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的水洛河|散文

👦田文华

<p class="ql-block">  故乡庄浪,地处干旱之域。我便降生于此。幸甚,我生活之所存有一条河,它赋予了我别样的人生底色。</p><p class="ql-block"> 河名曰水洛河。其发源于六盘山,一路向西,全长约一百公里。于诸多地图之上,它许是仅为一条蓝色线条,乃至难觅其踪,然于我心中,却是脉络明晰的故乡河。</p><p class="ql-block"> 水洛河让我对河流拥有了具体而真切的印象。犹记得小学时代,黑板之上,语文老师那俊秀的板书醒目地写着“河流”两个字,其声情并茂地说道:“河流是由水组成的。”然而,我们所生活的村庄常年处于缺水状态,对于水的理解甚是匮乏,仅仅知道那偶尔降下的雨,以及河边那汪老是渗不满的泉。在那时,河流于我的认知范畴里,最初真的就只是黑板上那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罢了。它没有更多实际的形态与意义,仿佛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与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p><p class="ql-block"> 水洛河让我对分离有了明晰的体悟。我于水洛河边的万泉镇就读了三年中学。旱季之时,我们在其河床中捡石子,捉迷藏。待水来时,我们立于河边如诗人般慨叹时光飞逝,跨过河流去桃花山上赏景。收到入伍通知书之际,我知晓,应与水洛河辞别了,亦应与少年时光告别了。我明白,分离已然来临。我跨过水洛河,本已走远,我却折返回来,捧起一抔清水,洗了把脸。河水哗哗啦啦地向前,它未与我挥手,亦未言别,但我知晓,它会等我归来。</p><p class="ql-block"> 坐在进城的大客车上,我念着水洛河。它未带来鱼米肥、稻花香,水量多时,它流得肆意无忌;水量少时又常干涸。建于岸边的砖厂及修于河上的水车磨坊,常遭遇无水可用的窘况。但它能予人以希望。一个饥渴之人望见河流,一个迷路之人望见河流,便能知晓往何处走有生机。</p><p class="ql-block"> 水洛河流经我的家乡,又流经了他人的家乡,最终汇入了渭河,汇入黄河,流进大海。水洛河不回头,可这条河乃是故乡与我之间的关键联结。在异乡的岁月里,我时常还会忆起这条河。</p><p class="ql-block"> 再归至水洛河身旁,河岸已不再是坑洼不平的沙坑。河流莽撞地冲撞着的,亦不再是松软的沙土,而是坚硬的水泥堤坝。砖厂和磨坊亦已杳无踪迹。整齐的垂柳与它相伴相依,鸟雀低空翱翔。水洛河变得丰腴,变得深邃,让我恍惚以为向来便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大抵总会受到河流的启悟。在外多年,我感受过黄河的滔滔波涛,体会过黄浦江的诗情画意,领略过钱塘江的潮起潮落。如今,重新伫立在水洛河畔,望着它旧貌换新颜,看着河水流淌不懈,我的心满溢着如水流暗涌般的悸动。我知晓,那是被时光淘洗过的醇厚悠远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