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6日至7月7日,我们夫妇在日本探亲旅行,度过了快乐、充实的72天。</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日本。因姐姐与外甥女一家已经定居日本横滨多年,经他们的盛情邀请,我们顺利取得了90天的探亲签证,这就使我们在日本的游历有了比较宽松的时间和食宿不愁的优越条件。</p><p class="ql-block">这期间,我们在亲属们的精心策划、指导下,以姐姐家为大本营,手持联络图(谷歌地图),带着随身翻译(翻译软件),以西瓜卡、微信为主要支付手段,以电车、新干线为主要交通工具,先后自助游览了横滨、东京、京都和奈良几个城市的风景名胜和老街小巷,体验其风土人情和老百姓的生活。收获不小,自信心也大增,感觉我们虽然老矣,但体力脑力尚可,估计还可以再蹦跶几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6日10:55,我们夫妻二人在北京大兴机场乘坐东航的MU789航班飞往东京羽田机场。</p> <p class="ql-block">约3个小时就飞临东京上空。中日两国的距离真的很近,用“一衣带水的邻邦”来形容确实很贴切。</p> <p class="ql-block">飞机下方就是东京羽田机场。(图源网络)</p><p class="ql-block">羽田机场是一座离岸式人工岛机场,第一次见到“漂浮”在大海中的机场,感到很新奇。</p> <p class="ql-block">东京时间15:10抵达羽田机场(此时的北京时间应该是14:10分)。</p> <p class="ql-block">到日本的外国人真多,办理入境手续的地方排起了长蛇阵。好不容易办理完入境手续,取到行李已经16:30,在机场出口见到等候多时的外甥女夫妇。在异国他乡见到亲人分外亲切,陌生感、紧张感顿时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姐姐家所住的横滨市磯子区离羽田机场很近,只有半小时车程。</p><p class="ql-block">这是横滨的中心区域图,东京羽田机场和横滨的热门景点都有标注。我们的住处在红色箭头处。</p> <p class="ql-block"> ▲横滨港。(源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左侧的高楼是横滨的地标大厦,现在是日本第二高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前对横滨知之甚少,出发前做功课方知横滨</span>是仅次于东京、大阪的日本第三大城市,神奈川县的首府,人口370万,距离东京的直线距离仅有30公里,是东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日本重要的工业基地。1859年,日本向国外开放贸易门户,横滨港是最早的对外开放港口之一,如今也是日本最大的海港,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玄关”。</p> 亲人欢聚 <p class="ql-block">终于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各位亲人。外甥女和女婿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和美酒为我们接风洗尘,亲人们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姐姐和她的亲家母李姐今年都78岁了,儿孙绕膝、家庭和睦、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把她俩滋养的神采奕奕,老态全无!外甥女和女婿正值中年,更是英姿勃勃,潇洒漂亮。</p><p class="ql-block">特别令我们欣喜的是甥外孙小壮壮六年未见,已经从一个两岁孩童变成一个多才多艺的英俊少年了。唉!时间老人对谁都是公平的,六年过去了,我们也都变成年逾七旬的白发老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小壮壮用电钢琴演奏《阿拉丁神灯》的演出剧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姐姐住在离外甥女家不远的一套两居室里,装修简约实用,设施齐全,应有尽有,十分舒适。在异国他乡有个温暖的家,真的是太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周六,外甥女和女婿在日本料理店设宴,隆重欢迎我们和从美国来日本公出的侄子乐乐,来自三个国家的亲人在横滨相聚,开心无比!</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享用正宗的日本料理,堪称“色、香、味、器”的完美结合,好似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都有些不忍下箸了。