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4年8月20日,早上8点,石家庄站,我们乘坐D1153次列车,开启了心心念念的中国古都大同之旅。</h3> <h3>大同,古称平城,云州。这里有岁月的沧桑,有历史的奇迹,还有时光的传说。<br></h3> <h3>第一站——大同博物馆,它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部分。</h3> <h3><br>进入大同博物馆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朴典雅的巨幅壁画,使我们置身于北魏历史的画卷中,它的前面是雕塑:牛拉鳖甲车。在北魏时期,牛车是贵族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车顶造型,呈半圆弧,形同鳖甲,形象地称为“牛拉鳖甲车”。</h3> <h3>第二个令人震撼的是司马金龙俑阵,238件陶俑,再现了北魏仪仗风范,反映了当时北魏王朝军事力量的威严,让我们不禁驻足观看。</h3> <h3>司马金龙是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弟弟,司马馗的第九世孙。他的父亲是东晋贵族司马楚之,母亲是北魏的河内公主,所以司马金龙从出生便是一个鲜卑族和汉民族的混血儿,他不仅是东晋皇室后裔,更是北魏王族,受封琅琊王。官至吏部尚书,做过镇西大将军。他既继承了南国士族祖辈的儒雅风流,亦能率军驰骋于大漠沙场。整组俑阵的服饰皆以鲜卑服饰为主,而队列秩序仪仗卤簿等又都依据中原礼制,彰显了一幅亦胡亦汉的礼仪排场。</h3> <h3>精美的漆画屏风,上边有如履薄冰,还有“周室三母”、“李充奉亲”、“如履薄冰”等故事,而这些故事讲的其实都是做人的道理。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屏风,上边的每一幅画都饱含深意,引人深思。<br><br>古人讲:“屏风立于此,必身正行直,棱角分明。”而在我的身上也有这样一段话:“泰山不让土石,所以成其高,江海不让细流,所以成其广。”可见我的主人司马金龙有着自己所追求的处世准则与道德标准。</h3> <h3>在博物馆里我还了解到了关于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认识了鸱吻[ chī wěn ],是传统中式房屋正脊两端的兽形装饰物,有固定屋瓦的作用。<br><br>传说鸱吻为龙的九子之一,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故用在屋脊上,取避火之吉。</h3> <h3>后来在参观华严寺时,在大雄宝殿屋顶看到了一对鸱吻。这对鸱吻高达4.5米,由8块琉璃构件组成。是中国最大的鸱吻。仔细看这两个鸱吻颜色不一样,是因为北吻是金代原物,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南吻是明代补建的,所以颜色比较鲜艳。</h3> <h3>这个具有异域风情的雕塑真的好可爱!</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