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茗武汉博物馆游记

亮依旧布衣

<p class="ql-block">武汉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建筑为对称型组合式结构,外立面层层叠起,花岗岩贴壁自然粗犷,金字塔型三角玻璃顶与馆内大厅网架玻璃穹顶交相辉映,突出了博物馆庄重与现代的建筑特色。馆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增添了古朴色彩。</p> <p class="ql-block"> 【漫步展厅】</p><p class="ql-block">武汉博物馆馆舍面积17834平方米,陈展面积6000平方米,藏品6万余件。常年举办“武汉古代历史陈列”“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及“历代文物珍藏”“古代陶瓷艺术”“明清书画艺术”三个专题展览。步入展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让人领略悠远丰厚的中国古代文明,感受八方交融的江汉区域文化,追寻江城的起源,触摸武汉历史进程的沧桑脉搏。</p> <p class="ql-block">“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通过“江汉潮起”“华中都会”“浴火重生”三个部分,全景展示1838年林则徐武汉禁烟到1950年人民政权建立的城市演进轨迹,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武汉近现代历史空间氛围。展览于200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6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荣获“武汉城市圈陈列展览精品奖”。</p> <p class="ql-block">“历代文物珍藏”汇集馆藏青铜器、玉器、竹木牙雕、砚台、印章、鼻烟壶及珐琅等艺术精品200余件,全方位展示了馆藏的不同时期、多个门类的文物精品。</p> <p class="ql-block">“古代陶瓷艺术”通过馆藏陶瓷精品100余件,系统展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别的陶瓷器的制作工艺,反映其别致的器物造型和独具一格的釉色胎技术。2020年,武汉博物馆启动陶瓷展厅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全新的“暗香浮动——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特展”。该展览在第五届(2020年度)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荣获精品奖。</p> <p class="ql-block">明“江汉揽胜图”横幅走进一楼序厅,一幅巨型青绿山水丝质挂毯映入眼帘,这是以武博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明代“江汉揽胜图”为蓝本创作的一件巨幅工艺作品。“江汉揽胜图”横幅,绢本设色。画面布局严谨,用笔精细,右下角有“仇英实父制”款。此画原藏武汉国画院,1987年调拨武汉博物馆珍藏。1988年经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鉴定,认为它非仇英所作,题款应是作者或后人的伪托款,但确系明代画作无疑,且应是出自明代名家之手,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此画描绘了明代武汉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水陆景象、物事风貌。纵观全图,左上方绘长江南岸武昌城全景,高大厚实的城墙蜿蜒环绕四周,城门城楼依次林立,房屋布局错落有致。黄鹤楼耸立于胜像宝塔之后,亭台楼阁环绕周围,与掩映于山峦中的洪山宝塔遥遥相望。中部长江、汉水于龟山脚下交汇,然后斜贯奔流而下;江面上大小舟船游弋,远处江中可见一葱绿沙洲,房舍隐现其中。根据文献记载及地貌、方位推测,应该是古鹦鹉洲。中右部绘汉阳龟山及今南岸嘴一带景象,碧瓦飞檐、巍峨壮观的晴川阁耸立于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相望。其旁禹王庙粉墙碧瓦,铁门关巍然屹立,有一条山道直达龟山之顶,顶部亦有亭台楼榭矗立。另有一山道依山而下直达汉阳城,逶迤如龙的汉阳城墙关隘,其内屋舍依稀可见。右下近景为汉口长江沿岸繁荣景象,帆樯林立,商铺云集,房屋鳞次栉比,画面紧凑,一派繁盛景象尽显无遗。</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一块文创冰激淋结束今天的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