</p> 小区见闻 <p class="ql-block">姐姐家住的是一个公寓式小区,位于数十米高的山上,山下原来是大海,如今的陆地都是人工填海而来,不过已经是百年前的工程了。虽然住在山上,但出行毫无问题,有电梯可以载人上下山。</p> <p class="ql-block">从山下的一个门进入这个隧道,走上二、三十米就有四部直梯通往山上。</p><p class="ql-block">隧道里并不感到压抑,反而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赶脚!</p> <p class="ql-block">电梯飞快的把我们带到山上,这就是小区的大门洞。</p><p class="ql-block">山上的视野极好,在小区的大门口可以俯瞰到山下塔吊林立的货运码头和蔚蓝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在小区后身拍摄的山下风光。远处最高的建筑就是横滨地标大厦。</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区的居民多数是日本人,由于是开发不久的小区,年轻白领居多,未成年人也比较多,但除了偶尔听到几声婴儿的啼哭以外,楼道里十分安静,如入无人之境。</p> <p class="ql-block">▲清晨去附近小学上学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姐姐说,日本的男孩女孩不管年龄多小,上学都没有家人护送。但小区的小学生家长们有个自发行动,每天早上轮流去小区公园里组织孩子们集合,一起出发。</p><p class="ql-block">凡是书包上有黄布的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样路人见到了都能特别予以关照,车辆也能更加注意避让。这真是个简单易行又很聪明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这座黄墙红瓦的欧式别墅位于小区中央的山坡上,十分耀眼醒目,是小区里最美丽的景观。这是一座历史保护建筑,据说过去是一位亲王的别墅。疫情前这里曾经开过西餐厅,但疫情后就关闭了,至今未做它用。</p> <p class="ql-block">▲小区的绿地。</p><p class="ql-block">小区配套设施齐全,超市、药妆店、洗衣店、社区医院、图书室、公园等应有尽有,日常生活需要在山上都可以解决。</p> <p class="ql-block">▲小区公园</p> <p class="ql-block">▲儿童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小区四季鲜花盛开。此时樱花已落,小区里到处可见怒放的杜鹃花,煞是美丽!</p> <p class="ql-block">杜鹃花过后,五彩缤纷的绣球花又开满庭院,十分喜庆。</p> <p class="ql-block">过几天就是5月5号了,这一天是日本的男孩节。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快乐,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形状像鲤鱼的彩带,然后把这些彩带串在竹竿上,挂在屋顶上。这是因为日本人希望家中的男孩都像鲤鱼那样跳龙门,有远大的前程。因此这一天又称为“鲤鱼日”。</p> <p class="ql-block">小区大门的上方也早早悬挂起许多鲤鱼旗,这些多姿多彩的鲤鱼旗在蓝天下随风飞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儿童游乐场也插上了许多鲤鱼旗。瞧!小壮壮正在旗下向我们挥手。</p> <p class="ql-block">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小区入口的大厅里也摆上了做工精美的传统武士玩偶。</p> <p class="ql-block">物业公司的员工年龄都不小了,有几位感觉已有六七十岁。但都特别敬业,工作一丝不苟,而且彬彬有礼。就说在每天在大门口值班的保安吧!对每一个进出的居民他都要笑容满面的鞠躬并问好!天知道他每天要鞠躬问好多少次?我都不禁替他累得慌!</p> <p class="ql-block">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公寓的每层公共走廊绝不过分。我们这层楼,几乎每天早上都能看见一位白发男性保洁员戴着硅胶护膝,跪在地上仔细的擦拭着护栏,另外还定期用水管冲洗地面。走廊地面外侧有一条下水槽,污水和雨水都会自动进入下水槽流走,避免了积水。</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还在姐姐家和公寓里发现了不少新鲜事儿!</p> <p class="ql-block">▲家中的对讲机兼地震警报器。