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系列之二十:参观王洛宾音乐艺术馆

南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听说王洛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新疆上初中时,我就喜欢唱歌,虽然五音不全,总爱跑调,但依然执着。特别是对维吾尔族歌曲,更是喜欢,那欢快的节奏,热情奔放的曲调,往往让我陶醉。《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早早就会唱,仅仅知道作者是王洛宾。因为我那时正醉心于流行音乐,没有过多去关注,听人说他是“西部歌王”,“民歌之父”,仅此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离开新疆很多年后,我看了一部《大师》的纪录片,里面有王洛宾的传记。我被片头动听的音乐吸引,继而被他传奇的人生吸引,不知不觉看着他的足迹走完一生。我被彻底震撼了!在我的印象里,从来没有哪个艺术家有他这样坎坷的人生,多舛的苦难,顽强的意志。他用苦难在荒凉的大漠上浇灌了民歌之花,留下了恒久的音乐;他用身体支撑着命运一次次压来的大山,让灵魂走入了音乐的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游葡萄沟,走进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沿着王洛宾的足迹巡礼,触摸到那颗伟大心灵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才对他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王洛宾音乐艺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位于吐鲁番市的高昌区葡萄沟内,是一座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建筑。馆内集中陈列了关于王洛宾的大量照片、实物及200余件不同时期的歌曲、歌剧手稿,展示了他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的众多经典作品,还展出了他和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书信往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展厅分为“走向音乐圣地”、“在音乐圣地的多彩绽放”、“矢志不渝的音乐追求”、“西部音乐的传歌者”、“乐缘情未了”五个篇章,通过700余张珍贵的照片和手稿,印证了历史对这位中国民族艺术家的尊重和敬仰。艺术馆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族风格,依山傍水,坐落在葡萄沟的绿树丛中。当我走进艺术馆,就走进了王洛宾曲折坎坷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王洛宾音乐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洛宾原名王荣廷,1913年12月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西部民歌重量级传播者。祖父是一个民间画师,除了雕梁画栋,也给逝者画像。因为看多了生离死别、人间悲苦,他对儿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懂得悲哀的人,才能懂得真正的幸福”。一语成谶,王洛宾后来正是用尽一生的苦难和悲哀,来深切体会人生和音乐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父祖两代以艺谋生,走南闯北,远游和开拓的基因也深深地种植在王洛宾心中,他一生都在飘荡,总是身处“在那遥远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西北,历史上遥远的西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音乐的摇篮。壮阔的大漠、迥异的民族风情催生出雄浑开阔、别具一格的音乐。1000多年前的盛唐,西域音乐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它和中原音乐融合后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它自由多变的风格直接催生了后来中国文学和音乐史上的绝顶高峰——宋词,改变了中华音乐数千年来的发展走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20世纪初,丝绸之路早已没落多时,遥远的大西北已沉睡多年,历史和岁月凝注的音符像珍珠一样洒落在这片大漠戈壁上,等待着有人来发掘和传唱,而谁能完成这个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有一个人宿命般地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他,就是王洛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4年,接受了4年欧美音乐教育的王洛宾从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京绥铁路扶轮中学担任音乐教员。这一年,他22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一边教学,一边为赴巴黎留学做准备。但几年后,这个梦想被无情的打碎了。1937年是现代中国苦难的开端,但对王洛宾来说,更是是厄运连连,雪上加霜。就在这一年,他深爱的母亲因病离他而去,而民族的大灾难也接踵而来——抗战爆发,他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都走到了十字路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藏起丧母之痛,拾起民族大义,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前往山西,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王洛宾随萧红、萧军等一干热血青年从山西经黄河风陵渡进入陕西,正式踏入广袤的大西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洛宾不会知道,他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头,他将在西北的苍凉戈壁、大漠风沙中兜兜转转,耗尽一生。直到他倒在大西北,他的骨灰才回到北京,魂归故里,这已是59年后。但当时,他年轻悸动的心根本无法预计自己将在西北大漠的舞台上,怎样演绎那苦难辉煌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23岁进入大西北。他没有一刻停下个寻找民歌的脚步。他接触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尓克孜、俄罗斯、回族……他就像一个虔诚的工匠,把这些散落在西北各地的珍珠玛瑙精心地串了起来,那金光闪闪、熠熠生辉的民歌。背后却是他人生延绵的苦难和坎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少有艺术家会经历他这这么多苦难,那颗饱经沧桑的心,凭着对音乐的执着,用灵魂燃烧着音乐的火光,在黑暗中踽踽独行,完成了人生的超脱,实现了音乐的圆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度入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仅仅从王洛宾的作品中,人们也很难相信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竟然有整整19年在牢狱中度过的,他曾三度入狱,有几百首歌曲是在囚室里收集和写作的。1941年,王洛宾被国民党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抓他下牢并施以酷刑。这是他第一次入狱,虽然心中恐惧,但是,却始终没有产生过任何屈服的想法。因为王洛宾彼时已经是一名坚定的革命主义战士。那期间,他写了许多追求自由的歌曲,直到1944年才出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海解放时,他获得了自由,并跟随王震大军,到了新疆,新疆本是歌舞之乡,维吾尔族更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到了这里,王洛宾仿佛到了音乐天堂和优美音乐旋律的故乡,再也不想别处。