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所居住的小镇RiverWood火车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8月4日上午九点过,我们在火车上和东哥夫妇会齐,然后在中央火车站下车并在环形码头转乘轮船🚢前往Parra matta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按照东哥的攻略,我们采取“船去车还”即坐轮船去Parramatta市然后乘火车返回City,希望能让我们更多更好地观赏从悉尼到帕拉马塔市20多公里水路的两岸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说来也怪,十多年前我曾经去过帕拉马塔,它给我的印象是满目的繁华和热闹。今天再一次看到她时却似铅华洗尽,不施粉黛,街上甚少行人和车辆,无论高楼大厦还是门店小吃,大都大门禁闭,整个市区显得安谧整洁而自然。也许是因为今天是星期天,时未近午,整个市区和人们都还没有从前一天的休息中完全苏醒过来;也或许是因为我们只是就近几条街道简单的走马观花,未能得出全面客观的观感吧!要不然它怎么能被人称之为澳洲第二古老的重镇,悉尼第二大CBD,新州和澳洲许多政府部门的所在地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从环形码头坐上轮船后一路向西,船行一路明眼所见高楼越来越低,树木越来越矮,航道越来越窄,水色越来越绿;渐渐的,参天的樟木变成了密密丛丛的小灌木林,碧蓝碧蓝的海水也逐渐变深变绿变黑,最后一段的河道窄到只能容得下一匹轮船单向通行,船到了帕拉马塔终点站,应该也就是到了帕拉马塔河的尽头。Parramatta河是条淡水河,也是悉尼最远的内陆通航点,他为帕拉马塔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码头上候船的人很多,但今天坐这趟船的人比较少,船上乘客最多时也就20多人,到Parramatta时也就10个人左右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沿途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ring Quarer (达令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鹦鹉岛。</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轮船在这里陡然拐弯,进入了一个窄小的水面,两岸长满了密密丛丛的灌木林,我想从这里开始应该就是正式进入Parramatta河了吧?只是不知道这里是算海水还是河水,也就是说,这里的水是咸还是淡,抑或还是河海掺半的半咸半淡?没有亲口尝尝,也就随便一猜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Parramatta市区掠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有棵大榕树,看到榕树感到特别的有眼缘。我们的家乡福州之所以简称榕城,就是因为福州触眼所及到处都是榕树,只是这种榕树不像是我们福州常见的那种阔叶榕,叶子小了些,也没有那么多的气根须须,可能是种类不同吧。悉尼好像和福州气候差不多,我们家乡的植物在这里大都都能找到,只是澳洲这边好像樟树特别多,榕树反而没有看见几棵,所以也就随手拍照,多说了几句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近中午,我们逛到这个公园,就坐下歇歇脚,补充点能量。澳洲的公园里大都有免费供人喝水(自来水)和烧烤的设施。我们旁边就有一个烧烤台,刚刚就有一个人在这里边烤边吃大块朵熙,遗憾的是这个人烤完吃够,丝毫不管黑乎乎油腻腻的烧烤台(在澳洲,正常的人们在用完烧烤台后会立即自带工具自行清理擦拭干净),把工具和没吃完的一股脑儿打包了就走人。不得不说,无论走到那里,都有一些自私自利没公德也没有素质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黑乎乎的就是那个用了没清洗的烧烤台,实在让人看不顺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午后我们坐火车又回到了Cyti,去游览悉尼圣玛丽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悉尼圣玛丽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悉尼圣玛丽大教堂位于著名景点海德公园对面,它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也是悉尼天主教社区的精神家园。大教堂由当地的砂岩建成,具有浓郁的“哥特式”的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的建筑遗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悉尼圣玛丽大教堂始建于1821年(天主教神父正式来到澳洲是1920年),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毁于一场大🔥。重建工程于1865年开始,耗时60多年于1928年完成,教堂的尖塔于1998年至2000年加修的。大教堂长107米,中殿24.3米宽,天花板高22.5米,中心塔高46.3米,前塔和尖塔的高度为74.6米。圣玛丽教堂气势雄伟恢宏,内部庄严肃穆,美轮美奂。教堂地下墓穴的马洛哥神父地板图案,是以创世纪为主题的由彩色的碎石镶嵌而成,因手工精巧而闻名于世。悉尼圣玛丽大教堂不仅是澳洲和人类社会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今天整个城市和国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一进入教堂,就感觉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笼罩。教堂内显得幽深昏暗,里面祷告主持等一切仪式如常,并不受络绎不绝的游览参观的人们所影响。游人们只要保持安静和庄重,不影响他人,你尽可以自由的参观和拍照(这一点倒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我们国内,许多寺庙景点是不允许游人拍照的,理由是拍照会影响和破坏文物的保存)。不过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在拍照时碰到一个教堂管事的,很有礼貌地用手势提醒我把头上戴着的帽子脱下来。所以在这里要捎带一下提醒朋友们注意,在教堂里,如果你是带着帽子的话,你应该把帽子脱下来,以表示对神抑或是对他人的尊重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堂一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出教堂,马路对面就是海德公园,著名的游览景点悉尼塔也就在眼前。海德公园我们以前都走过了,因为时间关系,这次我们准备在海德公园拍几张照片就回去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