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22px;"> 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在欧洲来说,历史不是很长,它建于1884年,综合了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最初为德意志帝国的议会。1918年11月9日,成为德意志魏玛</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共和国议会大厦。</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德国国会大厦在德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因而被苏联红军视为敌国的象征,占领国会大厦也象征着柏林的彻底沦陷。</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德国国会大厦,原名帝国大厦,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位于柏林在勃兰登堡门以北约200米,步行大概也就是5分钟。在二德统一前。属于西柏林的地盘。</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德国国会大厦始建于1884年,由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Paul Wallot负责设计,耗时十年。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和魏玛共和国时期即是国家议会的会址。</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1933年2月27日22点,国会大厦发生火灾。议会大厅发生爆炸,</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大部分木质建筑被烧毁。称为著名的“国会纵火案”。</b><b style="font-size:22px;">国会纵火案不仅加快了希特勒的独裁步伐,更引发了纳粹政权对政治异见者的迫害与镇压。国会纵火案是纳粹为了夺权而预先策划的阴谋。</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希特勒利用这一事件推动了授权法案的通过,授予他独裁权力,并暂停《魏玛宪法》。成为纳粹统治者迫害政界反对派人士的借口,逮捕了一万多名德国共产党人和不同政见者、他们遭受酷刑,有的被杀害。这场大火成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对德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12年后,纳粹发动的世界大战遭受盟军雷霆般的打击,节节败退。1945年</b><b>4月</b><b style="font-size:22px;">年,苏联元帅朱可夫指挥苏军三个方面军</b><b>250万人、42000门火炮、6000多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开始对柏林</b><b style="font-size:22px;">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终于攻入了法西斯德国的巢穴柏林。而柏林战役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柏林国会大厦。</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会大厦一直被视为德国政治权力的中心,也被反法西斯力量视作纳粹政权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负责防守国会大厦及周边区域的党卫军“安哈尔特”团,国会大厦内约有1500名守军,大厦外围部队总兵力约2000人,装备了大量StG 44突击步枪和128毫米重型高炮,火力强大。</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4月30日凌晨,最后5月1日前攻克</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国会大厦命令下达。苏军发动2万余最精锐部队,配备包括IS-2重型坦克、T-34/85中型坦克、ISU-152重型自行火炮还配有203毫米重型榴弹炮。</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苏军 第150师发起一次次攻击,他们采用人海战术,一次次与德军爆发短兵相接的近战,狂热的党卫军士兵死战不退,甚至连续发动前沿的短促反击,遏制苏军的进攻势头。</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会大厦里的在每一堆瓦砾、每一个过道、每一级台阶、每一根圆柱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威胁。楼外苏军的大炮和坦克都无法展开,在大厦内的双方步兵只能用冲锋枪、手榴弹、手枪、刺刀、工兵铲,乃至牙齿和拳头决出胜负。</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场令人窒息的混战中,有一小队苏军在昏暗的环境中摸索着,寻找通往大厦顶部的通道,根据苏联官方报道,在4月30日22时50分,苏军小分队把红旗插在了国会大厦圆顶,这幅照片已经成为记录二战胜利的经典影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国会大厦战斗的1500名德军无一生还,也无一人投降,而苏军阵亡的人数达1万多。</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 历史也将记住这一天,希特勒在完成口授遗嘱,宣布与情妇布劳恩结婚,然后把子弹射进自己的太阳穴,卫兵在防空洞外空地,焚烧了他们的尸体。</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5月2日,德国城防司令魏德林钻出了地下掩体,用广播呼吁柏林守军投降,并宣告了希特勒已经自杀的事实。新的一天,旭日东升。第三帝国彻底灭亡了,世界历史从此也翻开了新的一页。