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晨曦之光小分队【队员:叶书然/孙以诺/陈以乐/彭锦妮/杨郑悦/邓羽瑄】</span></p> <p class="ql-block">盛夏的阳光炽热而耀眼,如同晨曦之光小队的热情与决心。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探索的暑假,晨曦之光小队的成员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之旅——拒绝修正液毒害。</p> 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在探索知识的旅程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真理的光芒,还要警惕那些隐藏在日常用品中的“黑暗陷阱”。修正液,这个看似寻常的文具,却可能成为危害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为了守护成长的净土,一群充满热情与担当的少年们,踏上了一场特别的征程。</p> 活动目的 <ul><li>深入了解修正液的成分及含有的有害物质及其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危害。</li><li>提高学生对文具安全的重视,倡导健康、环保的学习方式。</li><li>培养团队成员的社会调研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li></ul> 活动流程 资料收集与分析 <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小队成员便迅速展开分工合作。兵分两路前往周边的小商店,收集到了市场上售卖的修正液。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仔细比对品牌和款式,力求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样本,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简单的开会商讨之后,小队成员们决定每两人为一组,通过查看修正液包装上标明的成分表,以了解其中的化学物质,同时借助网络学术数据库、新闻网站以及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展开细致且深入的资料收集工作。</p> <p class="ql-block">孙以诺和邓羽瑄-着重去了解修正液内所含的具体成分,对诸如甲基环己烷、三氯乙烷等成分进行深挖,探究其化学性质和可能产生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杨郑悦和陈以乐则负责详细梳理每种成分的特性,包括其挥发性、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在修正液中所起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叶书然和彭锦妮负责去精心搜集近年来有关修正液危害的新闻报道及案例,从真实发生的事件中感受修正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如因长期使用修正液导致的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甚至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等。</p> <p class="ql-block">大家全神贯注,投入地搜寻着大量关于修正液的相关资料,内容涵盖了文献、新闻报道、图片、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小组成员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入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重要观点。</p><p class="ql-block">修正液的成分通常包括</p><ol><li>钛白粉<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一种白色颜料,能提供遮盖力,使修正后的字迹呈白色)</span>;</li><li>溶剂:如甲基环己烷、环己烷、三氯乙烷等<span style="font-size:15px;">(可溶解其他成分,使修正液保持液态,便于涂抹)</span></li><li>树脂:例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能够增加修正液的附着力和干燥后的硬度 。</li><li>助剂:可能包括分散剂、稳定剂等,有助于保持成分的均匀分散和稳定性。</li></ol><p class="ql-block">其中有毒的成分主要是部分溶剂,例如:</p><p class="ql-block"> ● 三氯乙烷:是一种不易爆、不易燃的有气味的无色液体,有毒。高剂量有麻醉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吸入或接触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也可能造成损害。</p><p class="ql-block"> ● 甲基环己烷:微毒,皮肤接触可引起发红、干燥、皲裂、溃疡等现象。</p><p class="ql-block"> ● 环己烷: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员们正坐在电脑旁,一起观看修正液引发爆炸致人伤害的案例视频。在观看过程中,各个神情严肃且专注,相信这一真实而震撼的案例能在心中敲响安全的警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下是小组成员收集到的一些关于修正液危害的相关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新闻报道</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 据《大河报》2018年6月12日报道,贵州毕节一名6岁男孩用打火机去烧修正液,导致修正液膨胀“爆炸”,男孩全身多处被烧伤。该事件中,孩子身上的烧伤面积达到15%,主要分布在面颈部和躯干,已属于二度烧伤</p> <p class="ql-block">文献及专家观点:</p><p class="ql-block"> ●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2023年9月发布的消费提示指出,修正液主要存在可迁移元素不符合、苯不符合等风险。学生使用修正液时,因使用不当通过皮肤、口腔等接触,易导致可迁移元素(铅、镉、铬等)进入体内,此类元素无法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在体内发生富集,达到一定累积量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铅超标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记忆衰退、儿童出现多动症等。