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 <p class="ql-block">如果在西藏只能去一座寺院,那必须是桑耶寺。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也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由莲花生大师主持建设,建筑布局由寂护大师设计,藏王赤松德赞亲自主持奠基。</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的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也被称作三样寺。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传说桑耶寺在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知道建成后的景象,莲花生就从手掌中幻化出了寺院的样子,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于是这座寺庙就因国王一声惊叹而被命名为桑耶寺。它是西藏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庙,从此藏传佛教有了第一批僧人。藏传佛教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p> <p class="ql-block">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p> <p class="ql-block">双鹿法轮。双鹿法轮是藏传佛教寺院宫殿屋脊和牌坊上的装饰品。“双鹿”代表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后第一次讲经说法的地方——鹿野苑,还象征着男、女众佛教徒听闻佛法,是佛教徒的象征。“法轮”象征佛法广遍,常转不息,法轮的圆心代表戒学,八根幅条代表慧学,外圆代表定学。这些元素共同体现了佛法的核心教义。双鹿法轮不仅代表了佛教的初始传播和教义的广泛传播,还象征了佛教徒的虔诚和坚强道心,是藏传佛教中显宗和密宗相结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太阳、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殿。</p> <p class="ql-block">主殿四周建有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红塔位于大殿的西南角,象征释迦牟尼的出生,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钟,塔身为土红色并泛有光泽。</p> <p class="ql-block">白塔位于大殿的东南角,象征释迦牟尼的涅槃。</p> <p class="ql-block">绿塔位于大殿的东北角,象征释迦牟尼的成佛。</p> <p class="ql-block">黑塔位于大殿的西北角,象征释迦牟尼的出家,塔身用砖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p> <p class="ql-block">寺庙周围的藏式民居。西藏人民世世代代把对生活的祈愿,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们的房屋建设。藏式民居的装饰非常讲究,外部和内部的装饰都充满了宗教和文化元素。外部的装饰包括色彩鲜艳的佛教图案、门楣和窗楣上的遮雨棚等。内部则有彩绘的梁柱、天花板上悬挂的彩色布幔等,这些都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宗教元素都无处不在。供奉佛像的经堂是每个家庭的中心,也是接待贵客的地方。此外,民居的门窗、屋顶等部位都会悬挂五色经幡,象征着吉祥和平安。</p> 羊卓雍措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位于山南市,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藏语意为“碧玉湖”,因形似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天湖,周围还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达海拔7000多米。湖泊、雪峰与蓝天融为一体。</p> 卡若拉冰川 <p class="ql-block">卡若拉冰川位于山南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东部源头。</p> <p class="ql-block">卡若拉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泛着一点灰蒙蒙的雾色。冰川整体呈黑灰白分层形态,冰川顶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p> <p class="ql-block">冰川脚下,体感是冷嗖嗖的。</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卡若拉冰川的雪线每年都会上移很大的一段距离,不知若干年后,这座冰川和冰川上翱翔的苍鹰是否还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由于先后有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非常大,因此,很多旅行者都会在这里观赏冰川的壮观,赞叹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红河谷》拍摄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的情境,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清晰可见,造成了对冰川的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有风的地方就会有经幡,人们用悬挂经幡的形式来消灾祈福。经幡在风的轻抚下不断飘舞,把人们的祈愿传播到神的耳边。经幡有五种颜色,蓝色象征蓝天,代表广阔无垠的天空和宇宙;白色象征白云,代表纯洁和清净;红色象征火焰,代表热情和活力;绿色象征绿水,代表生命和生长;而黄色象征黄土或大地,代表稳定和丰饶。</p> 满拉水库 <p class="ql-block">满拉水库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年楚河上游,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看到了无数次的藏区特有景色——经幡飘舞。在藏区,有风的地方一定就有经幡在飘扬。</p> 扎什伦布寺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公元1447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主持创建,历时12年方才建成。自四世班禅之后,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p> <p class="ql-block">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的主殿,步入寺院大门眼前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此殿。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喇嘛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上的三个白色小点,是佛祖降临人间的通道。寺中,每个主殿的地上都有用绿松石、琥珀之类的材料镶嵌成“卐”或“卍”字形,这个符号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象征着吉祥,也代表佛祖降临,是释迦牟尼佛的32相之一,又被称为佛心印。</p> <p class="ql-block">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藏语称“强巴康”,佛殿分五层,下面还有两层回廊。殿高三十米,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依山势而建,在其四周筑有宫墙,蜿蜒曲折的宫墙与其庄严的庙宇,一同构成扎什伦布寺的神圣之源。整个寺院坐北朝南,佛教殿宇随山势次第衔接,主体随从错落有致,于不经意间体现和谐对称。</p> <p class="ql-block">整个佛殿呈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狮一尊,殿堂以铜柱金顶装饰,气势雄伟壮阔。</p> <p class="ql-block">寺院东部,有7座灵塔殿,内有历代班禅的舍利塔。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觉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禅灵塔建于1662年,塔高11米,金银为底,银皮裹身,嵌有珠宝玉石等物,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称“扎什南捷”,五至九世班禅的遗骨分装在5个檀香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里。灵塔正中安放着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铜像。灵塔高度为11.52 米,塔身镏金,以银皮包裹,遍镶珠宝,雕饰华美,造型庄严。可惜,按宗教习惯,殿内不让拍照!</p> <p class="ql-block">和平塔。转山转水转佛塔,顺时针围绕和平佛塔转圈圈,是藏族人民的一种祈福仪式。我们也跟着转佛塔的队伍开始了转⭕⭕。</p> <p class="ql-block">249年的互叶醉鱼草。</p> <p class="ql-block">寺内建筑。</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闹中取静的巷子。</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居的门户上挂的围帘,称为“香布”。香布一年一换,旨在祈求新意和吉祥。香布作为藏式建筑的一部分,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门口坐着的孩童。</p> <p class="ql-block">黑色边的窗户。<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族民居的门窗多为长方形,窗上设有小窗户为可开启部分,这种方法能适应藏族地区高寒气候特点,可以防风沙。此外,门窗靠外墙处都涂成梯形上小下大黑框,这种设计不仅能防风沙,还能突出墙面,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另外,更主要的是</span>黑色在藏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黑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因此门窗靠外墙处涂成黑色也是一种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至此,扎什伦布寺行程结束。</p> 远眺念青唐古拉山脉 <p class="ql-block">穿越念青唐古拉山脉的进藏火车。</p> 药王山+布达拉宫广场 <p class="ql-block">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供有药王菩萨,而且山顶的招拉笔笔洞寺为业医喇嘛所居。</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是西藏圣山之一,是藏医的发源地,遍布山上的摩崖石刻河线刻六字真言,风格各异能,格外引入注目。</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与布达拉宫咫尺相对,半山腰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所在地,也是50元面额人民币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