</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战后,百废待兴,直到1960年,西德单方面对国会大厦进行简单、局部翻修,但大厦圆顶部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被炸掉了,没有恢复。</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 直到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后,才把修复工程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由英国建筑师福斯特之手,化腐朽为神奇,就是用玻璃和钢“恢复”了这座历史建筑的大圆顶,</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1995年英国设计师福斯特设计出了玻璃拱顶,成为了国会大厦的精髓。游人行走在坡道上,犹如流动的音符,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国会大厦前的硕大草坪上,游客拿出自己的相机或手机,拍摄雄伟的大厦。</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在国会大厦穹顶底层大圆圈的四周是各种图片和珍贵的历史资料的展览,通过它们,可以对国会大厦和柏林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更多了解。本篇许多历史老照片就是在这里翻拍的</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h1> <h1><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柏林国会大厦拱顶的大圆孔,可以自动调节建筑内新空气循环。敞口的大筒还收集雨水储藏在地下的蓄水层,把夏天的热能储存在地下,供冬天使用;把冬天的寒气储存在地下,给夏天使用,起到冬暖夏凉节能作用。</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国会大厦的玻璃穹顶内,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朵盛开镶满镜子的玻璃喇叭花,从地面拔地而起直通穹顶,在玻璃穹顶内,有两条螺旋式对称的约1.8米宽、230米长的坡道,沿着坡道可以步行到达47米高的瞭望平台。最神奇的是语音讲解器,它会随着脚步的移动,自动讲解你眼前看到的景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国会大厦巨大的倒圆锥形结构,表面镶嵌着360块活动镜面,主要功能是把阳光折射进议会大厅,从而降低照明能源消耗。为下方的议会大厅提供了自然光源。穹顶使用的具有抗紫外线与隔热效果的复层玻璃避免了阳光的直射所造成的光污染。</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玻璃圆顶的内侧安装了可移动的百叶窗式的遮光铝网,由电脑按照太阳的运动自动调控位置。议会大厅遮阳和通风系统的动力来源于设置于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柏林国会大厦是一个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穹顶直径40米,高23.5米。</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在屋顶的大平台远眺柏林市区的景象,由于柏林的高层建筑极少,空气清晰,能见度高,有一种“极目楚天舒”的感觉。</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玻璃穹顶直径40米,高23.5米,穹顶最高处地面高度足有47.5米,拱顶以钢为骨架,以玻璃为幕墙。</b></h1> <h1><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议会大厦相隔不远有一栋华丽的现代派H型建建筑,它是联邦德国总理府,2001年启用至今,前任德国总理施罗德、默克尔加上现任总理舒尔茨都在此办公。</b></h1> <h1><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去过柏林的人一定不会对DB感到陌生,柏林中央火车站是德国的重要铁路枢纽站,也是欧洲最大最现代的火车站之一。国会大厦远眺柏林中央火车站。</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高处眺望菩提树下大街上</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勃兰登堡门,当年苏军就是从这里攻进柏林的,1989年,当柏林墙倒下以后,西德总理就是以通过过勃兰登堡门方式,向世界宣布,东、西德的统一。</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一条伟大的河流,正如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塞纳河之于巴黎,黄浦江于上海,施普雷河是柏林不可或缺的河流。施普雷河像一条碧绿的丝带在柏林市区缓缓流过,陪伴着柏林一同成长,注视着国会大厦涅槃重生。</b></h1> <h1><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从国会大厦眺望远处的蒂尔加藤公园,满眼是无尽的绿色,无边的风情在眼前尽情呈现。蒂尔加藤公园是柏林的“绿肺”,</b><b>其延绵的绿意从勃兰登门一路向西,直至夏洛藤堡的动物园火车站。</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蒂尔加藤公园占地167公顷,仅次于纽约的中央公园341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布满了高大茂密的树林、整洁的小径、浓密的小树林、胡泊和草地,非常适合慢跑、野炊、露营、闲逛。</b></h1> <h1><br></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大约有 100万游客前往柏林德国国会大厦访问,探索其建筑,追溯其历史。而柏林一些其他著名景点,似乎也总与历史、战争脱不了干系,从柏林墙、犹太博物馆,到查理检查站……柏林这座城,承载了德意志这个民族的太多历史记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