</p><p class="ql-block">虽然日本地震较多,但姐姐对此并不太在意,她说小区里的楼房可以抵御八级地震,另外楼房都用轻体建材建造(我也注意到厨房卫生间的墙壁也都未贴瓷砖,全是耐潮湿的墙纸),所以地震基本不会造成房屋坍塌的情况,真正可怕的是海啸,但由于这个小区位于山上,离海较远,所以危险性也不大。而且日本居民家中都装有地震报警器,在地震发生前十秒钟,会自动报警,手机也会报警,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p><p class="ql-block">刚到日本不久的一天早晨,我们还未起床,突然客厅里的警报器铃声大作,并伴有人声警告,我俩吓了一跳,赶紧起床,姐姐说不用紧张,没事。没想到之后连轻微的晃动都没感受到,整个虚惊一场!又过了几天,我正坐在餐桌旁看手机,突然感觉桌子轻微的摇晃了两下,但警报器并未响,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也没当回事,该干啥干啥。看来地震预报的准确性,目前还是世界难题,只能在建筑物的坚不可摧上多下功夫了!</p> <p class="ql-block">▲阳台地面的疏散梯设备</p><p class="ql-block">日本公寓的阳台被认为是公共空间,而不是私人区域。因为它们可以在灾难和紧急情况下用作逃生路线。</p><p class="ql-block">各家的阳台上,都有两种逃生装置:疏散梯和塑料隔墙。</p><p class="ql-block">疏散梯平时是折叠的,外形就像一个井盖一样,并不影响阳台的正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阳台顶部的疏散梯底盖。</p> <p class="ql-block">▲打开后的疏散梯(源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当遇到火灾等无法通过正常方式下楼的紧急情况,打开疏散梯顶盖,底盖就会自动打开,顺着折叠梯就能爬到楼下邻居的阳台,依次类推就可直至地面。</p><p class="ql-block">消防局也会定期派人来检查,以确保正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一踹就破的塑料隔墙。</p><p class="ql-block">各家阳台的交界处只有这样薄薄的一张塑料隔墙板。</p><p class="ql-block">塑料隔墙上的文字标明:在紧急情况可以用力踹破逃往邻居家。</p><p class="ql-block">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所以民众的防范意识很强,日本住宅阳台上的这两个逃生设施非常人性化,设计也十分巧妙,值得学习借鉴。</p> <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房屋开发商是把阳台作为公共空间白送给住户的,正因如此他们才能统一建造逃生设施。</p><p class="ql-block">我曾奇怪姐姐家的大阳台怎么除了晾晒衣物,只放了几盆花,空空荡荡的。问后方知因为是公共设施,住户只能简单地在阳台上种种花草,晒晒衣服。而像加装防盗窗、建造隔墙、堆放杂物等行为都是明令禁止的!如果有谁敢阻碍了避难通道正常使用的话,搞不好还会因此吃上官司。</p> <p class="ql-block">▲电梯间里的两套控制按键。</p><p class="ql-block">发现小区每部电梯的控制按键都有两套。一套在电梯门旁,另一套在侧面的中下方,并装有扶手,以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使用。其实小区里坐轮椅的人并不多,后来在外出中看到的电梯都有两套控制按键,才明白这是日本电梯的标配。日本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详尽的垃圾分类表</p><p class="ql-block">这是张贴在垃圾间大门上的,各家各户也都发有这些规定。</p> <p class="ql-block">▲用翻译软件翻译后的截图。</p><p class="ql-block">日本的周一到周日分别用月、火、水、木、金、土、日表示。</p><p class="ql-block">不同种类的垃圾只有特定日期才有垃圾车来收集,所以也必须按特定的时间和种类去送垃圾。</p><p class="ql-block">如果忘记了,就很麻烦,只能把垃圾先存起来,等到规定的那天再送去。</p><p class="ql-block">此外,有些易滋生细菌的废弃器物还必须事先冲洗晾干才能投放,如超市装食品的一次性塑料盒、饮料盒等。对牛奶盒则要求更严苛,必须剪成方片状冲洗晾干。后来发现每个牛奶盒上都有用后的拆剪图示。</p> <p class="ql-block">这些规定看得我眼花缭乱,但听外甥女说,东京的垃圾分类比横滨还要严格。</p><p class="ql-block">由衷佩服姐姐的记忆力和认真态度。