在他的作品中,有大多流传甚广的歌曲都吸收和采用了维吾尔族民间乐曲的旋律,经他整理、翻译和传播开来的汉语维族民歌也多不胜举,如《萨拉姆毛主席》、《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亚克西》等等。但是,“艺术的天堂”却让他再次经历了“生命的地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束了人生中第一次牢狱生活,王洛宾也重新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人生。好景不长的是,1951年,他再次被捕入狱。而这次逮捕原因,竟是因为自己与西北军阀马步芳当年的短暂交集。自知无力辩解的他任从了命运,接受了长期服役的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这次,独臂将军左齐却意外帮助他离开了监狱,甚至还以个人作为担保。对于这个大胆的决定,他本人却解释道只因为自己喜欢《达坂城的姑娘》。可见唯有音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成为彼此之间信任的理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1960年,王洛宾在新疆第三次入狱,因为他曾担任马步芳的音乐教官,所以,“理所当然”地被定为“反革命罪”,一关就是15年。从47岁到62岁,最黄金的创作年华,他被关在牢中度过,就是在牢狱中,他利用一切条件艰难的创作和改编出几百首新疆民歌。这时的王洛宾,已经不像第一次入狱时那么血气方刚,他内心里埋着越来越深的苍凉和悲哀。对生命的同情、对人道与人性的呼唤,渐渐在他心中形成一段优美又忧伤的新疆民歌音乐旋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狱后的王洛宾依旧被政治管制5年。他无处可去,没工作,没户口,没吃饭的粮票,他白天做小工,晚上给人看库房,勉强能吃饱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王洛宾脱下囚服,穿上军装。这一年,他已经68岁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刮掉留了很多年的山羊胡子,常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一顶礼帽、一条短裤、一件红色T恤,没有终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身披传奇经历的老人,歌曲终于被传唱到世界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8年,跨世纪之声音乐会上,美国爵士天后戴安娜·罗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卡雷拉斯、多明戈,以《在那遥远的地方》压轴之后风靡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联合国授予王洛宾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这位81岁的作曲家站在台上跟着旋律又唱又跳,好像可以永远年轻。他一生没有机会踏上巴黎的土地,可他的歌曲却成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材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这样形容王洛宾:“如果用音乐来表述20世纪的中国,那都在王洛宾的歌里。”即使到了今天,只要那首《阿拉木汗》的前奏响起,全球华人总会热泪盈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王洛宾和三毛的爱情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毛‌,著名的台湾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著称。她的代表作包括《‌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三毛的人生经历丰富,情感真挚,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毛对王洛宾的音乐深感兴趣,1990年,三毛跨越千山万水,从台湾来到新疆乌鲁木齐,拜访了王洛宾。两人虽然年龄相差30岁,但他们的心灵却因为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而产生了共鸣。三毛被王洛宾的音乐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所打动,而王洛宾也被三毛的真挚情感所吸引。两人相谈甚欢,三毛甚至表示要为王洛宾写书和拍电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这段感情最终因为年龄和性格的差异而未能修成正果。三毛在1991年自缢身亡,得知这一消息的王洛宾悲痛欲绝,他写下了《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以表达对三毛的思念和等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洛宾与‌三毛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年龄界限的忘年恋,充满了深情与悲剧色彩。这段故事不仅展现了两位文化巨匠之间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和珍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我深受感动。王洛宾的音乐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西部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他的作品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达坂城的姑娘》等,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也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说,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不就是唱歌吗?让美好的歌声传给快乐的人,给不幸的人,给所有人带来一点美的享受,让唱起这些歌的人心中多一点爱,多一点美,多一点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2年的音乐时光,他留下了千余首美妙的歌,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自1937年离开北京,流亡大西北,一直没有再回去。在他心中,理想和故乡都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但他不顾路途坎坷,一步步用生命去实践。因为他相信,世界上再远的距离,精神和灵魂都可以到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王洛宾的音乐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洛宾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他的歌曲风格多样,既有深情的民歌,也有激情四溢的抗战歌曲,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作。他的歌声和音乐才华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洛宾的歌曲传唱不衰,至今仍然在各地的音乐会、广播和电视节目中被演唱。他的音乐作品也被不断翻唱和改编,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的来说,王洛宾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音乐遗产将永远流传下去,继续为人们带来感动和启发。他的坚韧不拔和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成为一位不朽的音乐大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出来后,我们驱车赶往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16年7月27日初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