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之旅

TuTu

<p class="ql-block">带着美好的心情开始研学啦!</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江心屿</p> <p class="ql-block">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p> <p class="ql-block">东塔</p><p class="ql-block">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p> <p class="ql-block">西塔</p><p class="ql-block">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宋园是一处充满宋韵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了展现温州市光辉的革命历史而建设的一个纪念馆,目的是让人(特别是新一代人)牢记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该馆位于江心屿,于2008年5月28日正式开馆。透过尘封的图片、文本、实物等,游客可以从中了解1919年到1949年间温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每一段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原名“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身原为龙翔寺。在东峰下,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建,名普寂禅院。宋建炎四年高宗南渡驻跸寺中,改名龙翔。清乾隆年间僧通溱重建。1956年7月1日,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江心屿原普寂祥院废址上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p> <p class="ql-block">浩然楼</p><p class="ql-block">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江心寺</p><p class="ql-block">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菩萨道场之一。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江心屿岛上的七口古井,布局宛如北斗七星。古井虽然渺小,却又很伟大,千百年来默默地滋养着江心孤屿。</p> <p class="ql-block">1号古井:回环泉</p><p class="ql-block">一登上岛屿码头看到“孤屿”二字,在水池前面就会发现一口井,它就是回环泉。</p> <p class="ql-block">2号古井:宋井 </p><p class="ql-block">顺着孤屿叠水池往北走,往右手边的山路上看,就会发现红色的“宋井”二字尤为醒目。</p> <p class="ql-block">3号古井:海眼泉 </p><p class="ql-block">在宋井的西面游客中心的空地上,井沿上有木架竖立设有轮轴系有绳子水桶,井前的石块上还放着一个较大的石脚盂。</p> <p class="ql-block">4号古井:寄思泉</p><p class="ql-block">它位于纪念碑后面西南角的花坦里。</p> <p class="ql-block">5号古井:思源泉 </p><p class="ql-block">在烈士纪念馆生活区的墙边,古井侧墙上有一块“清辉”的石刻,是宋高宗赵构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6号古井:般若泉 </p><p class="ql-block">般若泉位于江心寺大殿东侧院内。</p> <p class="ql-block">7号古井:琉璃泉(灵寿井)</p><p class="ql-block">在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内。</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五马街</p><p class="ql-block">五马街,中国著名商业街,古称五马坊,温州旧城古街道之一,东起解放街与公园路相接,西至蝉街与府前街相交,街长四百米,宽十二米,街两侧拥有十四条小巷。相传始于东晋,唐宋沿袭不变,清代改名五马街,一九三四年改名中山路,一九四九年后恢复五马街之名。一九七四年改为沥青路面。</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温州市政府将五马街定为步行街,为温州标志性的购物步行街,一举成为浙南商品尤其是日用百货的集散地。1999年3月,五马街被命名为浙江省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p> <p class="ql-block">来一碗香喷喷的长人馄饨吧。</p><p class="ql-block">长人馄饨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浙菜系,传说“长人馄饨”源于1930年左右,当时乐清人陈立标来温州以馄饨摊开始经营,沿街叫卖。他制作精细,馄饨皮很薄,用盐适当,馅肉用新鲜瘦肉。盖料更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青菜、浸酒虾米,尤其是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深受大家欢迎。由于他个子很高,人们都称他的馄饨为“长人馄饨”。</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数学名人馆</p><p class="ql-block">温州数学名人馆位于该市白鹿洲公园东侧谷宅,展出晚清以来温籍数学家的事迹、研究成果和有关物品。谷宅为著名数学家谷超豪祖居,原位于鹿城区高盈里11号,2006年搬迁至飞霞南路白鹿洲公园,建造年代为清中期,坐西朝东,七间二进合院式民居是典型的温州传统民居宅院建筑。2000年公布为温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近百年来,温州数学家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温州籍数学家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著名大学数学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就达30余人。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有中国现代数学祖师姜立夫和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苏步青,谷超豪亦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数学英才的基础教育阶段都在温州完成,温州亦被誉为“数学家摇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