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云:</p><p class="ql-block"> 菜肴美味得盐推,食案头坛此物堆。大爱舍离柔柳岸,芳魂求恋喜缘洄。首姑德济容颜俏,酋长郎君躯体魁。咸水精灵晶雪魅,浩然故事化玫瑰。</p><p class="ql-block"> (“酋长郎君”:此处指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五姓部落的酋领,族人尊称其为“廪君”,首姑德济娘娘心中仰慕的英俊郎君)</p><p class="ql-block"> “早起开门七件事,盐汁卤味谁真知?”无论是家常一日三餐,还是酒店盛宴美餐,说起品尝菜肴,夸赞美食味道,赞叹不已;“好口味啊,好美食啊!”这时人们自然会想到厨艺的精湛,调料的齐全,想到的是糖、醋、油、酱、葱、姜、蒜、椒、味精、老卤及其它佐料添加剂……,就是想不到调料中的味之精灵——盐、盐、盐。</p><p class="ql-block"> 盐是美餐的精髓、美味的灵魂,做菜少不了盐,少盐菜便淡,菜淡则无味。盐是个宝贝,人类自从发现了盐,懂得了用盐,人类的生存就再也离不了盐。可盐的发现、制作与得益,是来之不易的,满目疮痍,是苦涩的,是浸泡着一代代盐民血和泪的。</p> <p class="ql-block">古代,盐民煮海制盐。</p> <p class="ql-block">肩挑背扛,输运盐包。</p> <p class="ql-block"> 传说,远古的时候,浑浪翻滚的南黄海畔,有条波光粼粼的盐水河。河里有个女神,当地人称她为德济娘娘。德济娘娘不仅长得楚楚动人,而且聪颖灵慧。她们原来生存的地方并不产盐,但在她的带领下,靠女性的坚韧与意志,终于探寻到了盐的故里:一条水清如镜的盐水河。她们先是在这条河的岸滩边发现了盐霜、盐蒿,后又在这条河流里发现了盐的原生物:咸咸的水。找到了盐,于是人们眼里德济娘娘就是盐的化身,称其为盐水女神。那年,先旱后涝,饿殍遍野,有的部落在原生地已无法生存,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族人尊称其为“廪君”。为了给全族人寻找一个能安身立命的地方,他带领全部落的族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盐水河。盐水河的这位女神见远道而来的廪君英姿勃发,便动了爱慕之心。女神对廪君说:“我们这里物产丰富,更有珍稀物品鱼和盐,您和您的部下,可否愿意留下来,和我们一道生活,就不要再往其他地方走了。”廪君虽然也被女神的美貌和风韵所倾倒,但感到此地不够辽阔、不够广袤,若全部族都在此生活的话,会连累这一方民众的。若自己单独留下,又对不起全部族的父老乡亲,思来想去,廪君还是婉言谢绝了女神的要求。可痴情的女神并不甘心,她想用爱情的力量挽留住自己的心上人。于是,她每天晚上悄悄跑来伴廪君宿夜,早晨天亮,又化为飞虫,聚集在空中,遮天蔽日,使整个池州昏天黑地。廪君带领部族百姓,想要启程出发,却被这烟雾茫茫的飞虫网幕阻挡住了。天分不清黑夜白昼,地分不清东南西北。一连七天七夜,廪君一筹莫展,心里煞是焦急。廪君知道这是盐水河女神搞的名堂,他每每劝其不要纠缠于儿女情长。可女神就是不听劝说,心想只要我的情人不答应留下来,他就是磨破嘴皮子,我也不会让他走的。廪君暗自发愁,不知所措,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这天,廪君派人送给女神一缕青色发丝,对其说:“这缕青丝是我们的首领廪君从头上拔下来的,作为定情之物,表示愿与女神您同生共死,结为永久夫妇,请您一定要把它系在身上,不要辜负廪君的一片好意。”盐河水女神一点也没怀疑,以为廪君真的回心转意了。沉浸在幸福憧憬中的她,高高兴兴地把青色发丝系在了腰间。清晨,当女神又变成小飞虫,会同其他飞虫,在空中飞舞的时候,她腰间那缕发丝也随风摇曳,她做梦也没想到危险已经临近了。廪君站在地面上,把女神系在身上飘荡的发丝看得真真切切,他知道那系着青丝的飞虫,就是他曾经深爱过的女神。但为了全部族的生存,他顾不得许多了。廪君登上一块盐阳的石头,弯弓搭箭,朝着青色发丝射去,随着一声痛苦的呻吟,盐水河女神带着箭伤,从半空中飘然而下,坠入盐水河之中。廪君放下弓箭,跑上前去,只见女神晶莹的眸子紧闭,脸色苍白,已奄奄一息。痴情的盐水河女神带着无限的思念和遗憾,随着汹涌的波涛永远地离去了。瞬间,空中数不清的飞虫便飞散得无影无踪,天空又恢复了往日的明亮。族民们尽情欢呼,庆贺廪君的胜利。可廪君心里挺不是滋味,他眼里噙着泪花,怔怔地瞅着静静流逝的河水,一句话也没说,带领部族百姓坐上船,从盐水河出发,继续去寻找新的家园。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盐水女神一一德济娘娘</p> <p class="ql-block">盐水女神铜像</p> <p class="ql-block"> 又传,古代盐阳这个地方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女王,容貌很美,美的世间无词形容,纵然天庭也难得遇见。