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霞浦到福州两百多公里车程,由于天气不好,我们光顾着冒雨赶路,居然没有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只拍了这一张路过福安休息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到了福州市区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入住了位于三坊七巷附近的漫心酒店。这家酒店很不错,地理位置优越,离三坊七巷只需过条马路,也正是由于其位置太好,周边没有停车场,酒店安排我们把车停到附近的省妇幼保健院,停一晚补助我们50元停车费。想想也只能这样了,再冒雨停车,又是单行道还要绕路,折腾到四点多了。马不停蹄地赶去三坊七巷。</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指的是南后街左边的巷子,依次是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七巷则是右边的吉庇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杨桥巷。</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在三坊七巷居住过的名人达四百多位。这里被誉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酒店过了马路再走几步就首先进了宫巷。</p> <p class="ql-block">宫巷,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宫巷。</p> <p class="ql-block">穿过宫巷,这是靠近南后街的一头。</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文儒坊。传说该名在宋时就已存在。</p> <p class="ql-block">安民巷。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p> <p class="ql-block">衣锦坊。传说坊内有人在外做了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为“衣锦”。</p> <p class="ql-block">黄巷。固始人黄元方(280—375年)又名允字彦丰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后街,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837—920年)退隐归居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塔巷。据《榕城考古略》载:“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p><p class="ql-block">2021年习总书记曾来这里考察调研。</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是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热闹街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严复和其他名人书法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福州桔饼。</p> <p class="ql-block">晚餐我们就在南后街上的醉得意酒楼品尝福建菜。</p> <p class="ql-block">花生汤和银耳羹。</p> <p class="ql-block">福建特色菜——佛跳墙。</p> <p class="ql-block">片片鱼。</p> <p class="ql-block">葱油生菜。</p> <p class="ql-block">在南后街我们还买了福州特产——茉莉花茶、福饼和橄榄。</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是从侧面进入景区的,吃过晚饭出来,才走到了三坊七巷的正面入口,拍张照片就回酒店吧。</p><p class="ql-block">我们感觉三坊七巷景区修缮维护的很好,并没有完全商业化,很多建筑都交由一些文化艺术等社会团体进驻,用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宣传、展示和传承。比如:咏春拳协会、丝绸协会、中国茶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陶瓷创作研习基地、名人故居和博物馆等等。</p><p class="ql-block">这次因为时间比较紧,在福州只参观了一个三坊七巷,又赶上下雨,也没法多拍照片,我连福州的街景都没有拍到一张,只能期待下次再来游览了。今晚要好好休息,明天要驱车500多公里前往广东汕头的南澳岛,敬请期待下篇——美丽的南澳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