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踏上鹤庆县的历史长河,去探寻它那波澜壮阔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鹤庆,曾经称为谋统部、谋统郡、谋统府的地方,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p><p class="ql-block"> 谋统”一词最早出现在南诏时期,那时的鹤庆称为谋统部。这一时期,鹤庆区域是南诏政权统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逐渐繁荣,贸易往来频繁。当地百姓勤劳耕作,使得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时间推移到唐文宗太和年间,鹤庆地区改称为谋统郡。政治格局的变化促使当地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化,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共同创造出多元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大理国时期,鹤庆地区又升为谋统府。这一时期,佛教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众多的寺庙、佛塔拔地而起,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繁荣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汉代以前,鹤庆属于昆明、嶲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川西南、云南西北部设沈黎郡、越嶲郡等,鹤庆县北部属越巂郡遂久县(丽江)。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滇王降汉,云南境内设益州郡,鹤庆县南部属益州郡叶榆县(大理喜洲)。</p><p class="ql-block"> 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 70 年),鹤庆县南部改属永昌郡叶榆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 年),诸葛亮率军南征,鹤庆又有了新的归属。</p><p class="ql-block">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 年),鹤庆县的归属再次变化。南北朝时,它依旧在不断变换所属。</p><p class="ql-block"> 隋代,开皇五年(585 年),在云南置昆州,但隋代在云南的统治较短。</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于弄栋川设姚州都督府,鹤庆县南部属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和往州(落漏河流域),鹤庆县北部属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野共州(漾弓江流域)。672年,因“永昌蛮”侵犯姚州,旋即废止。685年,唐再置姚州,鹤庆县建制同前,其后南诏逐渐崛起,并逐步统一了洱海地区。</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皮罗阁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南诏迁都羊苴咩城(大理),“于漾弓(鹤庆)置谋统部”。南诏时期云南概称有三十七部,鹤庆县称为谋统部,为极西极北的一部。</p><p class="ql-block">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鹤庆县改称为谋统郡,先属南诏铁桥节度,后期并称为剑川节度。谋统郡下辖敛寻城(维西)、铁桥西城(维西塔城关)、铁桥东城(丽江良美)。唐代云南地方政权南诏时期,鹤庆县在地理范围内不再分属两郡两地。</p><p class="ql-block"> 南诏国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云南地方政权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鹤庆仍称为谋统郡,仍管辖敛寻城、铁桥西城和铁桥东城。</p><p class="ql-block">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国建立。大理国改谋统郡为谋统府,为八府之一,谋统府下辖今鹤庆、剑川、兰坪、福贡、泸水北部、永胜、华坪、维西等地。</p><p class="ql-block"> 1094年,大理国权臣高升泰建立大中国政权,封其子高泰慧为谋统府演习(类同知府),两年后高升泰还政于段氏。这期间,永胜、华坪、四川盐源、盐边等地的鄯巨郡,由高泰慧长子管理,次子袭父职仍为谋统府演习。</p><p class="ql-block"> 元宪宗三年(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冬月,忽必烈率蒙古军到鹤庆,在鹤庆县置鹤州。宪宗七年(1257年),设立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属于云南19个万户磨擦之一的大理上万户府。</p><p class="ql-block">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置鹤庆路,设总管,鹤庆县为云南行省建立前首先设路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至元十一年(1274年),又改置鹤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为燕王封地,成为封建领地,隶属云南诸路中书行省。</p><p class="ql-block">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升鹤州为鹤庆府,设军民总管。隶属于云南诸路中书行省。</p><p class="ql-block"> 元代,鹤庆路主要辖有剑川县。在明代的一些地方志中,鹤庆县在元代还设立过副州、木桉州,但设置时间及其四至均不详。</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王朝在鹤庆县置鹤庆府,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鹤庆府辖剑川、顺州(永胜西部)、蒗蕖(宁蒗南部)、永宁(宁蒗南部)、北胜(永胜东部、华坪)、兰州(剑川马登、兰坪)六州。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北胜、永宁、蒗蕖三州改隶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后兰州又划归丽江军民府管辖。</p><p class="ql-block"> 明代,鹤庆军民府主要辖有剑川、顺州。《明史》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鹤庆卫。”</p><p class="ql-block"> 洪武三十年(1397年)十一月,鹤庆府升为鹤庆军民府。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鹤庆军民府由土官统治改为流官统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代,鹤庆仍为军民府,属云南省迤西道,仍辖有剑川、顺州。</p><p class="ql-block"> 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年),改鹤庆明代分守金沧道衙署为大鹤丽永镇,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改为鹤丽镇直至清代结束。</p><p class="ql-block"> 康熙八年(1669年),顺州全境并入鹤庆军民府。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顺州划归永北直隶厅。</p><p class="ql-block">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丽江木氏土知府原管辖的中甸厅、维西厅划归鹤庆军民府跨丽江军民府管辖。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甸(今香格里拉)、维西划还丽江军民府管辖。</p><p class="ql-block">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降鹤庆军民府为鹤庆州,与所属剑川州一并划归丽江军民府。</p><p class="ql-block"> 总之,鹤庆县的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的长篇故事,充满了无数的转折和变化。从汉代以前到清代,它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前行,见证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和政权的更替。</p><p class="ql-block"> 鹤庆县从汉代以前到清代漫长历史中的行政区划变化,展现了其丰富复杂的历史进程,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