人们称她为盐水女神。那日,土家族部落相王正在江洲河上行船,忽然听到山崖边传来一阵阵优美的歌声,然后盐水女神出现了。一时间河水停流,众人呆滞,只有优美的歌声在林间飘荡,女神的长发随风起舞,痴迷的男人目光都定格在女神身上。盐水女神深情款款地邀请众人到她山寨里歇脚,众人停舟上岸、山寨食宿。停留多日,部落相王便和女神结为夫妇,过起了平凡的小日子。英雄爱美女,美女慕英雄,人们都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他们送上了万千祝福。相王欣获美女,女神喜得英雄,郎情妾意,真个甜蜜无比。可是好景不长,虽在温柔乡里,相王却并没有忘了他的雄心壮志。他仍然在计划着要统一江洲一带各部落的宏图伟业。然而盐水女神自从天庭坠落凡尘,一心一意爱着她的夫君,不愿和她的夫君有片刻分离,更不想让夫君出师远征。甚至担心远征的路上还会有别的漂亮女子招惹她的夫君,于是女神开始百般阻挠相王出征。千方百计用柔情蜜意挽住夫君的心,过着恩爱的日子。 </p><p class="ql-block"> 悲剧终究发生,相王早已部署好了行军的一切。这日天刚微亮,为了实现他的梦想,身处温柔之乡的他,也已经顾不得了儿女情长,集全部族人就在江洲岸边整装待发,就在他刚刚发出命令之时,突然江洲河上刮起了大风。只听山林间“扑楞楞”地响,无数的鸟雀从林间飞向天空。领头的那只大鸟,翅美颈丽,正带领着众多的鸟雀在空中盘旋。一时间遮天蔽日,飞沙走石,江上风浪越来越大,相王的船队根本无法启航。 </p><p class="ql-block"> 属下跑来问相王怎么办,相王凝视着那只最大的鸟雀默然无语。属下说:“大王,今日出师,鸟雀飞布,此乃凶兆也,我看暂且收兵,请法师占个卜吧。” 相王摇了摇了头,缓缓地从身后取下铁胎龙筋弓,抽出一支雕翎,脸上顿显悲伤,片刻复又坚毅绝决。天上的鸟雀越来越多,不时发出哀哀鸣叫,声声刺痛士兵们的心。大家都默默地注视着相王,只见相王缓缓地弯弓搭箭,瞄准那只大而美的鸟雀,“嗖”的一声,箭杆穿透空中的雀声,只听一声凄厉地惨叫,遮天蔽日的鸟雀瞬间不见,江上也风止浪歇,江面上映射着艳阳的万道金光。忽地从天空坠落下一只鸟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艳丽而诡异。众人看清了,僵落在飞尘上的丽鸟,原来就是那多情的女神。然而相王却没有多看一眼躺在血泊之中的盐水女神,转身一挥手,大喝一声:“出发!” 此后,盐水女神哀怨的泪水,流淌成川,幻化成了一条银泉潮涌的河流一一盐水河。盐水河流晶亮晶亮的,人们发现这晶亮的水竟是咸咸的,饮用此水,不仅食欲大振,而且浑身添力。人们为了方便食用和贮备此等“宝贝”,于是依照潮涨潮落,取来潮水,放入锅中熬煮,从而制取到了食盐。</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是神话,真实情况是:也就在很早很早以前,江淮沿海边的一些动物,如麋鹿、牙獐等会时不时地去盐碱地里舔舔地面上的白粉末,去海边吞食盐蒿、盐藻等海生、海草。居住在海边的人们进而发现,那些白色粉末人吃了也会增添食欲、精神焕发。那些白色粉末就是盐。于是,盐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了。人类是聪明的。人们发现海水是咸的,于是想到了垒砌大灶煮海盐,也就有了盐灶,也就制作了盐。</p> <p class="ql-block">烈日炎炎,盐民晒盐。</p> <p class="ql-block">英姿勃勃的土家族部落酋长——廪君铜像</p> <p class="ql-block"> 盐水女神的故事是浪漫而凄美的,但盐民盐丁的生活与命运更是痛苦而悲怆的。当官府官商凶横榨取制盐者的所得利益时,制取食盐者,也就沦为苦不堪言的盐奴盐丁了。</p><p class="ql-block"> 在那炼狱般的时代,盐民们为了谋生活命,在熬煮食盐的过程中,朝朝暮暮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便是在三伏暑天,盐民们的劳作,依然要继续进行。酷暑,前边是煮盐的柴火焰热烤面,后边是煮盐大灶连片滚热。盐民们顶着暑气,在滚烫的排列的煮盐大灶之间奔走穿梭,如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熬筋煎骨。盐民们的身体被火气熏蒸炙烤,他们的肌肤慢慢变成红色,渐而黝黑,血肉似干脯,躯体痩嶙峋。汗珠如雨下,更少淡水饮。</p><p class="ql-block"> 煮盐的地方很少有树木存在,夏日炎炎,盐丁们在盐灶之间饱受燎烤,他们会忍不住而大灶之间跳出,站在烈日之中觅取风凉。盐丁们如此卖命地劳作,每天辛苦所得,也仅有百枚左右的铜钱,再经官府官商的层层盘剥,一家人的衣食,就只得靠一些麻皮、草鞋、叶片、芜茎、薯芋、菜根等维持了。