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行者:</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感谢校领导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位老教师,老到我的教龄和在座各位年轻人的年龄相仿;我也是个新手,在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引领下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有困惑。新也好,老也罢,我们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需要找准位置,不断自我更新。所以,我今天交流的主题是“准确‘定位’ 自我‘迭代’”。</p><p class="ql-block"> 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入职已久的同龄人,还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人。从我们真正接触教育工作开始,似乎就明白:这份工作内容平淡,形式单一,从起点可以忘得见终点;这份工作十分繁杂,让你很难厘清一条体现自我价值的明晰思路。这很正常,因为教育过程中我们遇见的是千差万别的发展中的个体,个体与个体的共生中又会产生一系列千变万化的问题。加之教育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无力,甚至是负面影响,导致我们囿于教育困境中,倍感疲惫焦虑、迷茫困顿。那么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体验工作幸福感。通俗一点说,当有一天你转身离开,再回首,自己的生命中要留下一段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定位</p><p class="ql-block"> 一、教师是教育思想的引领者</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科学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在孩子成人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重要责任——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引领人生。二者的关系我是这样处理的,育人在前,教书在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孩子的学习途径开始多元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占有者,但是教师的育人价值却永远不可替代。这一点在网课期间大家可能有所体验。怎样站在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的角度,实现育人。我的理念就是站在培养人的角度看分数。这样教师就会用真实的目光与每一个孩子平等对话。即使遇到让我们头疼、棘手的孩子,当我们越过分数的标准去衡量他。你就会减少焦虑烦躁,也会减少不当言行的发生几率,降低我们工作风险。那是不是这样的孩子真的不看成绩,不然,只要我们把心态放平和,在充分肯定孩子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孩子自我认知的觉醒,我想他的分数定然会在能力所及的范畴内最大化。即使不最大化,至少不会成为班级的“破坏者”。反之,我们更要透过分数看人,从根本把握孩子分数低的背后因素,如思想认识低、心理排斥、学习困难等。当我们多方面、全方位评价一个孩子,就会让不同发展层次的孩子都能自信乐观、积极自主的去实现个人成长。一言概之:让德育与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孩子全面立体发展。</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小贴士</p><p class="ql-block"> 教孩子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家长和孩子认识学习的真正目的:学习不是为了房子、车子和票子,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选择空间,为了让自己成为更有尊严、更有价值的人;学习是为了真正实现人生的快乐与自由。</p><p class="ql-block">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先行,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做好班集体的思想引领,从学习习惯、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多方面正确评价学生,允许差异存在,同时可采用分层训练、动态评价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对学习充满信心。其次,帮助家长提升思想认知,约束自己言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人生导向。最后,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师长,虚心受教,不断反思,修整自我。</p><p class="ql-block"> 最终向孩子传递出正确的评价导向:学习成绩可以有不同,但不影响你在班级群体中的位置;学习中遇到困难正常,但不可以懒惰怠慢、自我放弃。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思想支撑,这不仅仅在帮孩子提高分数,更是为孩子成年后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好生活的能力打下一生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二、教师是自主能力的培养者</p><p class="ql-block"> 在普遍意义的认同里,觉得教育工作应该是事无巨细,时时督促,步步紧跟,完全掌控的状态。这样做才叫负责任,而在我的理念则不然。孩子是要长大的人,发展中的人,我可以参与其成长过程,却没有剥夺成长方式的权利。