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神秘的东方织物

中国传承人杨艳红

<p class="ql-block">香云纱,是一种神秘的东方纺织物。</p><p class="ql-block">2018年,一部清装宫廷剧《延禧攻略》火遍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这部剧不仅火了饰演魏璎珞的吴谨言,剧中传统古风的精致服饰美轮美奂,特别是乾隆皇帝亮相最多的香云纱造型,更是得到粉丝们的喜爱,也让香云纱这种具有古典美的非遗面料,更为大众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香云纱是中国丝绸的一个传奇,是目前世界丝绸中唯一使用纯植物染色的面料,而且染整技艺相当繁复,对原料和气候都有要求,只有中国广东佛山及其周边地区才能产出。</p><p class="ql-block">2008年,香云纱以其独特的染整技艺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那么,什么是香云纱呢?</p><p class="ql-block">很多刚接触到香云纱的朋友会🈶一个误解:香云纱是面料或还是颜色?</p><p class="ql-block">其实都不是,香云纱是一种染整工艺,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为丝绸染色的一种工艺。</p><p class="ql-block">香云纱”是以桑蚕丝为胚底,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而成,亦称“莨纱”,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的植物染色工艺面料,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它的染整技艺很不一般,是由纯手工织造及纯天然材料染整, 因为香云纱的工艺在丝绸制品中最为复杂,需历经14种工艺、36道工序制作,1~3年的窖藏等待,才可用于制衣,所以它也被称为“软黄金”。</p><p class="ql-block">香云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行走时随风摇曳会发出“沙沙”的细声,所以,别名还叫“响云纱”。</p> <p class="ql-block">像张爱玲、宋庆龄等名门女子都偏爱香云纱。香云纱发展到现在,穿香云纱也彰显着一个人有情怀底蕴、热爱传统文化、有生活品质、有独特个性。</p><p class="ql-block">以前岭南女子即将出嫁时,都会得到母亲亲手缝制的一套香云纱衣服做嫁妆,母亲希望女儿能像这身衣服一样,年岁虽然渐长,风采却依旧,寓意生活就像酿酒,越久越香甜。</p><p class="ql-block">香云纱写满了岁月的印记,岭南的骑楼下,常见女子梳着长长的麻花辫,垂在褐色的香云纱上,香云纱“沙沙”的响声穿插在“滴答滴答”的木屐声中,行走在夕阳下,宛如把时光穿在了身上。</p> <p class="ql-block">香云纱的前世其实很草根,据史料记载,香云纱早期产地就在今天珠三角的佛山顺德和南海一带。</p><p class="ql-block">珠三角河网交错,遍布桑基鱼塘,塘边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良性循环使这里物产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珠三角早在汉代已有种桑、饲蚕、丝织的活动。</p><p class="ql-block">很多当地的居民靠打鱼为生,渔民发现用当地的一种藤本植物——薯莨的汁液浸泡渔网,可以使渔网变得坚挺耐用。</p><p class="ql-block">渔民打渔作业时身上经常会沾上河泥,混着汗水往下淌,身上的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p><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他们发现这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仅凉快,还耐穿,便开始广泛使用,人手一件,成为渔民特有的“工作服”。</p><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又将这种浸染方法用于丝绸上。</p> <p class="ql-block">薯莨的汁液加上珠三角特有的河泥,染整出来的丝绸不仅黑亮柔顺,还很凉爽耐穿,十分适合岭南湿热的气候。</p><p class="ql-block">从永乐年间起,香云纱就出口到国外,清末民初时更受到国内外的追捧,据说曾经一匹香云纱卖出了12两白银的高价,有“软黄金”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那么,这种“草根”布料是如何实现凤凰涅槃的呢?</p><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名人效应。</p><p class="ql-block">香云纱轻薄凉爽、颜色古朴典雅、不沾皮肤、柔软而不易折皱好打理、贴身垂顺显身材,所以,很得民国的名媛们的钟爱。</p><p class="ql-block">陆小曼算一个,王映霞也算一个。</p> <p class="ql-block">用香云纱制成的衣服看上去不算华贵,但非常讲究,有点慵懒,很女人,很高雅,文艺味浓厚。</p><p class="ql-block">冰心在《寄小读者》里就曾描写过她的母亲喜欢穿“青色香云纱”的衣服, 在冰心笔下,香云纱仿佛成了母亲温婉的同义词,字里行间传递着一份让人动情的温柔。</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珠三角的桑基鱼塘造就了香云纱的惠质兰心,那么独一无二的染整技艺则成就了香云纱的典雅尊贵。</p><p class="ql-block">香云纱的染整技艺至今仍沿用十分繁复的传统技法,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而且又细致又繁重,每个环节都很讲究。</p><p class="ql-block">首先要选用支数高、密度大的丝绸布坯,这才能经得起后续多道工序“摸爬滚打”的折腾。</p> <p class="ql-block">染料来自天然薯莨中的红褐色素,丝绸坯料浸泡在莨水里上色,手要不断地细细翻动,要有一定的力度和幅度。</p><p class="ql-block">不同的丝绸坯料所用的莨水比例不同,没有标准,全靠老师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调,万万马虎不得。</p><p class="ql-block">“晒莨”环节很讲究,每年只有4 ~6月和9 ~11月两个时间段可以晒莨,因为只有这段时间阳光充足,雨水少,气温高,能晒出质感上乘的香云纱。</p> <p class="ql-block">晒莨的草地十分讲究,草只能1~2cm厚,疏密均匀保证空气流通,草软了不行,受不了绸匹的压力;草硬了也不行,会划伤绸面。</p><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很注重配合的默契和协调。</p><p class="ql-block">晒的时候一边摊开,一边还要人手去上下翻动布匹,然后将巨大的布匹卷起来,再重新翻转整齐摊开,以保证晒得均匀,莨水能被布匹充分吸收。</p><p class="ql-block">往往这边刚刚铺展开,那边已经等待收卷,所以这个工序通常是十几个人同时操作,是最辛苦的重体力活。</p><p class="ql-block">晒莨的后期还要用葵叶做成的扫把将莨水涂抹均匀,再晒干。这个煮绸、封莨水的固色工序要多次反复进行。</p><p class="ql-block">“过乌”也很生动,就是涂河泥,这可不是小孩子玩泥巴,需要工匠们挥舞着像巨大毛笔那样的刷子,喊着统一的号子,按着统一的节奏,迈着统一的步伐将河泥均匀涂抹在布料上,让其呈现一种乌黑锃亮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工序反复多次后,香云纱神奇地呈现出黑色陶瓷的状态,神秘而高雅。</p><p class="ql-block">为了等颜色完全稳定,做好的香云纱还要放置3~6个月后才算制成,也许这才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p><p class="ql-block">整个香云纱的生产周期从选料到静置完成至少得耗时一年,非常不易,整个过程充满了原始艺术创作般的仪式感。</p><p class="ql-block">三洗九蒸十八晒,一两黄金一两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