他们不仅会遭受到海浪怪潮吞噬的天灾,还有官吏官商谋财害命的人祸,土匪抢掠、战乱四伏,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景况随处可见。古代盐奴盐丁苦难不堪的生活,早在宋代词人柳永的《鬻海歌 》就有了描述:“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轮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馀财罢盐铁。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p> <p class="ql-block">图片:阳光下幸福生活的80后</p> <p class="ql-block">现代生活,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斗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此乃官逼民反也。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若干次盐民的抗争与起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则是发生在元末明初的张士诚盐民起义。然而这些民众的起义均未能摆脱由兴而衰、得而复失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人民解放军!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在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的日子里,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要饮水思源,追昔抚今,化感恩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伟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去:</p><p class="ql-block"> 盛夏九州欣讯涌,京城全会鼓风雄。坚持国式定航向,不易红旗谱路通。制度健刚提劲力,创新守德绘图鸿。锚仪建国百年日,竣构隆昌民族宫(注:坚持国式,即坚持现代化建设为中国模式)。</p><p class="ql-block">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华夏大地,江淮沿海,沧海桑田 ,换了人间。而今江淮盐民们的生活,虽也曾五味俱全,但更多的是香润甜美,而他们的后人也都生活得各得其所,青春闪辉。那80后一代人更是放飞梦想,大有作为,在改革开放的风雨中,百轲争流、鹰击长空、爱恨交错、浴火重生。这在董绍华的长篇小说《草甸传》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绘与演绎。正如菩萨蛮词《神州欢乐盈》所云:</p><p class="ql-block">知时好雨滋滋沥,无声润物田园碧。</p><p class="ql-block"> 梅蕊绽枝头,莺歌绕宇楼。</p><p class="ql-block"> 满街灯火熠,庭设小康席。</p><p class="ql-block"> 月照夜宵馨,盐乡欢乐盈。</p> <p class="ql-block">图片:官逼民反,盐民起义。</p> <p class="ql-block">生活如诗,岁月如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董绍华,男,1956年10月出生,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人,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人民作家》会员、《华夏诗文苑》文学顾问、盐城市大丰诗画社社员。爱好古典文学,注重地方人文景观研究。著有诗文集《韶华心语》(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白驹茶话》(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古镇情缘》(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水乡渔歌》(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草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