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甘青,之崆峒揽胜

黎明之前

<p class="ql-block">昵 称:黎明之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976157</p><p class="ql-block">器 材:华为Mate40 Pro、小米 12S Ultra</p><p class="ql-block">离开兰州的水墨丹霞我们一路向东,在一个服务区休息的时候偶然发现,前面我们将经过平凉市,这里不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崆峒山的所在地吗?所以我们决定在此宿营,好去崆峒山一观。</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完全是计划外的即兴之旅,或许是金庸小说看多了,一看到“崆峒”二字就想起金老先生笔下的崆峒派和他们成名之技“七伤拳”,也让这座山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人恨不能立即踏入它的山门。</p><p class="ql-block">崆峒山是位于中国甘肃省平凉市的山脉,也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故而拥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的美称。它的海拔高度为2123.5米,垂直高度为667.5米,总体面积约为8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崆峒山景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湿润,景区内还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崆峒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多位帝王曾亲临崆峒山,或寻仙问道,或举行封禅仪式。其人文景观一直处于不断修建中,自秦汉起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山上有名胜景观被称为“崆峒十二景”。通过近些年的修缮,崆峒山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包括朝天门、上天梯、皇城、中台、雷声峰等。</p> <p class="ql-block">游览崆峒山我们还是选择乘坐景区的方式上山,景区的摆渡车有到山顶的香山寺和半山腰的中台风景两种,价格分别是每人48元和32元,我们选择到最高处的香山寺的摆渡车,由山顶向下游览会省些力气。</p><p class="ql-block">崆峒山的游客中心在崆峒古镇,离景区的最高点香山寺有几十公里,汽车要开四十分钟左右,前面是普通公路,进山后弯道非常多,虽然左弯右拐但人并没有晕车的感觉,一路上绿色植被茂密,给人一种绿水青山、郁郁葱葱的美感。</p><p class="ql-block">香山寺也称香山观,宋元后几度兴废,至1940年道士李成顺募资重建观音殿等,1958年毁废,直到1982年再次重建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这里的香山寺虽称“寺”却由道士主持,这也是崆峒山特有的宗教现象。</p> <p class="ql-block">香山寺看起来香火并不旺盛,寺庙的建筑有些破百。大殿前面的空地也开成了菜园子。</p><p class="ql-block">香山寺山门前广场上的石碑看起来很新,碑文的语气也比较现代,估计刻好时间不会很久。</p> <p class="ql-block">从香山寺向外望去,青山连绵不绝一直到天际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里边的一块石碑标记出这里的海拔高度2123.5米。</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塔式建筑里面是崆峒山博物馆说是九点开门,我们等到九点过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前来,只能抱憾而去,看来这里的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啊!</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石碑看起来都是近几十年才建起来的,历史感不强。</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也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在外面看看就向皇城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从香山寺通往皇城的大部分都是林荫路,虽然总体上向下行,但还是要上岭下坡,比较耗费体力。</p> <p class="ql-block">路边经常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风景,怪不得这里是道教名山,风光确实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有着奇特的地质特征,在我们站的地点旁边有对这片山体的介绍“岩层破裂面两侧岩层沿破裂面没有发生相对移动的断裂称为节理,所谓垂直节理就是节理面是垂直的”。</p><p class="ql-block">崆峒山属于白垩系砾岩中垂直节理十分发育,节理往往把岩体切割成直立的陡壁和石柱。五指峰柱廊是典型的受垂直节理作用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个牌子,它是这样介绍这里的地貌特征的,“崆峒山是祁连山﹣吕梁山山字型构造的脊柱,贺兰山﹣六盘山褶带的南延部分,华北地台的西南边缘。崆峒山是古城一崆峒山﹣宋庄复向斜的一部分,它东侧是店洼﹣太统山﹣大台子复背斜,西侧是小黄茆山﹣三关口﹣沙南复背斜”。</p><p class="ql-block">崆峒山让人感觉舒服的地方是这里有很对我们见到的这种介绍牌,虽然对其中的地质信息不一定全部都能正确理解,但景区对游客的细心关爱还是深深留在心里,不由得对景区的服务加分。</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著名的皇城,这里有崆峒山顶最大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皇城也称太和宫,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时在绝顶创建太和宫,元代改奉释迦摩尼称崇佛阁。明代嘉靖年间再次扩建成为崆峒山道教最主要的建筑群。皇城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殿上建殿、殿内有殿、殿后藏殿,仿造中国宫廷建筑建造去,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峻极于天”的牌坊之后的左右两侧为钟鼓楼,皇城的殿门上方有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慧宗皇帝亲笔题写的“敕赐崆峒”四个大字。皇城共有八间大殿,入口为灵官殿,殿上为太白殿、献殿,它们的后面是真武殿,再后面有老君楼、药王殿玉皇殿和天师殿,1982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定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这里的建筑还是非常雄伟壮观的,建筑布局也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虽然看起来有些残破,却能看出它还是有些年代感的,不是近代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有很多建筑都是建在陡峭的悬崖之上的,是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和天上的“仙人”进行沟通呢?</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林木茂盛,从林木的缝隙中望去,远处的建筑只能看见一些屋顶。</p> <p class="ql-block">这条曲折的步道现在已经封闭,游人不能再在这里行走。</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皇城到中台的必经之路上天梯,立陡的石头台阶沿山势而上。向上,步步登高,好多人手脚并用依然气喘吁吁,不时得停下来歇歇脚。</p> <p class="ql-block">向下,也要用手紧紧扶助旁边的栏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p> <p class="ql-block">下到上天梯的尽头,心里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可以在此小息片刻,平复紧张的心跳,欣赏周围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从上天梯的底下向上看,绿树掩映中房屋仿佛建在天上,以前修炼的道士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到达中台了,这里又是一个游客的集散地。也有不少休息及购物服务,我们在这里休整并补充能量,下山之路我们还是选择坐摆渡车,以便节省体力和时间。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在吃晚饭旁边的老两口步行下山花了四个多小时的时间,人还疲惫的步行。我们回到酒店休息一下还能有时间去平凉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不少古迹,像这些古塔,还有不少古建。</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盘山路弯多路窄,好在摆渡车司机技术娴熟,有熟悉路况知道在哪里提前避让,让我们能够平安下山。</p> <p class="ql-block">出了山门到达公路就是一片坦途,我们很快就回到游客中心,取车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离开平凉我们的甘青之旅也就结束了,剩下就是回家之路,期待下次旅行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