修正液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各种有机溶剂,其中包含苯,苯已被国际卫生组织定为强烈致癌物质,易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它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具有刺激作用,被人体吸入或粘附在皮肤上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对肝、肾、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造成损伤。</p> 实验检测 <p class="ql-block">紧接着,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修正液成分的有害性,小队成员精心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令人揪心的结果出现了,那些化学物质在空气中弥漫,揭示着潜在的威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实验一:修正液的挥发性</b></p><p class="ql-block">材料:修正液一瓶、透明玻璃杯、保鲜膜</p><p class="ql-block">步骤:</p><p class="ql-block"> 1. 将修正液摇匀后,在透明玻璃杯内壁涂上薄薄一层。</p><p class="ql-block"> 2. 迅速用保鲜膜将杯口密封。</p><p class="ql-block"> 3. 观察保鲜膜内表面,可看到有液滴凝结,证明修正液具有挥发性。</p> <p class="ql-block">挥发性主要与修正液中所含的三氯乙烷等有机溶剂成分有关,容易挥发成为气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使用者吸入,从而对呼吸道等造成潜在危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实验二:修正液的易燃性</b></p><p class="ql-block">材料:修正液一瓶、打火机</p><p class="ql-block">步骤:</p><p class="ql-block"> 1. 向容器内挤出少量修正液。</p><p class="ql-block"> 2. 用打火机靠近修正液,可看到修正液瞬间燃烧,说明修正液易燃。</p> <p class="ql-block">修正液具有可燃性,通常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溶剂比如环己烷成分有关,这意味着在靠近火源的情况下,修正液可能引发火灾,存在安全隐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实验三:修正液对纸张/泡沫板的腐蚀性</b></p><p class="ql-block">材料:修正液一瓶、不同材质的纸张(如普通打印纸、书写纸)/泡沫板实验</p><p class="ql-block">步骤:</p><p class="ql-block"> 1. 在每种纸张/泡沫板上涂上相同量的修正液。</p><p class="ql-block"> 2. 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纸张的变化,会发现纸张变得脆弱、容易破损,泡沫板被腐蚀穿透,表明修正液对纸张有一定腐蚀性。</p> <p class="ql-block">“修正液的腐蚀性”:说明了这些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性,能够溶解或破坏纸张中的纤维结构,以及泡沫板中的苯乙烯成分,使其表面出现溶解、凹陷和变形等现象。不仅对这些物质有腐蚀作用,也暗示了其可能对人体的皮肤、器官等具有类似的不良影响。</p> 海报设计 <p class="ql-block">凭借充分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晨曦之光小分队毅然决定把这一关键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们选定走进图书馆来开展宣传活动,向更多人宣传修正液中有害成分对身体造成的损害。为此,小队成员通力合作制作出了精美的海报。在海报上,醒目的警示标语搭配那触目惊心的画面仿佛在向人们呐喊,告诫大家切莫忽视修正液带来的潜在风险。</p> 图书馆宣传与互动活动 <p class="ql-block">晨曦之光小分队带着海报来到图书馆门口,这里人员流动频繁,是宣传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起初,孩子们站在图书馆的大厅中,手里攥着修正液危害的宣传资料,面对过往的人,全然不知怎样开口宣传。随着时间流逝,当看到有小伙伴成功和学生交流且得到友好回应后,孩子们慢慢适应了。先是谨慎地向身旁路过的人递出宣传资料,轻声询问是否方便,接着说:“您好,麻烦看看这个。”</p> <p class="ql-block">慢慢地,小队每个孩子都越来越熟练,不再那么紧张和拘束。他们也开始主动迎向行人,清晰而自信地介绍修正液的潜在风险:“你好,修正液里有很多有害成分,对身体不好,希望您能了解一下。”每个人逐渐变得自信且热情,积极地向过往行人介绍修正液的潜在风险,呼吁大家重视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小孙同学此刻正在专心致志地给两位同学讲解,脸上流露出热情与专注,宣传的话语也愈发流畅自然。从起初的胆怯迟疑到后来的熟练自信,相信大家在这次宣传活动中都获得了巨大的锻炼与成长。</p> 总结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每个人的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因为深知,每一次的讲解、每一张关注的面孔,都意味着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他们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p><p class="ql-block">就像那清晨的曙光,虽不耀眼,却能带来希望。我们期待着,不仅让修正液远离人们的生活,更能推动整个社会形成珍视健康、呵护生命的良好风尚。当健康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变的追求,当关爱与守护成为时代的旋律,我们将共同构筑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美好家园,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这片净土上自由绽放、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晨曦之光小分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