她对哪一天该扔什么垃圾了如指掌;对每一个用完的牛奶盒都仔仔细细的剪成正方形,洗净晾干后摞在一起,届时再去投放。而我在住了两个多月直到临走也是糊里糊涂,基本帮不上忙。我对姐姐严格执行垃圾分类规定不走样的表现深表敬意,但对小区里的居民是否都能如此认真执行这些近于严苛的规定则严重怀疑。一天两天也许行,常年坚持太难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p><p class="ql-block">这种怀疑在姐姐带我参观了一楼的垃圾间后消除殆尽。</p> <p class="ql-block">▲毫无异味的垃圾投放间。</p><p class="ql-block">小区每栋楼的一楼都有这样一个垃圾间。虽然设备很简单,只有盛放各类垃圾的容器和一些保洁用品,但令我惊异的有两点:一是没有一点异味!!!二是里面并无监管人员,怎么投放全凭自觉。</p><p class="ql-block">姐姐还特意让我看了盛放牛奶盒子的筐,里面真的只有一摞摞干干爽爽的纸壳。(可见视频)</p><p class="ql-block">此时我才明白了各类垃圾的定时投放、运输及对废弃食品包装盒的特殊处理是多么必要!</p><p class="ql-block">听说这个小区建成已经11年了,设在一楼大厅和电梯附近的垃圾间恐怕稍有异味也会令人不快,然而至今能够相安无事,不能不令我震惊,并对日本垃圾分类制度的科学完善和小区全体居民的自律深表叹服。</p> <p class="ql-block">▲垃圾间内部所见(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乘坐电梯也有约定俗成的礼仪。</p><p class="ql-block">在姐姐的指点下,才明白等候电梯时要站在电梯门的一侧,不能堵在门口。进入电梯后离电梯门最近的人将被默认有操作电梯的义务,待大家全部上电梯后立刻按关门按钮,到达楼层之后要一直按着开门按钮直到没有人下为止。而每个先下去的人都会向按开门按钮的人鞠躬致谢。我们感觉这个礼仪还是很合理的,“有样学样”,不久,我们也熟练掌握了这套礼仪,并学会了几句蹩脚的致谢日语。</p> <p class="ql-block">▲尽职尽责的“铲屎官”</p><p class="ql-block">关于日本街上没有垃圾箱仍十分干净的事儿早有耳闻,小区里也同样如此。尽管孩子们很多,遛狗的也不少,但路上不仅没有一点果皮、纸屑,连狗屎也从未见过。后来发现凡是遛狗的人都是一手牵狗,一手拿着把小铲子和水瓶,小狗拉了💩,主人都当即铲到草地上,并用土埋上,就连小狗的尿,主人也会用水瓶里的水冲散(见小视频)。记得在巴黎的街道上都常见狗屎,日本人的公共意识之强确实值得称赞。</p> <p class="ql-block">▲提供介护服务的专车接老人去参加沙龙活动。</p><p class="ql-block">听姐姐说,女儿女婿给她和亲家母都办了介护保险。介护保险制度旨在帮助65岁以上的老人在患病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时提供经济支持和护理服务,上门为老人洗浴就是其中的一项服务。</p><p class="ql-block">介护保险可用于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但不含设施的住宿费、伙食费、日常生活费等。支付额度内的费用由个人支付10%,公费和保险金支付剩余的90%。</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小区里几次看见有介护服务的专车在接送老人。姐姐说这是介护机构组织65岁以上的老人去参加沙龙活动,并提供午餐,餐后再用车送到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于介护服务的规定很繁杂。在网上找到的这张图片介绍简明扼要。我理解介护服务的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种是重点介护预防。即丧失自理能力,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或残疾人。第二种是一般介护预防,即65岁以上的老人。</p><p class="ql-block">日本是最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在应对老龄社会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介护保险制度从2000年就开始实行了。听说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学习借鉴各国关于养老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搞了一些改革试点,希望我们能够有福气等到改革成功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