才三米多。客轮经过太湖,一般走特定的航线,否则会有搁浅的危险。记得有一年湖上刮大风,杭州班客轮进水沉没。有惊无险的是,所有船员及旅客全部生还,原因竟是船沉底后,船顶棚还在水面上,所有人得以全部转移在了顶棚上,生生的等到了救援人员的到达,既庆幸又哭笑不得。</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天刚朦朦亮,船进入了杭州运河。那时候杭州城北污染严重,在船上,只要闻到臭味,就是知道杭州到了。看着头顶上忽悠而过的拱宸桥以及运河水中翻涌的污水,岸上民房小街,早点铺旁人声嘈杂,行人匆匆,夹杂着自行车铃叮叮,终点站就快到了。准备提包下船。</p><p class="ql-block">​ 武林门轮船码头,熙熙攘攘,班船很多。除了苏锡等地来航的客船,还有杭州至附近郊县的许多客船,环城北路轮船码头这一侧卖早点的、卖报刊的、卖冷饮的卖小商品的三轮车接客的,很是热闹。不过当时的环城北路除了码头和对面的展览馆,相对还是比较冷清的。过了码头地界,往古荡方向去,就更人迹稀少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余杭交通志等文献​,本世纪初,余杭湖州曾对杭锡运河浙江段进行大面积的提升改造,主要是将航道标准提升为三级。其中卡脖子的大多在湖州段。不过花了很多精力改造以后,航运的功能反倒逐渐却丧失了。</p><p class="ql-block">​ 航运公路铁路民航这四大交通,将航运弃用,实属可惜之极。</p><p class="ql-block">​ 图片为早晨所拍梁溪河无锡蠡桥至鸿桥段,河岸及周边又一次改造后的场景。适逢八月夏天,河水中的蓝藻还是相对明显的,边角局部也有粘稠感。拦截蓝藻的水上围挡不知其功效指向,在景观上是煞风景的。河水虽然味道没那么重,但岸边及浸没水涌线上都有粘附,加上没有船舶通过,河段环境似乎有一些窒息感。</p> <p class="ql-block">无锡已经没有了客运码头,杭州的武林门码头也已没了候船厅,两地都已经只剩游览码头,杭州兼具半公交功能。下图为杭州目前武林门码头及周边。</p> <p class="ql-block">无锡的梁溪河,与杭州的余杭塘河目前的状态相似。他们都以所在城市历史上的曾用名命名,都是曾经的干线河道,都是自城区东西走向,并且河道的宽度及在城市序列中的地位级别类似。梁溪河直通太湖,杭州的余杭塘河i连苕溪通青山湖。河道两岸原先都是郊野,现在都变成了沿河高楼林立的居住区商务区,都放弃了航运功能。两条河的沿河绿带改造都在竭力挖掘地域文化,营造城市滨水景观带。最终河道两侧风光带营造风格大同小异,用地规划虽然根据场地每个节点大小不一,但整体上的赋能基本类似。</p> <p class="ql-block">太湖依旧,河道尚在。梁溪河上两道水闸,一道隔开了京杭运河,另一道隔开了太湖。二千余年来的航运业态,但愿能继续造福现代人。。(部分老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