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行~大理沙溪古镇•有风的地方20240809

萍水相逢

<p class="ql-block">沙溪古村,夜色斑澜。</p> <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位于丽江与大理之间,隶属于剑川县,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古时的茶叶和盐以沙溪为重要驿站,运往西藏,曾经繁盛一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不用门票,只能步行。这里被称为“二十年前的丽江”、“剑川的香格里拉”,每一处都彰显着生动纯净的原生态之美。</p> <p class="ql-block">600年历史的古戏台上,那张扬的飞檐、色彩华丽的藻井,充分表达着边疆少数民族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寺登街在沙溪坝子中央,一边是鳌峰山,一边是母亲河黑潓江从它身旁经年流淌。寺登街保存完好,有完整无缺的戏台、马帮客栈、宏大的寺庙和防御性的寨门,使整个集市的功能相当完备。被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登街,古道、古屋、老马店,仿佛能听到千百年前的马铃声从街头传来,满眼的古色古香。一栋栋古朴典雅、飞檐翘角的民居建筑,那屋檐上精致的石雕、木雕、彩绘,饱经沧桑,依旧古朴华丽。</p> <p class="ql-block">往东寨门到玉津桥的路上,流经沙溪穿过玉津桥的黑潓江边,玉津桥上,熙熙攘攘的游人,走走停停。</p> <p class="ql-block">站在玉津桥上,看着远山和薄雾,看炊烟飘过田野,听着鸟鸣,呼吸着新鲜空气,仿佛走进世外桃园。</p> <p class="ql-block">🌿玉津桥~《有风的地方》中刘亦菲拉着箱子走过的桥,就是这座桥。沙溪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已经有千年历史。玉津桥仿佛承载着沙溪所有的过往,历史如同桥下的流水,站在桥上,你会看到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黄墙黛瓦,青石古道,溪河相错,桥山相映……沙溪仿佛一部凝固的茶马文化史书。</p> <p class="ql-block">有风的地方,听风</p> <p class="ql-block">有风的地方,发疯</p> <p class="ql-block">寺登街的核心区域是四方街,过去是马帮交易的集市,它包括兴教寺、古戏台、玉津桥等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寺登街用本地红砂石铺就的地板,已被千年马蹄踩踏磨砺成凹凸不平的光滑表面。这里的商铺、客栈,大多是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土夯墙、泥巴砖、青瓦片建成的白族风格马帮旅馆改造而成。漫步古街,有如穿越时空梦回千年历史之感。</p> <p class="ql-block">古街、古巷、古桥、溪流、夯土屋,保存如此完整。</p> <p class="ql-block">沙溪是古道西风瘦马自然完美的契合,有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与古建筑,散发着悠悠古韵。</p> <p class="ql-block">兴教寺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筑格局为一进三院,由大殿、二殿、观音楼、寺门、戏台组成。整个建筑群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相距120米,南北相距52米。</p> <p class="ql-block">兴教寺座西朝东,戏台则座东朝西。大殿重檐歇山顶,南北长18米,东西进深14.5米,大殿又称万佛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四面环廊。</p> <p class="ql-block">该寺大殿今存20多幅壁画,绘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殿古称天王殿,悬山九脊顶,平面长方形,南北阔19米,东西进深16.5米,面阔五间,进深亦五间。观音楼坐西朝东,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悬山顶,面阔三间,门楼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二层楼房。</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屋脊为飞檐曲线轮廓,前为戏台,后为高阁,结构严谨。飞檐叠角,有14个飞角。上层是魁星阁,中层是戏台,下层是商铺。屋脊宝顶距地面高度12.2米。</p> <p class="ql-block">兴教寺大殿、二殿均为明代建筑遗存,是云南较早的木构建筑。其现存构件绝大多数是原件,有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其梁柱肥硕,气势稳健壮观,斗拱浑厚大方,结构精巧,木雕装饰精美,保存完好,独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在四方街上,是沙溪的灵魂建筑,见证着沙溪千年的时光,至今保存完整,古戏台就像一个智慧的老人一样安静不语,旁边50米就是阿瑞奶奶的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