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s的美篇

wcs

<p class="ql-block">我的西行之路(四十一)心向独库</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布尔津,向着克拉玛依方向而去。沿途多是荒漠地区,风大炎热,就建了众多“大风车”。</p> <p class="ql-block">  即使是这样生态脆弱的地方,牧民还有那么多🐏放养,想必只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  今天这样的状况,应该是过去过度放牧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看这些牧民的形象,大概是蒙古族。</p> <p class="ql-block">  前进路上,不时会遇见牧民赶🐐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这里把整条路都占了,车辆只好等它们走下路面后,才能进发。</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里的草地贫瘠,🉑🐐的个头还较大。</p> <p class="ql-block">  一些水草丰饶的地方的🐐,都还没有这么强壮,可能是种源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又👀雪山了。</p> <p class="ql-block">  放大镜头来看,还是多层次的山峦和雪山景致。</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就🈶了更多的草和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八点多,就宿营在了克市的郊区公园外。</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醒来,👀了广场上的四座大铜柱,上面四周都雕刻🈶反映当地过去建设事迹的铜雕。</p> <p class="ql-block">  上面🈶管道和井架;</p> <p class="ql-block">  炼钢场景和机床;</p> <p class="ql-block">  齿轮传送过程;</p> <p class="ql-block">  石油化验画面;</p> <p class="ql-block">  石化生产流程;</p> <p class="ql-block">  自动控制符号;</p> <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的数字传输。</p> <p class="ql-block">  进门处建🈶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  铜柱后面立🈶一过去生产用的高大石油钻机,🉑以展现出其油城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旁边不远处,立🈶现在正在使用的一台移动信号发射架。</p> <p class="ql-block">  两厢比较,可以发现时代的变迁。这公园的绿化,在这种缺水的地区还算可以。</p> <p class="ql-block">  出了公园,迎着朝阳缓慢前行。</p> <p class="ql-block">  就🉑👀原野上🈶不少提油机在不知昼夜地运转。</p> <p class="ql-block">  其密集程度少见。</p> <p class="ql-block">  看来这里应是未来的出油区。</p> <p class="ql-block">  👀了石油炼化设施。</p> <p class="ql-block">  还有石化装置。</p> <p class="ql-block">  这还建🈶发电厂,可见生产规模不小。</p> <p class="ql-block">  来到厂门口,才知道它是有名的独山子石化。</p> <p class="ql-block">  因为大,就🉑以这样排放?</p> <p class="ql-block">  这接下来就到了“零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  这🈶个较大的广场,中间立🈶一个石牌,写🈶“独库公路起点”的字样,地面上还有个圆形标志。来到这里的人,一般都会在这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  旁🈶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  对面还有个博物馆。趁着🌞大,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沿线景观图》。</p> <p class="ql-block">  还有《立体地形图》。从上🉑见,独库公路从独山子过来,就是一路向下,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次见到主席的天山题词。我在想,要是当时把“天山”两字改成“经济”,🇨🇳的发展就更不得了啦!</p> <p class="ql-block">  看样子这是主席为新疆修路题的词,用在“217”上很是贴切。</p> <p class="ql-block">  当时艰难筑路时的场面描绘。</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时修建独库公路的时代背景,主要还是为了国防。</p> <p class="ql-block">  为此,还创作了这首筑路歌曲。</p> <p class="ql-block">  这是艰苦的导洞作业模型展示,真像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展不开身哦,其修建难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当年撬石都不易,完全靠人工劳作。</p> <p class="ql-block">  这在对危石进行事先处理。记得红旗渠修建时,也有这种操作。</p> <p class="ql-block">  上不去的地方,只能使用竹梯。</p> <p class="ql-block">  还复原🈶当年的⛺️。</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幅宣传画叫“我是海燕”,画的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一女电话接线员在电杆上接通了电话线的画面。这还出过邮票,让人印象深刻。过去还认为是艺术夸张,🉑看了这张照片后,才真切感觉到,它出自生活,又高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当年住人的雪中“地窝棚”。</p> <p class="ql-block">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建设者的精神乐观豁达。</p> <p class="ql-block">  那时能用上压路机的工程,应该是国家重点工程。</p> <p class="ql-block">  这样艰苦卓绝的工程,当然要加倍守护。</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后来到馆外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馆外的这张地图简明扼要,一看就知道了沿途的主要景点,真是出行的好帮手。</p> <p class="ql-block">  路旁🈶靓丽的宣传牌。</p> <p class="ql-block">  路上骑行的人,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强者👍,这辈子我是赶不上他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