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wan

<p class="ql-block">1.俞鸿儒</p><p class="ql-block">俞鸿儒院士——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用他的智慧点亮了无数新星。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p><p class="ql-block">2.刘伶俐</p><p class="ql-block">刘玲琳是湖南衡阳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扎根讲台,坚持做一件事,日复一日平凡坚守,就是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面对这群先天性听障儿童,刘玲琳是老师,更是妈妈。当并不标准的"谢谢你""我爱你"从听障孩子的口中说出,这便是世间最好的语音。刘老师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每天一对一教学,让学生感受气流的大小,声带的震动。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33年来,她教的8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她让这些被命运抛弃的孩子,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3.孟二梅</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0日,北京强降雨致K396次列车迫停在门头沟落坡岭站,近千名乘客被困。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接到任务,积极救助滞留乘客,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她带领社区300名老弱病残居民,想尽办法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一场暴雨,一场灾情,让全国记住了一个地名和一群人,也让我们记住了孟二梅。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危难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她心中的无私奉献、担当作为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p><p class="ql-block">4.张雨霏</p><p class="ql-block">受父母影响,张雨霏3岁就开始游泳,在里约奥运会前,她曾自信满满,但结果让她认识到与国外选手的差距。之后,她面临巨大的风险,决定改变技术,选择从零开始。熬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她终于等来了涅槃重生的机会。2023年9月,张雨霏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并斩获六枚金牌,被评为"最具价值运动员"。世锦赛、大运会、亚运会、世界杯三站,2023年,张雨霏参加59个项目,拿下23块金牌。张雨霏是赛场上的"劳模",平均每四天一次比赛,如此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自己,可以不去,但是为祖国,她必须去。在颁奖现场,她听到观众唱国歌的声音,逐渐盖过自己的声音,不禁潸然泪下。她说"有些比赛是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她身上闪烁着的青年力量、奋斗拼搏的体育精神激励我们前进。</p><p class="ql-block">5.杨华德</p><p class="ql-block">在布隆迪的田间地头,有一位专家就像农民一样劳作,他就是来自中国的水稻专家杨华德。通过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八年时间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2024年,60岁的杨华德开始了第三期援非工作,11年的辛勤耕耘,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友谊和智慧,播撒在这片非洲大地上。他不只带来了优质稻种,更是传递中非友好情谊的使者。稻浪千重,路远情长。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著,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p><p class="ql-block">6.牛犇</p><p class="ql-block">2023年,年近九旬的牛粪参与演出的四部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70多年来,他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银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会全力以赴。为了演好角色,他常常潜心在生活中学习各种技能,他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没有助理,不用替身,受伤后打上麻药也要完成角色,"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在作品中,他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见证了新时代的开启。一位一生演小角色的大演员。牛粪劝告年轻人,爱电影的鲜花和掌声,也要为电影付出。他是真正的老戏骨,他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p><p class="ql-block">7.穆言灵</p><p class="ql-block">谁能不思念一起长大的玩伴?谁又不思念童年的一草一木?割舍不下的乡情,总让人魂牵梦绕,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见证了绵延三代的故事。穆言灵和她的丈夫,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他们创立了"鼓岭之友",并奔走于美国的东西海岸间,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让美好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续写着中美两国民间浓厚情谊往来的佳话。柳杉根深,鼓岭绵绵。跨越三代的情缘,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蕴含友谊的土地,割舍不下的乡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承载友爱、情谊、和平。</p><p class="ql-block">8.张连钢</p><p class="ql-block">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那时候,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信邪的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越遇到困难越来劲,越遇到难题,越能激发我的斗志。"张连钢说。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创下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最高纪录。十多年来,从一张白纸、一片滩涂起步,张连钢带领团队先后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首个"氢+5G"自动化码头(二期),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三期),一次次冲击世界港口科技的制高点,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人如其名,他就像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9.萧凯恩</p><p class="ql-block">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是一个90后,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眼球。5岁的时候,她问爸爸:"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起初学钢琴,很多老师都不相信她能学会。但凯恩没有放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一点一点学会了弹钢琴。学习唱歌时,她也要先把旋律背下来,用千遍的练习熟读歌词。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而她的梦想,是开一些可以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为祖国不同的孩子作贡献。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p><p class="ql-block">10.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p><p class="ql-block">从抗美援朝一战成名,到新时代上高原、跨远洋,不同的任务,相同的使命。十八大以来,飞行二大队深刻领悟统帅号令,结合使命任务,对接实战要求,锻造出制衡强敌的过硬本领,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快速成长为我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性进攻力量,先后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被所在战区评为备战打仗先进典型,被空军授予集体一等功。在飞行二大队,队员们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航迹和里程,解锁着未曾到达的区域和距离。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近些年,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勇担使命,驾驶着"轰﹣6k"战巡南海、绕飞台岛、演兵西太,飞出了不断延伸的时代航迹。一次考核中,他们在起飞晚了22分钟的情况下,逆转绝境,夺得团体第一名。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p>