我的教育目的是引领他成为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有自主思考方式,有主动参与意识,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所以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我不帮忙;孩子能独立思考的题,我不讲;孩子能自己解决的事,我不参与;孩子能主动去做的选择,我不替代。时间久了,孩子少了依赖,多了自主与自律,此时的强者才可以无畏无惧的面对未来高强度的学业挑战。我个人给自主学习广义化,自主能力应该是以生存发展为目的个性化的能力培养,绝不局限于学习文化知识。最基本需求应该是实现自我生存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自觉学习发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里特殊说明,孩子的自主不是放任,需要有规划,有步骤,有引导的渐进式培养。</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小贴士</p><p class="ql-block"> 以交往能力培养为例:</p><p class="ql-block"> 1.正确理解交往矛盾。随着孩子生理心理成熟,交往需求增强。孩子在同伴那里得到的思想交流属于无缝衔接,跟父母老师的则属于“不平等”交往。所以他们渴望有机会和同伴说话。受学校空间的限制,只能选择课堂窃窃私语,课下去厕所路上搭伴耳语,甚至在厕所里聊天。</p><p class="ql-block"> 2.给孩子一定的活动空间,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友观和交友方式。特别是要在现实的交往实例中渗透引导,切记空对空。(给活动时间 王涵睿例子 厕所聊天不当 有事跟老师或班长说明然后到同学那里去交流)</p><p class="ql-block"> 3.引导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交往。给家长科学定义校园欺凌,消除顾虑。给家长解释什么是校园欺凌。这样化解他们对这一词语的过度解读,消除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告诉他们不要把这种不安全感传递给孩子,容易该孩子带来的不良反应。</p><p class="ql-block"> 4.发现问题,积极处理。首先,给孩子留有自我解决问题的空间。其次,不适合孩子间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冷静分析,及时沟通,公正对待。争取双方家长的理解,保证态度端正且平和地处理矛盾冲突。当然特例总是有的,但我们不能避重就轻,姑媳问题,一定要积极解决,尽量让问题解决在萌芽中。</p><p class="ql-block"> 5.教给孩子正确的相处之道。真诚友善、心胸开阔、言行得体、玩乐有度。</p><p class="ql-block"> 三、教师是情思良善的培植者</p><p class="ql-block"> 教孩子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是为师之德。孩子的世界纯净美好,我们就要学会在他们的心田里撒播情感的种子。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力争准确把握和捕捉课堂内外的人文要素,让孩子结合自己经历和读书积累,体会什么真,善,美;什么是个人利益,集体荣誉,家国情怀。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的思想认知提高了,情感被唤醒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丰盈起来。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它需要我们在这个越来越功利虚假、浮夸媚俗的社会思潮中保有内心的纯净,用一份赤诚与孩子们的真纯对接。那时,我们教育出的不是插在花瓶里的花,我们看到的将是漫山遍野的律动,他们在风中自由漫生,拥有着参差百态的幸福。这就是以情化人。</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小贴士</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教师教育力弱化问题:</p><p class="ql-block"> 分析原因:第一,原有家庭成长环境与学校群体生活环境的差异。我们孩子成长环境以自我为主,规则意识、群体意识淡薄,导致家校评价标准不统一,孩子不能完全按照老师要求来做。第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老师的理念相背。即,老师和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孩子在老师这里得到的有效教育力就小。第三,孩子或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或方法产生误解,教师的教育力为负数。</p><p class="ql-block"> 解决办法,转变观念,调整教育策略。有严格要求、规范教育,更有真诚理解、情感润化;有集体影响、群体约束,更要因人而异、个案处理。</p><p class="ql-block"> 四、教师是勤勉学习的示范者</p><p class="ql-block"> 师学在前,生遂效之。我追求优质备课,才有资格要求学生用心听课;我专注倾听孩子的声音,才可能引导孩子学会听课;我们挤时间在班内读书 ,孩子们自然学会了分享图书乐趣。我们乐于交流分享写作的快乐,孩子们自然也乐在其中。这样变要求为行动,化说教为浸润。那些说不通,讲不明,纠不完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好多人生哲理在日常影响中默化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教育到底是什么?它是无声的给予。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并不时尚的一句教育名言,恰恰道出教育真谛。一个品行高尚、学识丰厚、真诚公正、勤勉美善的老师,必然得到家长的尊重,孩子们的仰慕,所有的工作问题自然风轻云淡。教育需要每一位教育人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实现自我“迭代”,这样才能让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我们遇见更多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